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土耳其古典音乐的乐器及其发展变迁

2020-04-22董云

北方音乐 2020年2期
关键词:古典音乐土耳其

【摘要】土耳其音乐的乐器丰富多样,但主要使用弦鸣乐器、气鸣乐器、膜鸣乐器,并且古典音乐和民间音乐的乐器都有各自的应用场合与语境。在历史上,土耳其奥斯曼时期古典音乐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也是一个多民族音乐文化交流与对话、涵化与变迁的过程。许多古典音乐使用的乐器与周边邻近地区的音乐发生文化适应,在乐器构造、调音定弦等方面发生很多变化。

【关键词】土耳其;伊斯兰文化;古典音乐;乐器类型

【中图分类号】J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7X(2020)02-0001-03

【本文著录格式】董云.土耳其古典音乐的乐器及其发展变迁[J].北方音乐,2020,01(02):1-3.

在伊斯兰世界中,中亚与西亚一直都是世界上许多乐器的发祥地。伊斯兰世界的乐器大都通用,但阿拉伯、土耳其、波斯对于同源的乐器有着不同的称呼,也因地区的差异,在乐器形制和使用场合上有一些区别。在土耳其,乐器的种类丰富多样,以弦鸣乐器、气鸣乐器、膜鸣乐器三种类型为主,并且古典音乐和民间音乐的乐器都有各自的应用场合与语境,一般不混合使用。在历史上,土耳其奥斯曼时期古典音乐形成与发展的过程,是一个多民族音乐文化交流与对话、涵化与变迁的过程。许多乐器与周边邻近地区的音乐发生文化适应,在乐器构造、调音定弦等方面发生变化。随着时间的流逝,一些盛极一时的音乐形式和乐器成为过去,新的乐器流行起来并广受欢迎。特别是19世纪末以来,随着伊斯兰社会文化环境的现代变迁,西方音乐文化的大量引入,像小提琴、吉他、单簧管等欧洲乐器在土耳其古典音乐中永久性的推广和使用,这些欧洲乐器的加入不仅增加了乐器的多样性,还改变了原来传统的小乐队组合形式及演奏功能,甚至改变了伊斯兰音乐世界的即兴演奏传统。

一、弦鸣乐器及其发展变迁

(一)坦布尔(Tanbur)

在今天土耳其所有用来演奏城市艺术音乐的乐器中,坦布尔当之无愧为“最古典”的乐器,它是土耳其最重要的本土乐器,也几乎是土耳其古典音乐和毛拉维宗教音乐使用的唯一乐器。“坦布尔”这个词源自阿拉伯语的“tunbur”,一般认为是起源自苏美尔人的文字“pantur”,后来这个词用于指称伊朗和中亚的梨型琴身的长颈鲁特琴乐器,类似的乐器在中亚的土耳其人中称作“坦布尔”和“冬不拉”。公元7世纪,坦布尔引入伊斯坦布尔,完全成为土耳其的本土乐器。在我国新疆北部的伊犁及南部的库尔勒、喀什等地区也使用坦布尔。

16世纪中期开始,源自土耳其亚文化的弦乐器巴拉玛琴迅速发展,融入到奥斯曼的中心文化中,其家族成员之一——“坦布尔”在伊斯坦布尔迅速发展,与奈伊一起成为奥斯曼音乐中最负盛名的乐器。在奥斯曼时期,奈伊-坦布尔二重奏是当时最典型的小乐队合奏形式。但与其他巴拉玛家族乐器不同的是,坦布尔的使用群体仅限于奥斯曼主流的精英阶层,从未用于城市民间音乐和轻音乐中,也从未出现在层次较低的音乐场合或者商业音乐中。即便在今天,坦布尔的制作、演奏和学习仍然限于伊斯坦布尔,安纳托利亚各省的城镇和乡村几乎没有这种乐器的演奏。

坦布尔采用传统的制作工艺,球形音箱用刺柏之类的坚木制成,直径约35厘米,琴身正面平板部分用松木,琴颈用刺柏,只有琴面用很薄的杉木制成,容易损坏,但却使坦布尔音色独特。坦布尔一般有八根金属弦,18和19世纪的时候也有七弦或者六弦的,弦分成三组,穿过4英尺的琴颈。长颈上分布着45~55个品位,可以奏出玛卡姆体系中的24分音阶。坦布尔通常用拨片演奏,很少用弓。在实际演奏中,演奏者能够在坦布尔上弹出其他音乐体系中不存在的音程。坦布尔的音域大约为为两个八度,越接近音箱底部的音越低,球形音箱能产生丰富的共鸣。

坦布尔堪称“土耳其音乐的钢琴”,因为它非常直观地展示出了土耳其城市艺术音乐的调音体系。自18世纪以来,坦布尔一直是学习玛卡姆音调体系的关键乐器,像坎特米尔王子等人就学习演奏坦布尔并有着高超的演奏技能。直至今日,对于学习土耳其传统音乐的学生来说,坦布尔独具土耳其音乐特色的声音非常容易学习,是非常具有实践价值的乐器。

(二)乌德(Ud)

乌德是一种短颈鲁特类乐器,有一个用坚木制成的梨形音箱,琴身和琴颈都用角树或胡桃木制成。乌德总长度为70~75厘米,有5~7根弦。乌德一般以四度调弦法定音,音域大约从G1到c。但土耳其的七弦乌德最高的第七弦用最底音的C1,即定音为:F1-G1-c-E-A-C1。[1]土耳其的乌德像小提琴一样,琴颈没有品格,更便于演奏微分音或者任何音程。演奏时右手用柔软的羽毛管拨动琴弦,同时左手按压被弹奏的弦,并用中指或者无名指敲打同一根弦,即可产生回音的效果。现代的乌德在形制和材料上与传统的乌德有所不同,最突出的改变就是使用长条状的球形音箱,细而弯曲的扁形(穿孔)木头模子。

乌德是人类最古老的弦乐器之一。据资料记载,最早的乌德是由古埃及人(1320~1085)制作的,形制比现代的乌德小,很像今天伊朗四弦的巴尔布德琴(Barbat)。7~16世纪期间,乌德成为伊斯兰世界最著名的乐器,在整个阿拉伯地区,还有突尼斯、摩洛哥、阿尔及利亚、伊朗和亚美尼亚等地区都有使用。据文献记载,法拉比会演奏乌德,他对乌德还做了一些改造,给原来四弦的乌德增加了第五根弦,并按四度音程关系定音。早期的演奏者用木制的撥片演奏,9世纪时安达卢西亚的音乐家改用老鹰的羽毛管做成拨片。到今天,普遍使用更灵活的塑料拨片。到了中世纪时期,乌德琴随着十字军东征的回程,流传到安达卢西亚西部和拜占庭的东部,成为法国一些行吟诗人的伴奏乐器。自16世纪,乌德在欧洲十分流行,成为欧洲鲁特琴和吉他的前身。“今天,乌德是公认的最能表现阿拉伯音乐特色的乐器,也是阿拉伯音乐理论,特别是阿拉伯音阶系统的具体例证,是在音乐会、广播电台和阿拉伯世界表演各种传统音乐的基本乐器,因而,被称为阿拉伯乐器之王。”[2]现今的阿拉伯音乐演奏中,乌德多用于独奏、合奏和歌曲的伴奏。

(三)卡龙(Kanun)

卡龙是拨弦乐器的一种,早在10世纪的时候源自阿拉伯,后来普遍流行于伊斯兰世界,尤其是土耳其、乌兹别克斯坦、亚美尼亚、希腊、埃及、伊朗、新疆等地。虽然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卡拉的形制发生了一些变化,但在所有使用的国家和地区卡龙的基本结构相同,都是由从短到长依次排放的弦敲击振动发声的。

12世纪,安达卢西亚人将卡龙传入欧洲地区,在西班牙、法国和意大利等地,卡龙具有了不同的名称。14世纪,波斯伟大的音乐演奏家、理论家玛拉吉在其著作中记载当时的卡龙有64根弦,分成三组定音;15世纪,卡龙被用在奥斯曼帝国的古典音乐中,其结构和形制大小发生一些变化;16世纪时,伊斯坦布尔地区流行的卡龙与用在伊朗和美索不达米亚的形制相同。我国维吾尔族今天使用的卡龙正是与这种卡龙相关的现代乐器;18世纪,奥斯曼使用的卡龙在形状上非常接近今天的卡龙。而这一时期,伊朗的古典音乐中不再使用卡龙;19世纪初到20世纪早期,卡龙成为女性演奏的乐器。19世纪下半叶,卡龙在伊斯坦布尔很受欢迎,成为专业乐团的必备乐器。

卡龙的琴身呈梯形,骨架用软的椴木制成,琴弦连着的弦轴用红木、檀木等制成。卡龙琴身高约5厘米,长约84~86厘米,有63~84根弦不等,以72根弦的最为常见。卡龙的每根弦都平整的拉伸固定在琴面上,以三根弦为一组定音,72根弦的卡龙就会有24个不同的音高,音域大约在3~4个八度之间。琴身右手边有一个裹着皮革的开口,开口上置放木制的琴码固定琴弦。琴身左面安置着分成三组的调音柱,靠近音柱附近有9~16个附加的可以移动的金属微分音调音琴柱,放在琴弦的下面自由推动调节弦长改变音高,可以将卡龙调节成符合表演的玛卡姆音阶。[3]

卡龙演奏时,水平放在膝盖上,双手食指要带着指环和拨片演奏,拨片位于指环和手指之间。不同的乐手在演奏卡龙时有不同的演奏方式,从而形成了各自的风格特征。如同乌德一样,卡龙也是器乐即兴塔克西姆的独奏乐器之一,在即兴的声乐演唱中可以用作伴奏乐器。

(四)桑图尔(Santur)

桑图尔是波斯、土耳其和伊拉克等地區使用的一种古老的击弦乐器,古希腊乐器“基萨拉”(Kithara)是这类乐器的共同名称。从时间上看,弹拨类的基萨拉琴早于敲击类的基萨拉。这类乐器有多根弦平行排列安放在梯形的琴身上,大约以三根、四根或五根弦一组定成同样的音高,共鸣箱是正反面平行的盒子,像卡龙也属于这类弹拨的基萨拉琴。最早的桑图尔是由古代的美索不达米亚人演奏的,他们是今天卡农的祖先,用琴锤敲击发音代替拨片拨奏。古代的亚述人和埃及人也使用这种竖琴类乐器,水平放置用琴锤敲击琴弦发音。

在中世纪时期,桑图尔随着伊斯兰教的传播进入欧洲大部分地区,改称为“德西玛琴”(Dulcimer)。明代晚期传入我国,成为扬琴的前身。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桑图尔遍布世界各地,构造也因使用地区的不同而有所变化。在土耳其,桑图尔增加了穿孔和弦数,琴码也依据土耳其音调系统而改变,左右手各握琴竹敲击演奏。

(五)卡曼恰(Kemen?e)

卡曼恰也是一种普遍流行的弦乐器。这种梨形的卡曼恰用在土耳其古典音乐中,与黑海地区民间音乐中使用的同一名称的卡曼恰并非同一种乐器。在土耳其古典音乐中使用的卡曼恰有时被称作“序曲卡曼恰”或者“古典卡曼恰”,以避免将二者混淆。[4]传统上,古典卡曼恰也有多种形制,像在巴尔干半岛和爱琴海岛屿地区,特别是克里特岛地区使用的古典卡曼恰,因其放置时琴面朝下、看上去像一个兔子,因此也被称作“兔子卡曼恰”。20世纪中叶以后,古典卡曼恰以梨型的为主。

古典卡曼恰非常小,长约40~41厘米,宽14~15厘米,梨型音箱和琴颈用坚木做成,最外层的面板用柏木做成,琴面有两个D型的音孔。有三弦的和四弦的,但没有弦轴,最高的弦可以用指甲压到一边,两个低音弦可以用作持续低音。演奏时放在左腿的膝盖上,用弓弦演奏,与其他弦乐器有所不同的是,卡曼恰的声音不是用指甲按弦而是用指甲柔和的划弦产生的。

19世纪中期,在土耳其的梅哈纳酒馆等演出场合,法瑟勒乐队使用梨型的卡曼恰取代原来的希腊里拉琴。在20世纪以前,卡曼恰只用于城市轻音乐中,是由希腊人和罗马人演奏的。后来,音乐家将卡曼恰引入到古典音乐中,并永久地成为古典乐队的成员。在20世纪初,卡曼恰与坦布尔和奈伊一起成为“最纯粹”的土耳其乐器,并因极其感性和忧郁的音色而深受人们喜爱,成为共和国时期土耳其人民族文化认同的象征。

(六)赛伊(?eng)

赛伊是古老的土耳其乐器之一,希腊里拉琴就是赛伊的一种,现代竖琴也是由它发展而来的。实际上,里拉、赛伊、卡龙、桑图尔、竖琴、钢琴等乐器在结构上都很相似。在公元前一千年左右,安纳托利亚、美索不达米亚、埃及文明中就出现了最早的赛伊。15~16世纪的奥斯曼时期,赛伊发展成一种小版的竖琴,成为当时奥斯曼第二重要的乐器。当时的赛伊有24根弦,根据演奏的旋律来调音。赛伊在城市的宫廷乐师和乡村的行吟诗人中十分流行,不论男女都可以演奏,常用作诗人诗歌朗诵的伴奏乐器。在城市里赛伊是罗马女性的主要乐器,她们在娱乐场所经常演奏赛伊、戴夫手鼓和木制的响板。16世纪时的一些版画作品就反映了当时罗马女性演奏赛伊的情况。17世纪初,由于赛伊演奏及定音和携带不便,同时像桑图尔、坦布尔等乐器越来越受到欢迎,这一古老的乐器逐渐消失。

二、气鸣乐器及其发展变迁

在气鸣类的乐器中,排箫米斯卡(Miskal)曾一直是奥斯曼音乐的主要乐器,它从古代的排箫发展而来,在进入奥斯曼之前早已在巴尔干音乐中使用了许多世纪。米斯卡起初只是一种民间乐器,后来被用在奥斯曼的宫廷音乐和城市轻音乐中。16世纪时,伊斯坦布尔街头随处可见米斯卡的演奏,盛极一时。19世纪时,像其他的乐器一样,欧洲单簧管用在商业化表演之后迅速发展,被引入到古典音乐中,取代了乐队合奏中的传统的吹管乐器祖尔纳,但基本的乐队组合规则并有改变。19世纪末期之后,出于民族身份认同等方面的原因,传统的土耳其乐器越来越受欢迎,比如,牧羊人的管子卡瓦(Kaval)、声音低沉的短双簧管梅伊(Mey),尤其是笛子奈伊,成为土耳其传统音乐的象征。

猜你喜欢

古典音乐土耳其
浅析古典音乐欣赏的技巧
乐随心动与古典同行
我也叫“土耳其”
论古典音乐在当代中国的发展
浅析在音乐教学中影响学生提高古典音乐欣赏水平的因素
土耳其牧羊女
听点古典音乐
白岩松与刘雪枫对谈:古典音乐与我们的生活
爆炸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