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对降低心电监护仪误报警率的影响
2020-04-21陈佳佳毛琳雅通信作者
陈佳佳,毛琳雅(通信作者)
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九医院心血管内科 (河南平顶山 467000)
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更多高科技医疗设备被临床广泛应用。尤其是心电监护仪,在临床各科室被广泛应用,心电监护仪可监测患者生命指标,提高护理工作效率,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但研究发现,心电监护仪报警中,37%为误报警,长期心电监护仪误报警可引起临床护士仪器报警疲劳,产生不良情绪,降低护理质量,从而导致护理满意度下降[1]。因此,减少心电监护仪误报警是临床护理所面对的难题。本研究回顾性分析9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探讨护理干预对降低心电监护仪误报警率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8年1—12月收治的98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护理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男24例,女25例;年龄25~78岁,平均(39.14±7.52)岁。观察组男26例,女23例;年龄27~77岁,平均(35.69±7.05)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定时监测患者血压、静脉压、心率、心电节律、呼吸等,使用心电监护原始设置的参数。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精细化护理。(1)成立精细化护理小组,选取1名护士长作为组长,5名护士作为组员,为避免出现人为失误,可请厂家对小组成员针对心电监护操作复杂等问题进行培训,重点包括心电监护使用规范、面板阅读操作、操作注意事项、异常心电图形的识别、常见故障排除、报警参数设置、参数界限设置等;同时制定心电监护使用手册,方便新护士学习以及参考,增强心电监护仪的使用意识;设定考核制度,对培训知识进行考核,成绩合格方可上岗[2]。(2)强化管理力度,使用心电监护患者病情危重,护理人员应定期设置参数,调整波幅以及波速,使其便于观察,同时设定合理的报警音量以及正确的时钟系统,保证心电监护仪的正常运转,观察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参数有无异常[3]。(3)明确非危险报警类型,包括体温、脉搏或辅助呼吸等,关闭上述非危险警报,同时护理人员定时监测患者病情[4]。(4)强化对患者家属的健康教育,护士可向意识清醒患者或家属介绍心电监护仪使用的重要性以及目的,提高患者以及家属的认知,以及对心电监护仪的重视;告知其不可随意私自调整仪器参数,同时指导意识清醒患者不可随意乱动,避免电极受到牵扯,造成接触不良;对于电极极易脱落的患者或接触不良患者,应在连接电极前,应用乙醇棉棒对患者皮肤进行脱脂处理,同时该操作可降低皮肤表层阻抗与信号干扰,提高信号传导;同时嘱患者或家属禁止在心电监护旁放置水杯、电话等干扰监护正常使用的物品;指导患者家属如何正确使用指套,并嘱患者或家属不可随意脱掉心电监护仪的任何装置[5]。(5)总结与学习,定期组织组员进行开会总结,可每2周进行一次,对误报警原因全面分析,并进行总结归纳,同时根据患者的实施情况调整心电监护仪的报警参数,记录各种误报警情况,每周更新,给予护理人员进行学习[6]。
1.3 临床评价
比较两组心电监护仪误报警情况及满意度。统计临床误报警类型以及次数。包括血压误报警、心率误报警、血氧饱和度误报警3项。满意度通过调查问卷形式进行评分,包括基础护理、护理规范、护理安全3项,严格控制发放问卷数目,填写人完整填写,准时收回所有问卷,每维度满分100分,分数与满意度呈正比。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不良事件比较
观察组血压误报警、血氧饱和度误报警及心率误报警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不良事件比较[例(%)]
2.2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护理安全评分、基础护理评分、护理规范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分,
3 讨论
心电监护仪在使用过程中可出现多种误报警现象,因素可包括报警参数设置不正确、对患者进行吸痰处理、插胃管可引起患者心率加快等、血氧探头接触不良以及护理人员不熟悉等引起误报警。过多的误报警可降低护理人员对仪器误报警抵抗,并干扰护理人员的判断,使其失去报警敏感性,达不到警醒效果。
精细化护理干预的实施,可提升护理人员对护理的全面认知,有助于提供高质量的护理,规范护士操作,此外,对仪器进行调整,关闭非重要的误报警,可以避免多余的护理措施[7]。并通过与患者或家属进行沟通和指导,取得患者以及家属的配合,保证监护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本研究中,观察组血压误报警、血氧饱和度误报警及心率误报警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护理安全评分、基础护理评分及护理规范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采用精细化护理干预可降低误报警次数,提高护理满意度。
综上所述,精细化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心电监护仪误报警发生,有助于改善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