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足创新,三区联动实现可持续发展

2020-04-23柳剑雄虞文颖李风亭

可持续发展经济导刊 2020年4期
关键词:同济三区杨浦区

柳剑雄 虞文颖 李风亭

为了加快社会的绿色转型,我国高校承担着树立大学生绿色发展理念、培养青年绿色生活方式、引领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任。在探寻绿色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山理论,为当代大学生的培养提供了切实可行的现实路径。

在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我国高校人才培养积极探索从过去的“产学研”转向“政用产学研”协同创新。“政用产学研”概念是在原有的生产企业、高等学校与科研机构相互合作的基础上,加入政府与市场的作用。在此新模式下,高校与企业可以通过区域联动探索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以同济大学为例,通过率先建立“环同济知识经济圈”打破校园的“围墙”,扩大“政用产学研”模式的辐射范围,以高校的知识溢出推动企业与园区绿色产业的升级与创新技术输出,不断探索并成功验证了“校区-社区-科技园区”三区联动的可行性,助力区域经济的结构性升级与绿色发展。

理念:三区联动推动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每一个国家、每一个组织、每一个人的共同责任。”在2012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上发布的《我们憧憬的未来》文件中表达了全人类对可持续发展的责任。其中,尤其强调通过绿色理念的传播与教育,提高有利于绿色经济的人力资本。而我国高校在这方面责无旁贷,且优势明显。

上海市杨浦区是上海市近代工业的发源地,也是上海教育资源最为丰富与集中的区位之一,具有明显的学术资源比较优势。因此,基于“政用产学研”合作模式与产业结构绿色转型升级,杨浦区区政府于2003年在论证杨浦知识创新区建设方案的过程中,提出了三区联动发展的创新模式,即大学校区、科技园区与公共社区相互融合与资源共享,助推传统工业向第三产业转型升级,联合驱动区域性经济的创新与提升。

同济大学长期致力于深化“政用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培养知识、能力与人格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强调学术与实践并重,鼓励创新思想的涌现,依托强势学科的知识外溢促进区域经济与高校教育联动,为拔尖的创新性人才构建理想的创业平台。在此过程中,“环同济知识经济圈”于2002年开始萌芽,是同济大学在推动区域经济绿色转型与发展上做出的尝试,也成为了杨浦区三区联动模式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典范。

“环同济知识经济圈”模式探析

“环同济知识经济圈”以同济大学为核心,由创意设计、国际工程咨询与环保科技构成三大支柱(如图所示),打造具有低能耗、低污染的产业特点,以可持续发展知识与服务为纽带,充分利用同济大学强势学科的独特优势,鼓励大学生在不同的专业领域发挥才能,助力区域产业升级。

1.校区与企业园区的双向互动融合

校企间互动合作是三区联动发展的永动机,“环同济知识经济圈”打通了大学与企业之间科技创新双向转移过程中的壁垒,成为同济大学深化“政用产学研”模式的窗口。从2013年至2017年,知识经济圈的辐射范围明显扩大,园区中企业的密度不断增加,体现出校企联动在推动杨浦区创新创业(下文简称“双创”)高质量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作为培养尖端人才的创新型智库,同济大学培养出的高新人才具有创新发展理念和自主创新能力,是三区联动助力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同济大学的毕业生学以致用,通过自主创业成为园区企业中的技术骨干,获得更大的个人发展机遇与施展才能的空间,同时也将大学中最新的行业趋势与学术成果源源不断地向企业转移。例如,坐落于知识经济圈的上海同臣环保公司、上海泓济环保公司、上海复洁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三区联动的政策支持下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由此,知识溢出为技术创新带来源源不断的动力,确保知识类产品持续输出,形成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经济支柱。

而企业在技术受益的同时,通过项目资金投资、反馈市场趋势洞察等方式反哺高校学术研究,有效打破学术与市场的“围墙”,进一步加强与同济大学的合作。目前,科技园区有同济大学科技园、上海国际设计中心、聯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上海)推进工作办公室、中意设计创新中心、63号设计创意工场等一众创意基地,形成了行业信息接收与共享的辐射圈。入驻的企业由行业领头羊与初创企业群聚而成,而八成以上的企业发展都得益于同济大学优质的学术支持,与同济大学建立起长期的合作关系。因此,校企间的联系为高校了解市场最新的供求趋势与行业动态提供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促进了学科的双一流建设。

2.社区与企业园区的双向扶持成长

作为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上海市杨浦区政府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的指导下,立足区域特色,以“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的全方位创业孵化服务体系,针对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提供个性化的环境支持。在2018年发布的《双创示范基地创新创业指数报告》中,2018年双创环境指数的增幅达24.9%,增长尤为亮眼,表明从业者对包括园区硬件设施、政策环境、三区联动等在内的综合环境进展评价明显提升。

作为创业苗圃,杨浦区对老城区功能改造以改善创业环境,截至2017年,已经为创业者提供了超过181.7万平方米的双创载体空间;优化创新知识生态圈,以促进企业间资源合作共享,为大学生自主创业提供理想的众创空间支持。作为微小型企业的孵化器,杨浦区通过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税收优惠政策与高新技术企业税收减免等政策措施鼓励企业持续创新。在此基础上,区政府邀请创业专家为创业青年提供指导与咨询服务;购买第三方服务,为初创企业提供包括风投项目对接、融资渠道推荐等资源整合服务,辅助创新创业企业解决资金问题。

除了政策上的支持,杨浦区为园区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超过80%的园区从业者对园区的营商环境与文化氛围持正面态度,企业的低流动性进一步加速创新知识产业链的成型,为双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而园区所迸发的活跃创新思维以及所形成的集聚经济效应,使杨浦区在科技创收与产业升级方面成为了直接受益者。2015年杨浦区就基本完成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区与双创示范基地的建设工作,实现了从“传统工业杨浦”到“知识创新杨浦”的转变,2018年实现产值415亿,2019年实现产值460亿。

“环同济知识经济圈”的优化建议

社区的整体创收体现了三区联动的成果,从多年来“环同济知识经济圈”的总产值(见下图)可以看出,10余倍的总产值增长以及双位数的同比增长率是高校在“政用产学研”模式下交出的一份成果答卷,表明同济大学通过优势学科知识外溢已形成知识带动经济、知识转化生产力的知识产业模式,通过绿色产业创新人才的不断注入,知识经济圈在产能和收益上长期呈现出加速态势。

同时,也应看到总产值年均增长率呈现明显下降趋势,这也为“环同济知识经济圈”的下一步优化提出了新的要求,在现有的成果基础上实现知识经济圈产业结构再次升级将成为亟待解决的挑战。面对即将到来的“十四五”,要紧抓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需求,发展符合可持续发展需求的先进产业,重新为知识经济圈注入活力。

如今可持续发展已成为我国各行各业共同面对的重要课题。高校加强对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理念教育,鼓励学生学以致用,积极投身绿色产业建设,这对于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有着深远的意义。同济大学探索的三区联动区域发展模式,未来在促进地方经济结构向绿色环保产业、低碳产业等转型,助力可持续发展方面大有可为,应找准着力点,持续进行自我完善,发挥更大价值。为此,建议“环同济知识经济圈”从两个方面继续优化。

1.深化“产学研用”长效合作机制。加强高校与市场之间的信息交流是“环同济知识经济圈”助力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基础与保障。一方面,高校进一步将绿色创新企业项目“引进来”,邀请优秀企业家开设讲座,鼓励在校学生更多的参与项目研究,培养兼具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创新人才。另一方面,高校师生也应该“走出去”,在其他省市建立类似的产业园,使得更多区域受益。另外,要积极利用现有比较优势创新创业,增强中小型企业在知识经济圈中的活力,为各园区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鲜的血液。

2.拓宽“政产研”潜在的合作渠道。在当前可持续发展成为全球共识的大背景下,政府的视野应将企业间的区域合作进一步拓宽至国际层面,尤其是“一带一路”国家。同时,通过大学之间的合作,为专注环保节能、绿色低碳、循环经济、AI等创新产业的高校毕业生带来更多就业机会,引领产业的国际合作,不断扩大“环同济知识经济圈”的影响力与辐射范围。

猜你喜欢

同济三区杨浦区
野有蔓草·新编
杨浦区提前实现十三五水面积指标
同济大学:既仰望星空也脚踏实地
同济堂矛盾说法引“问询” 频繁出错惹市值蒸发50亿
四年求学路,一生同济人
十三五期间高职人力资源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
创新创业人才“三区”联动培养体系探讨
财政政策在天津“三区”建设中的支持作用研究
问题溯源之动弦与定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