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芬太尼与芬太尼用于子宫肌瘤手术麻醉的临床效果比较
2020-04-23侯春辉周强
侯春辉,周强
(河北沧州南皮县中医医院,河北 沧州)
0 引言
子宫肌瘤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妇科疾病,为女性生殖器官中的良性肿瘤,其导致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子宫平滑肌细胞增生,可通过腹腔镜子宫切除术进行治疗,有着明显的治疗效果。现阶段微创手术过程中需要辅以局部麻醉药物,对于麻醉药物的起效时间以及麻醉深度均有着一定的要求[1],舒芬太尼与芬太尼作为临床中常用的麻醉药物,基于此本文对其进行对照研究,以期能够提高微创手术治疗的安全性,降低麻醉药物造成的不良事件发生率,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8 年6 月至2019 年5 月收治的子宫肌瘤手术患者50 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5 例。观察组:女性25 例,年龄55~65 岁,平均(60.14±3.43)岁。对照组:女性25 例,年龄55~64 岁,平均(59.86±3.69)岁。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检验结果未见较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可比性。
1.2 方法
在术前对两组患者做相关检查,患者在手术前6 h 要禁食和禁水,并在手术30 min 前肌注0.5 mg 阿托品和100 mg苯巴比妥,并严密观察和检测患者生命体征情况[2]。
手术中对照组患者给予芬太尼、丙泊酚和苯磺顺阿曲库铵联合麻醉,靶控输注丙泊酚设定诱导血浆浓度为3 µg/mL,输注后观察患者体征,并进行呼叫应答测试,确认无反应后给予芬太尼5 µg/mL 与苯磺顺阿曲库铵0.15 mg/kg 进行麻醉,麻醉结束后于2 min 进行气管插管[3]。
观察组患者丙泊酚的使用方法与对照组一致,在其基础上改用舒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麻醉,靶控输注舒芬太尼0.4 µg/mL,麻醉确认完成后进行气管插管[4]。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术后麻醉恢复情况;观察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SPSS 19.0 统计软件中进行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以(%)表示,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 检验,并以(±s)表示,若P<0.05 则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麻醉恢复情况
通过研究发现,观察组患者术后麻醉恢复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后麻醉恢复情况比较
表1 两组患者术后麻醉恢复情况比较
?
2.2 术后不良反应对比
通过研究发现,观察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比较[n(%)]
3 讨论
子宫肌瘤常见于已婚妇女,可导致患者白带增多,出现不规则出血和下腹包块,引起腹部疼痛,可危害生殖系统功能,影响循环系统功能,损害患者的身心健康。其发病的原因尚不明确,可能与正常肌层的体细胞突变有关,也可能和性激素以及局部生长因子间产生的互相作用力有关[5]。患者可通过B 超、宫腔镜经常和腹腔镜检查对子宫肌瘤进行诊断,其中B 超和子宫镜检查是诊断子宫肌瘤的最有效方法。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患者可以实施药物治疗、手术治疗或者聚焦超声治疗,肿瘤直径较小且症状较轻的患者一般采用药物治疗,而肿瘤直径>5 cm,对无生育要求的患者主要采用手术治疗,而手术治疗可以达到痊愈的效果[6]。子宫肌瘤手术需要麻醉药物辅助操作,而常用的麻醉药物包括舒芬太尼、芬太尼、丙泊酚,选择合理的麻醉方案对患者的手术疗效有提升的作用,并且能够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起到改善预后的效果[7]。
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是一种微创手术,对麻醉效果要求较高,它需要患者实施麻醉后能够尽快接受治疗,并且手术完成后也能迅速清醒。丙泊酚是一种常见的麻醉诱导和维持药物,其特点为起效快速,患者术后清醒较高,但同时也存在缺陷,抑制了二氧化碳的通气反应,手术结束后患者的呼吸频率明显加快,促使血压短时间内升高同时,心肌耗氧量增加。患者在手术清醒后会增加其呼吸频率,使得血压和心肌耗氧量降低[8]。芬太尼为阿片受体激动剂,与吗啡的分子结构较为相似,其镇痛效果为吗啡的80 倍,但容易出现溶血、组胺释放以及免疫抑制等多种不良反应的发生,而舒芬太尼是一种新生代阿片类镇痛药物,其镇痛效果比芬太尼更为明显,且有着更强的µ-受体亲和力,可保证在较短的几分钟内起到麻醉效应,给予患者足够的心肌供氧,能够稳定心血管,减少头晕、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在本文中,观察组患者在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完成后能够较快的睁眼,且在较短的时间内恢复自主呼吸和定向力,是一种较为安全有效的麻醉方式。
综上所述,舒芬太尼用于子宫肌瘤手术麻醉的临床效果比芬太尼要显著,有利于加快术后麻醉恢复,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