APP下载

基于真实体验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

2020-04-24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星洲小学朱嘉怡

小学时代 2020年8期
关键词:垃圾法治道德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星洲小学 朱嘉怡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的生活出发,挖掘能够诱发学生真实体验的课程资源,引导学生基于真实的生活,产生真实的体验,开展真实的学习,不断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修养。

一、基于真实的生活

1.课程来源于生活。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增加了《小学生守则》,旨在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使其在生活中能够自觉遵守各项规则。比如,二年级上册《我们的节假日》《我们的班级》等四个单元中,课程内容紧扣课程主题,选择的图文素材都来自学生生活的场景。在教学中,教师相机出示这些充满着生活气息的课程内容,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拉近学生与课程之间的距离。学生喜闻乐见,积极参与,围绕生活情境开展体验、思考和表达,这样的教学效果是教师脱离学生生活机械枯燥地说教所达不到的。

2.结构呈现生活。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的课文结构一般由再现生活、思考生活、提升生活三个板块构成,由表及里促进学生对道德素养的自主建构。比如,二年级上册《周末巧安排》一课,第一个板块是“说说我的周末”,引导学生回顾并分享自己的周末生活安排。第二个板块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合作解决周末生活中的矛盾问题。第三个板块是“怎样安排更精彩”,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和集体分享的学习方式,集思广益,更加巧妙地安排有意思和有意义的周末生活。教材这样的编排和学生生活对接,能够引导学生反思生活,提升道法素养。

3.探究链接生活。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中,有许多和生活密切相关的板块,需要教师通过多样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比如:“交流园”这个板块旨在引导学生围绕话题和同伴开展讨论交流;而“活动园”板块则需要学生开展真实的实践和体验,需要学生手脑并用;“知识窗”板块不是枯燥地向学生讲解知识,而是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用儿童能够理解的简约形式来呈现知识。

二、产生真实的体验

1.问题驱动。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中,有一些探究性问题,引导学生去体验和思考。比如,二年级上册第九课,教材设计了“身边的公物还好吗”这个问题情境。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通过观察和调查真实地了解本班公物的现状和问题,并深入思考是哪些原因造成了公物的破损。在这样的真实体验式学习中,学生通过实践、思考和探究,解决了问题,激发了内在的学习驱动力,提升了自身的道德素养和实践能力。

2.关注生成。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由于学生个性差异和生活经历不同,对同样的课程内容也会生成出一些不同的想法,教师要及时关注并捕捉学生在学习中随机生成的学习体验,巧妙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认知。比如,教学《周末巧安排》一课,不同的学生面对同样的问题“周末生活愉快吗”,却有着一些出乎意料的回答。一些学生反映周末生活不那么愉快,主要是爸爸妈妈帮自己报了很多兴趣班,这些教学中真实的生成和教师的教学预设存在一定偏差。遇到这些突发情况,教师要灵活调整教学方案,引导学生互相讨论怎样安排周末生活才是科学合理的,如何与父母一起安排周末生活。这样的教学调整关注了学生的真实生成,学生在思维碰撞中收获了方法。

三、开展真实的学习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可以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循序渐进地提升学生的道德认知。下面以二年级上册《我们不能扔》为例来详细说明。

1.提出问题。这节课首先要帮助学生正确厘清公共环境概念的狭义和广义之分。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是由形象思维逐渐向抽象思维过渡。因此,教师帮助学生理解公共环境这个问题,不能简单地说教和文字呈现,要从形象入手,出示教材中的教室等三幅图让学生感知。另外,教师还要启发学生联系生活,想象生活中其他公共场所的环境状况。在教材图片和教师启发的引领下,学生能够激活生活经验,说出他们见到的各种公共环境,比如社区、公园、广场等等。帮助学生厘清关键问题,才能为深入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2.分析问题。帮助学生厘清了核心概念之后,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保护公共环境。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绘本故事,让学生明白不乱扔垃圾、保护公共环境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拓展课程资源,帮助学生深入分析,形成深刻的道德体验。教师可以事先给学习小组发放一张优美的风景画,然后让学生把各种“垃圾”模型放置在风景画上。一时间,塑料袋、废纸、饮料瓶等形形色色的垃圾布满了整个画面。通过前后对比和交流讨论,学生深刻地体验到环境保护是多么重要,明白了保护环境关乎每一个人的文明行为。这种体验对比的学习策略,胜过教师的千言万语。

3.解决问题。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认知,更要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因此,在第三个教学板块,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如何有效地对垃圾进行分类,保持公共卫生。在小组合作学习实践中,学生认识了几种常见的垃圾桶,并且明白了不同垃圾的特点以及为什么要垃圾分类。当学生不能够很好地区分有害垃圾时,教师可以通过图片呈现,让学生明白有害垃圾的特点。最后,教师让学生把各种垃圾分别放置到不同的垃圾桶,学生在实践中巩固了道德认知。

猜你喜欢

垃圾法治道德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垃圾去哪了
人大战“疫” 法治为要
那一双“分拣垃圾”的手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倒垃圾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