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歌剧选段《再看一眼亲人》的音乐分析与人物塑造

2020-04-22王俊友

北方音乐 2020年2期
关键词:沂蒙山音乐分析人物塑造

【摘要】《再看一眼亲人》是民族歌剧《沂蒙山》中的重要唱段,表达了无奈、不舍、坚毅、悲壮的复杂情感,塑造了拥军爱民、视死如归、坚毅勇敢的民族英雄形象。音乐创作中将西方浪漫主义大歌剧与中国民族歌剧传统进行有机的融合,并将中国民族音乐元素融入其中,在实践中不断对民族歌剧进行探索、传承和创新。本文通过音乐分析的方法对此作品的曲式结构、旋律、歌词、织体等进行分析,探索本作品的创作特征。

【关键词】《再看一看亲人》;《沂蒙山》;音乐分析;人物塑造

【中图分类号】J6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7X(2020)01-0089-02

【本文著录格式】王俊友.歌剧选段《再看一眼亲人》的音乐分析与人物塑造[J].北方音乐,2020,01(02):89-90.

民族歌剧《沂蒙山》是由栾凯作曲、王晓岭编剧、黄定山总导演,以抗日战争为主线、以沂蒙山革命根据地党政军民“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革命历史为创作背景,表现了大青山突围、渊子崖战役中林生、海棠和夏荷等主要角色,在国家危亡与个人命运的纠缠中牺牲小我、团结奋斗、英勇奋战的故事的作品。《再看一眼亲人》是第三场孙九龙为保护被日本兵发现的伤员和乡亲而壮烈牺牲时此人物的重要唱段,也是整部歌剧的重要唱段之一。

一、《再看一眼亲人》的音乐分析

《再看一眼亲人》是一首单二部的作品,由前奏、A段、B段三部分组成。

前奏7小节,预示了作品的主题思想和描绘了悲壮的意境,引领演唱者进入情境之中和提示情绪、速度、音准、节奏等。前奏的织体有分解和弦、八度音程、琶音等,既有线条的流畅度,又有立体的空间感。八度音程半音下行,营造沉重悲凉的氛围、奠定深情坚毅的情感基调,强度变化丰富,预示作品情绪张力之大、情感之浓。

A段(8-24)由4个乐句构成,为非方整型结构。第一乐句从强拍开始且由高音向下级进发展,节奏与歌词的朗读韵律极其贴合,这使得乐曲朗朗上口,又将歌词的内涵强调出来。把“再看一亲”“记住”等词都放在强拍处,将浓重的无奈和悲伤的情绪抒发出来。第一乐句的旋律为锯齿形,旋律的起落幅度较小,波峰周期较短,由二度、三度等较小音程在不宽的音域较快速地上下运动发展。第二乐句的发展手法是对比,节奏与第一乐句大致相同,但旋律发展的方向不同,旋律的音程跨度变大,出现了六度音程并且扩大了音域,作者寻求音乐主题的进一步发展。在音乐素材方面,旋律的骨干音和发展中可看到《沂蒙山小调》的“身影”,还有将《沂蒙山小调》中的旋律进行了反方向加花的运用(见谱例1、谱例2)。

第三、四乐句的伊始与第一乐句的旋律发展一样,都采用强拍的高音向下级进的发展方式。但后面采用前八分音符后十六音符和附点八分音符等新的节奏型,而且完美贴合“三月的海棠、六月的麦黄、九月的高粱、冬月的酒浆”的歌词的节奏规律。节奏紧凑地将家乡一年四季的美景如同一帧帧的相片层次鲜明地播放出来,进而表达对美好家园和家乡人民的不舍。最后一个乐句的尾音的织体和弦为调式主音的和弦,达到了完满终止,并且不再是前面惯用的两拍,而是延长至五拍,为后面乐段音乐情绪的推高作了准备。

谱例1

谱例2  (《沂蒙山小调》节选)

B乐段(25-45)由5个乐句构成,非方整型乐段。第一乐句为弱起,不仅仅是和A乐段的乐思形成对比,而且强拍处用的是附点二分音符,将歌词内涵和歌曲的情感强烈表达出来。第二乐句节奏型和旋律线开始有所变化,出现了切分音节奏型,旋律也变为波浪型。以大跨度跳进又级进下行的波浪形旋律线,最后层层级进至高音并保持,达到小高潮。不仅强烈炽热地表达了感情,也为后面高潮的推进奠定了基础。“海棠,小麦,高粱,酒浆”等意像再次出现,而且是在更高的音高上面進行再现。重复本身就是一种力量,在更高的音高上面发展并且织体采用震音的方式,可谓是强强联合地将人物内心浓烈的情感气势磅礴地抒发出来。第三乐句基本上重复了第一乐句,歌词、旋律和织体和第一乐句都大致相同,略有不同的是:歌词将“我将化在”变为“我要化在”,并出现了全曲唯一一个旋律中的三连音节奏型。人物内心视死如归的坚定情感溢于言表,坚毅勇敢的民族英雄形象油然而生。第四乐句的旋律为连续上行式,将激昂的情绪不断进行推动,音高达到全曲最高,将情绪完全推动到高潮。最后一个乐句再现了前面的主题且它为补充,作者对乐思进行了扩展,以此来再次推进全曲的高潮,再次淋漓尽致地表现人物无奈不舍、视死如归的复杂而浓烈的感情。

二、《再看一眼亲人》的人物塑造

《再看一眼亲人》是剧中孙九龙在第三场演唱的这个角色中最重要的咏叹调。孙九龙是一位自幼习武的老者,是崖子村村长、海棠的舅舅、林生的师父。虽然在剧中的戏份不多且在全剧的一半便走到了角色的终点。但是我们仅从人物关系上也能窥探出此角色在剧中的重要性。在第三场中,日本兵发现了藏匿在山洞中的乡亲和伤员并威逼“若不交出八路,大火封洞死全村”。在生死攸关的时刻孙九龙挺身而出,冲着日本兵怒吼:“小鬼子,咱八路军敢做敢当!”随后便演唱此作品。

通过从强拍开始且由高音向下级进发展的旋律线,直抒胸臆般地将人物的坚毅和不舍表现出来,而后跨度较大的音程以及附点节奏的运用将人物内心的悲伤以及对于乡亲和家乡的不舍进一步表达。抛物线型的旋律如同海浪一般一层一层地涌起,结合“三月的海棠、六月的麦黄、九月的高粱、冬月的酒浆”的歌词把家乡一年四季的美好景象一一描绘,表达了人物内心对于美好家园的赞美以及家乡遭到日本兵毁坏的愤怒的感情。不断地用强拍、高音等方式强调“再”,突出了所愿将无望的无奈与眷恋,突出了土情怀。采用弱起和附点四分节奏,先是大跨度跳进后又级进下行发展,强调出了歌词中“化在熟悉乡的田埂上”,气势恢宏地表达了人物对家乡深情的依恋和视死如归的坚毅。“海棠,小麦,高粱,酒浆”等意象在层层级进的推动式的大乐句中再现,达到了小高潮,将人物内心对家乡和乡亲的深情与不舍表达了出来。最后连续大跨度音程跳进上行的旋律线将豪迈激昂的情绪不断推动,再次将人物内心复杂情感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大线条式的旋律线,将人物英勇豪迈的性格特点表现出来。通过以上多种方式,塑造出了坚毅勇敢、热爱家乡、拥军爱民和视死如归的英雄形象。

通过对作品进行音乐分析发现,作者栾凯善用歌词节奏韵律的特点来进行主题发展,并将《沂蒙山小调》中的音乐元素糅合进创作中。就想他说的那样:“将其中的元素掰开、揉碎化在全剧的音乐之中”,“既保证了新剧唱段的原创性,又保留了《沂蒙山小调》所具有的历史记忆”。歌曲旋律朗朗上口、且山东音乐风格突出,以此塑造出了质朴亲切、淳朴善良、拥军爱民的村长的人物形象。通过大跨度音程和音程级进交替运用,以及波浪型旋律性、抛物线型旋律线和不断上行的旋律线的运用,表现了人物内心不舍、依恋、坚定、悲伤、愤懑等复杂感情,衬托了中华儿女、英勇奋战、视死如归的革命精神。

参考文献

[1]栾凯.攀登艺术高峰 不断开拓创新——民族歌剧《沂蒙山》创作谈[J].人民音乐,2019(5):15-17.

[2]吴可畏.立足传统秉持创新——大型民族歌剧《沂蒙山》的创作特征评析[J].人民音乐,2019(5):50-54.

[3]蒋力.孙九龙:歌剧《沂蒙山》的一根支柱[J].歌剧, 2019(2):12-15.

[4]焦莉.民族歌剧演唱中的人物塑造分析[J].北方音乐, 2017,37(20):6-7.

[5]杜欢.民族歌剧中主要人物形象塑造研究[D].赣州:赣南师范大学,2017.

[6]何媛.“土”“洋”唱法的结合对人物塑造之我见——民族歌剧《鸣凤》中陈姨太唱段探析[J].四川戏剧,2016(5):108-109,116.

作者简介:王俊友(1996—),男,汉族,山东省临沂人,临沂大学音乐学院2016级音乐学本科学生。

指导教师:王德聪。

猜你喜欢

沂蒙山音乐分析人物塑造
《水浒传》的人物塑造手法与影响探析
歌剧《女人心》中咏叹调《年轻的姑娘应该懂得》的音乐分析
孤独与诗意的交织
回家之路
Schubert Sonata in A Major D664 Op.120(1825)第一乐章音乐分析
简论区域民族音乐田野调查研究方法
《大师与玛格利特》中空间变换对人物塑造的影响
沂蒙山银座天蒙旅游区盛大开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