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标下化学教学中学生品质的培养

2020-04-21徐建芳

考试与评价 2020年1期
关键词:学习品质新课标

徐建芳

【摘 要】 新课程的实施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改变过去只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和谐发展,在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中,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为此,我们必须转变观念,改进旧的课堂教学模式,构建以学生主动参与、师生双向互动、探究创新为主的新的课堂教学模式。

【关键词】 新课标 学习品质 创新品质

高中化学新课标的实施,是以素质教育学生发展为本,以培养和塑造人的综合素质为目标,是科学的、前瞻的教育,体现了现代教育所具有的主动性、民主性、创造性的时代特征,因此,注重创设学习的情景,激发探究欲望,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学生的学习科学方法、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和养成科学态度。本文结合我实施新课标一年多来教学实践谈一些粗浅体会。

一、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性的学习品质。

学生自主学习是创造学习的基础,培养学生自主性的学习品质至关重要。人本主义教学观认为:“我们面对的学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他们都有思想、有感情、有独立的人格,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个体。每个学生都蕴藏着独立学习的巨大潜能。”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自主性,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自主性的学习品质呢?

1. 以人为本,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许多科学家的研究证明:“人的大脑就像一个沉睡的巨人,它比世界上最强大的电脑还要强几千倍。”因此,教师要以人为本,相信学生的潜能,相信学生能够独立学习,自主学习,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很大的可塑性,是不断变化发展与进步的个体。

2.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

创设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品质的基础。新世纪呼唤着新型的师生关系,这种关系要求教师的权威从此不再建于学生的被动与无知的基础上,而是要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从而发展思维。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只有在师生积极的相互作用中,才能产生作为一个完整现象的教学过程(著名教育家巴班斯基)。”教师在课堂中始终要以学生为主体,甘愿做人梯,做幕后“导演”,把学生推向化学教学的舞台。

3. 善于运用言行表情,鼓励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學生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主体意识的形成和主体参与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中善于运用言行表情,一个善意的眼神,一句赞许的话语,一番精彩的开场白,都能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获得终身受用的化学基础能力和创造才能。在平时的课堂中,笔者还时常用赞许的话语鼓励学生,如“老师也有同样的想法”“老师觉得你的观点有一定的道理”“虽然说得不是特别得好,但你很勇敢”等等,增进与学生的感情,使每位学生时刻感觉到自己是课堂中的主人。

二、培养学生创造性的个性品质

创造力是个体综合素质中最有生命力的一种特殊素质,是推动全体顺应环境、挖掘潜力、走向成功的内在动能。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创造性的个性品质呢?

1. 启发思维,培养学生的质疑品质。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思维往往是从疑问开始的,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教师应鼓励学生对教材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对疑问有与众不同的解释。如我在讲授《选修1》“生命的基础—蛋白质”后,一位学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老师,蛋白质的变性都是化学变化吗?如果都是化学变化,那么鸡蛋煮熟后还是蛋白质吗?”听完学生的问题,这个问题完全出乎我的意料,所以觉得特别尴尬,但当看到孩子充满疑惑的眼神时,我毫无犹豫地表扬了他:“你确实是一位很会思考的同学,这个问题问得挺好,看来课后我们可得好好讨论一下。”后来,这个问题也成了老师讨论的焦点。因此,教师不可抑制孩子的提问,应鼓励学生多疑多问,激活思维,培养学生兴趣,诱发创新意识。

2. 创设生动的学习情景,培养学生创新品质。

化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自然学科,它自形成以来就与生产、生活和社会有着密切的关系。教师在备课中应该收集和参考一些理论联系实际的生动材料,创设课堂教学的活泼情景,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在讲授《选修5》“应用广泛的高分子材料”这一节课时,首先通过屏幕显示“人工肺”的模型,教师及时讲解中间的细管是由聚丙烯制成,细管上由许多微小的孔,可实现O2和CO2的交换,从而代替肺的功能。此时,学生的学习兴趣盎然,我再通过屏幕显示聚乙烯醇缩甲醛,也可用乙烯为起始原料来合成。学生通过分析醇、醛、酸的相互转化,提取分析、加工的信息,生成烯、酯的反应和酯的醇解反应,找出和策划能够合成维纶的方法。

3. 挖掘教材中的材料,培养自主探究品质

素质教育说到底,在于开发学生智力和非智力潜能,培养创造性的想象力。“带着一种无比高涨的激励的情绪从事学和思考,在学习中意识和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体验到创造的乐趣,为人的智慧和意识的伟大感到骄傲。”因此我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材料,创设情境,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在“高峰体验中”不断产生内在的学习原动力,促进学生不断探索,主动发展。这样一来学生思维再起波澜,巧妙地为学生创造了想象的时间和空间,发挥了学生的创造才能。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适应时代需求的人才,二十一世纪需要具有不断创新能力的高素质的人才,作为跨世纪的化学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的学习品质,开创新世纪化学课堂教学的新开地。

猜你喜欢

学习品质新课标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基于新课标的历史复习深度教学
融入情境 落实新课标 凸显地理实践力——以骑行青藏为例
基于新课标的历史复习深度教学
在区域活动中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品质
在区域活动中关注与支持幼儿学习品质的发展
引领小学生探寻成功之路
语文教学中要培养孩子的良好学习品质
对一道新课标高考题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