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于质疑中辨得知识

2020-04-21项红

考试与评价 2020年1期
关键词:批判性思维质疑课堂教学

项红

【摘 要】 批判性思维则是一种评估、比较、分析、批判和综合信息的能力,是一种理性地思考决定应当相信什么或者不相信什么的思维能力。如今,批判性思维已成为中学生核心素养之一。培养学生的思考和认知能力是当下教育最为重要的目标,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以苏教版选修课文《铃兰花》为例,来探讨批判性思维在教学过程中的具体实践。

【关键词】 批判性思维  质疑  课堂教学  铃兰花

依据《现代散文选读》中“难以忘怀的故事”这一专题的教学目标,即“学生能通过自主研习,合作学习,获得个性化的阅读认知,形成初步的鉴赏能力”,我选择了“小组合作”的课堂组织方式来促成本课的教学,做到以学生探讨为主,教师引导为辅,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性。

一、课前准备

预习自读

1. 把学生分为五个学习小组

2. 课前布置学生独立认真阅读文章,请每个同学根据自己的阅读体验和感受,用小纸条的形式呈现自己阅读后的疑问,可以是文本中不理解的地方,可以是不寻常的地方,可以是不认同的地方。以下是学生分小组完成作业后收集上提问频率比较高的几个问题。

(1) 第一次去地狱,我已经被吓哭,我为什么还要去?

(2) 父母亲为什么不自己去摘铃兰花?

(3) 虽然地狱很恐怖,但我最终也采到了母亲想要的铃兰花,走出地狱后,陶醉在胜利之中,我胜利的到底是什么?

(4) 文章第2小节提到父亲租的这块地,真的不会有任何收益吗?

(5) 第23节描写到“若有所思地翘首望着春天晴朗的天空,母亲深深地叹了口气说”,如何理解母亲的若有所思?

(6) 为什么这个地方叫地狱?

3. 整合问题,理清思路

认真分析以上学生的疑问,不难发现他们已经关注到了文章的核心,即人、事、环境。文章选于“难以忘怀的故事”专题,显然这是一篇叙事性散文。但学生的问题有部分重合,所以我对学生的质疑进行了增删、修改和补充。进而使问题更加明确地指向教学目标,基本涵盖了课标要求的对“知识、能力、情感”维度的需求。既能让学生充分细致理清文章内容,又能让他们在思考探究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培养他们积极乐观的人生观。于是针对这样的目标,我在学生质疑的基础上整合出的主问题如下:

(1) 地狱是个什么样的地方?(引出恐惧)

(2) 第一次去地狱,我已经被吓哭,我为什么还要去?

(3) 我收获了勇敢,母亲收获了铃兰花,在座的同学们,你们收获了什么?(生思考,讨论)

设计意图:

批判性思维是真正独立思考的定义,所以在学习过程中“自读”是关键,独立于任何人和任何观念影响下的阅读才是真阅读,经过独立思考继而产生的问题才是好问题,才是具有个性化的问题,它可以将学生思考和理解的过程引向更深层,其次,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可见“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所以作为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设一种自由、平等、民主的环境,能让学生乐于展现他们的好奇心和勇气。鼓励学生不要囿于现成答案,而要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大胆提问,哪怕问题稀奇古怪,不着边际。

教师在课前提问,可以对学生的问题做好充分的准备,可以总结提炼出有价值的核心问题,对问题做事先的整合和求解,因为学生初次提出的问题相对比较凌乱,纷杂。在课堂上逐一解答是不科学合理的。所以对学生提问的整合非常重要,一方面可以提升课堂效率,另一方面可以提升学生道德思维品质。

二、课堂过程

1. 各小组针对以上三个主问题,当堂交流讨论,讨论完成后分别请五个小组代表交流看法和观点。

设计意图:

问题1的设置是让学生初步理清思路,可怕的原因可以一一羅列。问题2的解决比较有难度了,这是抓住课文中的矛盾点设计的主问题,矛盾本身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是事物发展的节点,抓住矛盾设计的问题能够切中文章肯綮,以便于学生能通过这一个问题的解决就可以牵动他们对全篇文章的整体理解,领会主旨。明明我对“地狱”很恐惧,可还是要去,这就是一对矛盾。原因是什么?有些答案很浅显,容易总结,而有些答案就很隐晦,需要细心观察和思考。通过大家的努力探讨,可以得出的答案很多,可以是出于对母亲的爱,油然而生的一种责任感;可以是我对美有追求,也喜欢漂亮的铃兰花;可以是信仰的力量,相信做好事有神灵庇护;更可以是父母对我的爱和智慧的教育,不着痕迹用心良苦的启发……问题这样设置能自然而然把学生引入到深层次的探讨中去,而不是一眼就看出答案,导致学生缺乏挑战和锻炼。所以答案的发掘就需要学生认真研读文本和思考。依据教学目标3设置的问题3,同学们依据文本的理解获得自己个性化的认知,交流的内容只要有道理就是高质量的答案,事实也证明,如果引导得当,学生的潜力还是很大的,他们思考丰富并且敢于表达。

2. 课堂学生提出疑问“我不相信人世间有天堂地狱的存在,所以我听到‘地狱这两个字根本一点都不害怕,为什么作者会如此恐惧?”。有学生作出思考以后回答道:“因为作者信基督,信仰带给他恐惧”。质疑的学生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我知道这样的理解根本没有解决到学生疑问的核心,学生若能了解为什么“地狱”对基督教徒来说是恐惧的,才算是真正理解文本,于是布置学生课后利用网络信息查找答案。有的学生利用网络搜索,有的学生查阅了有关“地狱”“基督”的资料,终于解除了课堂上的疑问。

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目的之一是让他们具备辨别、判断资料可信度和筛选信息的能力。从而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能具备理性的力量。积极让学生参与到问题讨论和解决中,能更好地协助学生完成文本的学习,眼界的开阔。

学生自己的问题才是课堂教学的开端,是他们学习的驱动所在,所以在学生质疑和思维碰撞的过程中,学生收获到更多知识,更加激起了对学习的热情,主动投入到学习探索中去。作为教师的我也充分认识到,教育,不仅仅是教,更重要的是教什么和怎么教。引导学生质疑、反思,努力做到让学生成为信息的主动探索者和分析者,是为人师者的路漫漫其修远的重任。

参考文献

[1] 丁帆,杨九俊.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语文选修?现代散文选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

[2] 高诗翔.地狱有水人间有爱——刍议《铃兰花》的细微处[J].语文月刊,2013.

猜你喜欢

批判性思维质疑课堂教学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论批判性思维与信息分析能力在高等教育中的培养
和谐的课堂应充盈学生的声音
对《老人与海鸥》的一点质疑
跨越式跳高课堂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