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新课程下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策略研究

2020-04-21周圣国

新教育时代·学生版 2020年2期
关键词:应用题新课程教学策略

周圣国

摘 要: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中,应用题不仅是关键性的教学内容,更是教学重难点,提高对数学应用题的教学质量则能明显提升小学数学学科的教学质量。在新課程背景下对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提出了全新要求,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应当采取合理且创新的教学策略去改进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文章便针对于此展开深入探讨。

关键词:新课程 小学数学 应用题 教学策略

在过去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许多教师潜意识中认为应用题完全是让学生对理论知识的一种练习,所以对这一教学内容不太重视,并没有充分发挥出应用题的教育价值,而小学生的应用题学习也就仅仅局限于表面,不仅学习兴趣不高,同时也没有掌握更多有效的应用题解答方法。在如今的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在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渗透下,小学数学教师也逐渐提高了对数学应用题的教学重视度,所以我们需要采取合理的教学策略去提高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质量与效率。

一、新课程改革对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要求

新课程改革并不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全盘否定,而是在其基础上进行改进与完善,对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提出全新要求。新课程改革要求在教育教学中要帮助学生应用已有知识经验,以自主探究或是团队合作的方式去解决生活中的综合性问题,进而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得以养成。而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不仅能够让学生结合已学知识去解答应用题,更能培养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和逻辑思维,由此可见应用题教学的重要教育价值。所以说,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根本目的并不在题目本身,而是要将其视作为工具,通过应用题教学去教会学生解题技巧和培养学生逻辑思维,提高问题分析与解决能力。不难看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对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要求从过去的重视结果变为重视过程[1]。

二、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策略

1. 引导学生仔细审题,理解应用题题意

对于小学生而言,数学应用题要比算术题难得多,主要是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考察。而要想正确解答出数学应用题,首先一定要“吃透”题意,准确找到题目当中的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以及数量关系,之后通过思考且与数学知识相联系,进而将其转换为数学算式,通过算式解答去得到应用题的答案[2]。不难看出,归根到底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审题能力,所以在应用题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仔细审题,讲授读题与关系转化的技巧,透过应用题去看到蕴含的数学知识本质,强化学生的理解能力。比如,有这样一道应用题“A、B两地相距60千米,甲开车从A前往B,速度为每小时30千米。此时,乙骑自行车从B前往A,速度为每小时10千米。请问两个人到达目的地分别需要多长时间?”在这一应用题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结合所学过的路程、速度与时间的数学公式去进行审题,将其中的已知条件和数量关系转换为数学算式,然后通过计算去解答出应用题的答案。如此一来,学生能够通过理解题意,很快列出60÷30=2(小时)和60÷10=6(小时)的算式,得出最终结论。正因为审题能力的提高能够助力应用题更加快速准确的解决,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对此提高重视。

2. 传授学生解题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要准确解答应用题一定要学会如何从问题当中去找到有用信息,然后利用已经学过的数学知识去选用适用的解题方法,找准解题思路去分析。因此,在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教学要重视解决问题具体方法的传授,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确保学生能够独立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3]。比如,有这样一道应用题“在一家食品加工企业当中,有一批600箱食品货物需要生产,交货时间在一个星期后。最开始两天因为生产线磨合原因,每天平均生产50箱,为了保证能够按时交货,该企业需要在后面5天中每天至少生产多少箱食品货物?”在对这道数学应用题展开讲解时,教师先要引导学生将看似复杂的文字信息用数学语言表达出来,目的在于整理解题思路;然后教师要结合应用题内容去提出更多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分析。如教师可尝试利用反推法,结合应用题需要解答的内容去理清解题思路,“既然这道题要我们解答出工厂的生产速度,那么我们就需要先了解需要生产的货物总量和时间,其中时间明确知道是5天,但是生产总量是多少呢?”此时,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便知道剩下食品货物的生产总量需要减去前2天的生产总量,这样一来整道题的解题思路便逐渐清晰,知道要先计算出余下5天需要生产的食品货物总量,才能够算出每天至少要生产多少箱,这一解题方法的传授实际上也是对学生数学思维的整体性拓展。

3. 强化学生实践体验,提高学生理解能力

从新课程改革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的要求来看,教师需要更多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通过他们的亲身体验去理解和掌握数学理论知识,应用题教学同样也不例外。小学生在学习解答应用题时,如果能够有更加直观的亲身操作,一定能提高学习效果,所以作为小学数学教师需要重视应用题教学与实践体验的结合。比如,在讲解“梯形面积计算”相关内容时,如果知识让学生利用公式去生搬硬套而对应用题本质未能了解,那么将无法有效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所以教师可尝试通过“动手剪一剪”的实践体验活动,让学生去了解这一公式的形成原理,深化学生对公式的理解,后续遇到“梯形面积计算”的应用题时,便能够轻松解决。

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题有着丰富题型且涉及内容广泛,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带领学生以数学视角去观察事物、审视问题,进而不断提高利用数学知识去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应当采取多元化的教学策略,致力于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引导其将所学数学知识应用在应用题解答当中,助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确保数学应用题的教育价值得到充分发挥。

参考文献

[1]王允强.新课程下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例谈[J].华夏教师,2019(06):61.

[2]蔄佳彤,周春玲.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探索[J].职业技术,2017,16(09):92-93+103.

[3]李雪,于海艳.新课程下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方法探析[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7,1(11):88-89.

猜你喜欢

应用题新课程教学策略
有限制条件的组合应用题
有限制条件的排列应用题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数列应用题、创新题
浅议高中化学新课程必修模块的主要教学策略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2019年全国高考新课程Ⅰ卷生物试题分析与启示
第二届“我即语文”教学奖颁奖典礼暨新课程研讨会在福州一中举行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