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护理干预在血液透析尿毒症患者中的应用
2020-04-21王城王丹
王城,王丹
宜春市第二人民医院 (江西宜春 336000)
血液透析是指将患者体内的血液引流至体外,经透析器透析,通过物质交换的方式,清除体内代谢废物,维持身体电解质与酸碱度平衡[1]。深静脉留置导管可避免反复穿刺,减轻长期血液透析患者疼痛,然而留置导管过程中可能出现出血、感染、血栓、导管脱落等并发症,影响血液透析效果。循证护理干预是以提出问题作为出发点,充分考虑患者情况,结合文献研究,通过一系列积极护理措施,提升护理质量,以减少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2]。本研究旨在探讨循证护理干预在预防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深静脉留置导管相关并发症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于宜春市第二人民医院行血液透析治疗的82例尿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1例。观察组男18例,女23例;年龄37~75岁,平均(56.39±6.33)岁;置管时间10 d至48个月,平均(24.36±2.37)个月。对照组男19例,女22例;年龄35~75岁,平均(56.47±6.39)岁;置管时间12 d至48个月,平均(24.41±2.35)个月。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1)病情稳定,短期内无生命危险患者;(2)对本研究知情同意且已签署知情同意书;(3)临床资料齐全,且意识清醒能够正常完成调查。排除标准。(1)存在血液透析禁忌证;(2)合并其他重要器官严重受损;(3)有精神疾病史或存在认知障碍。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透析护理干预,行深静脉留置导管(江西三鑫医疗科技股份有效公司,CK),并遵医嘱给予患者常规护理干预措施,统一饮食配备,实施心理疏导和健康教育。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循证护理干预。(1)成立小组:成立由专科护士、护士长组成的导管维护小组,通过查阅文献书籍并结合患者性别、年龄等基本情况,对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原因进行分析。(2)分析原因:a.出血,手术创伤、肝素药物的使用、牵拉肢体操作过度等均可能导致出血;b.感染,导管留置时间过长、未按规定进行无菌操作、置管技术及患者自身免疫能力较差等均可能导致感染;c.血栓,导管扭曲、肝素用量不足等导致炎症介质释放,血小板集聚,形成血栓;d.导管脱落,活动过度、外力牵拉及营养状况差等均可能导致导管脱落;e.流量不佳,与体位不当、置管深度、导管固定等情况有关。(3)针对性护理干预:a.出血,置管前,加强置管观察,可行预防性压迫,减少抗凝剂用量;可在患者身体条件允许情况下,于穿刺第2天再行透析干预;b.感染,规范无菌操作,使用无菌纱布进行固定并及时更换敷料,进行全面消毒干预,并注意消毒时间以及置管周围皮肤状况;c.血栓,妥善固定导管,注意避免扭曲、挤压,如出现血栓,及时进行溶栓治疗;d.导管脱落:妥善固定导管的同时,注意指导患者避免局部活动,给予患者全面的营养干预,如有导管脱落情况,立即使用敷料进行压迫止血;e.流量不佳,改变体位,如有导管贴壁现象,固定导管两边,轻轻转动导管,改变贴壁状况,如双腔留置导管一段通畅而另一端闭塞,可将通畅的一端作为出路,周围静脉作为回路。
两组均干预1个月。
1.3 临床评价
(1)肾功能相关指标:取静脉血1 ml,注入抗凝管,充分混匀后,采用高效液相层析法测定血肌酐含量,采用全自动分析生化分析仪测定尿素氮,比较两组干预前与干预1个月后血肌酐、尿素氮水平,其中血肌酐正常值为40~110 μmol/L,尿素氮正常值为2.86~7.14 mmol/L。(2)并发症:对比两组干预1个月后出血、感染、血栓、导管脱落、血流量不足等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肾功能相关指标
干预前,两组血肌酐、尿素氮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74,t=1.591;P>0.05);干预后,观察组血肌酐、尿素氮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688,t=20.124;P<0.05),见表1。
表1 两组肾功能相关指标比较
注:与对照组干预后比较,aP<0.05
2.2 并发症发生率
观察组干预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χ2=4.100,aP<0.05
3 讨论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血液透析治疗在尿毒症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越来越高,可有效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提高其生命质量[3-4]。血管条件不理想的患者需留置导管,以建立血液透析通路,确保血透顺利进行,但如在留置过程中护理不当,会引发出血、感染、血栓、导管脱落等并发症,从而影响置管与透析效果。
循证护理干预主要以问题作为出发点,寻找最佳依据,充分考虑患者的需求,完善护理工作,利于提升护理质量与护理满意度。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干预后血肌酐、尿素氮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循证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深静脉留置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利于改善肾功能相关指标。
循证护理在实施过程中,结合医院实际能力与存在的问题,以最合适的护理研究作为依据,综合他人研究经验,提出科学可行的护理方案,从而为患者提供预见性的干预措施。通过成立导管维护小组,明确导管使用与维护的正确标准,积极主动地发现既往护理工作存在的不足,分析并发症发生原因,并据此给予针对性干预措施,能够使护理方案更为合理、高效,利于降低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保证置管成功、严格实行无菌操作、给予规范化的护理干预操作、及时处理并发症均是血液透析顺利进行的有力保证,循证护理能够为每项护理操作提供合理、科学的理论指导,可避免不熟练、不规范操作导致的并发症,最大限度发挥血液透析效果,提高血液透析安全性,进而促进患者肾功能改善,并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患者经济负担,缓解其心理压力[5-6]。此外,实施循证护理干预改变了传统护理人员仅靠经验操作的不足,护理过程中通过查询资料和分析,利于激发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利于护理质量的持续提升。
综上所述,循证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血液透析尿毒症患者深静脉留置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利于改善患者肾功能指标,提升血液透析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