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的困境与改进策略

2020-04-21郑国萍姚志刚杨玉坤

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科研成果高校教师教学资源

郑国萍,张 雪,姚志刚,杨玉坤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河北 秦皇岛 066004)

2013年12月,教育部公布的《教育部关于开展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方案》中提到审核评估重点考察之一是教师和教学资源条件的保障度。2016年8月教育部科技部发布的《教育部 科技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高校要及时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育教学、学科专业发展资源,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018年6月21日,在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教育部部长指出“本科教育是大学的根和本,核心竞争力和教学质量要首先在本科显现。”并提到“创新人才培养,要推进科教融合,提高学生科研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

科研与教学之间是一种互为基础的源流关系和相互促进的共生关系。[1]教学为科研提供实践基础和人才资源,而科研又为更高层次的教学提供理论支持和科学依据。因此,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有利于提升科研成果自身的科学水平与应用价值,有利于高校加强高质量创新型人才培养,推动高校健康可持续发展,是各大高校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突破点,值得探究。本研究主要是考察科研成果转化为本科教育教学资源,其中科研成果不局限于狭义的最终科研成果,而是对科研项目、阶段性科研成果、最终科研成果等的统称。

一、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存在的现实困境

为了解高等院校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对高等院校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现状进行调查,对教师特征、科研成果转化教学资源的认识与个人经验、政府与高校支持政策以及影响科研转化教学资源的因素等方面进行调查。问卷通过问卷星平台进行发放,共回收有效问卷83份。调查对象主要是高校的教师,主要涉及经济学、教育学、工学、哲学、法学、文学、历史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学科门类。通过调查发现,在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的过程中还存在诸多现实困境。

(一)科研成果与教学资源不相融

科研成果与教学资源转化过程中二者的内容符合度较低,导致科研成果与教学资源不相融,导致科研成果与教学资源相脱节。各高校常见的现象是,教师自己或者一个团队做自己的项目,所做的课题与所教专业或者课程缺乏关联度。根据表1数据显示,被调查者在回答“科研成果与所教学科教学内容相符合的程度”时,7.23%的高校教师回答很不符合,25.3%的高校教师认为不太符合,大约有三分之一的教师科研成果与教学内容不一致。

更多情况下,学校是以学术报告的形式,将科研成果直接讲授给学生,没有与课程相结合,不存在转化过程。尤其是人文社会学科类教师的科研成果,并没有转化为教学资源,两张皮现象较为严重,使科研成果缺少了教学实践中的应用价值。另一方面,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的形式单一。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的形式非常丰富,可转化为学科教学内容、教学实验项目、创新创业项目以及毕业论文选题等。调查表2数据显示,63.86%教师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毕业生论文选题,将此作为科教转化的主渠道,但较少转化为教学内容、教学实验项目和创新创业活动成果,使得科研成果与教学资源很难从多角度多层面的相融。

(二)教师对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认识不足

针对教师对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的认识如何,研究从科研经验、科研成果价值、科研成果与所教授学科联系、科研与教学方法融合、科研与教学相互促进等5个方面展开调查。通过问卷调查“教师对自身的科研经验丰富程度”、“科研成果自身的学术价值和教育价值”、“科研成果与所教授学科内容的匹配度”三个方面自评均值分别为2.84、2.96、2.90(表3)。并且通过“科研活动促进教学工作,同时教学工作也能促进科研活动”的调查,显示43.37%的教师认为科研成果与教学资源相互促进程度一般,36.14%的教师认为科研成果与教学资源是相互促进,只有7.23%的教师对科研成果与教学资源相互促进持有非常赞同的态度。由此可见,高校教师对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的认识不足。

(三)政府与学校政策支持较少

学校与政府是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的评价者,政策支持与否,将直接影响教师科教转化的行为。调查结果表4数据显示,高校教师期望得到“政府政策支持”的选择一般、比较符合和非常符合的选项结果达到60%以上,期望得到“高校政策支持”的选择一般、比较符合和非常符合的选项结果达到达55%以上。显而易见,高校教师十分关注个人所在院校以及政府相关部门对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的支持政策,相当部分高校教师希望学校和政府能够对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更加重视,并且能够加大资金的投入力度,为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提供物质支持。也希望学校与政府方面能够严格要求,及时督促并参与科研成果转化教学资源的过程。

表1 教师科研成果与所教学科教学内容相符合程度

表2 科研成果转化教学资源的方式

表3 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的认知

表4 科研成果转化教学过程中对高校与政府支持的期望值

但实际情况是,高校与政府缺少系统的教师考核体系、资金投入和政策引导。具体表现为:高校对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缺少明确的规划和工作布局,教师考核体系也不健全,学校没有明确的对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的考核方式;高校对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的资金投入和支持力度不够,过于重视基础设施建设,忽略科研成果与教学资源对教学质量的影响。

二、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的问题归因分析

(一)国家层面的政策导向因素

国家层面政策的制定对高校定位与教师发展具有极强的导向功能,教学与科研工作始终居于高校职能的首要位置。[2]科教转化在国家层面存在政策导向缺乏的问题,具体体现在:缺少国家政策制度的支持,为提高高校的教育质量,国家越来越重视高校教师的科研成果,但对于政策的理解往往出现偏差,使得科研成果与教学资源相脱离,缺少国家政策制度的引导,而偏离科研的应用价值;从国家、教育部、到各省市的各级各类科研项目均只注重科研成果,每年国家、教育部以及各省市都会进行项目申报,提供资金支持,但都侧重于科研成果的实现,而忽视对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的评估;大学评价系统不健全,大学的综合评价体系主要以高校科研排名为主,致使高校及其教师为了科研而科研,过度重视科研排名而淡化教学质量权重,而非重视科教的转化工作。

(二)学校层面的制度偏向因素

学校是教师实现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的实践基地,学校层面的制度偏向决定教师的行为决策和学校发展方向。学校制度重视科教转化,则既可以加强教师的科研成果转化教学资源的意识,也可以提高本校的教学质量。目前,高校在制定政策、经费分配和设备配备等方面,多侧重于科研工作而忽视科教转化工作。[3]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缺乏相关的制度支持,由于科研成果对高校知名度的重大影响,学校层面仍是以科研成果作为教师评职晋级等的主要参考,科教转化对学生的硬性教育功能不能得到彰显,没有相关的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制度支持;教师考核评价体系不健全,教师的评价方法过于量化,忽视教师对教师的发展性评价,缺少科研成果与教学资源相联系的评价体系,导致高校教师缺少对科研成果转化教学资源的正确认知;高校对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缺少激励机制,调查可知,只有部分高校设有符合本校科研成果转化教学资源的激励政策。在调查关于“教师对科研成果转化教学资源的建议”中,除了31.32%的教师暂无意见,有21.69%的教师认为,高校对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应该出台相关的激励政策,以此调动教师参与科研成果转化教学资源的积极性。因此,学校缺少相关的激励政策成为影响科研成果转化教学资源进程的因素之一。

(三)教师层面的自利行为因素

当前高校评价体系中,科研工作在教师职称评审与各类考核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评价主要集中于可以量化的静态的科研评价指标,尚未构建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动态评价指标体系。由于教师评职评优制度指标的不健全,作为理性经济人,教师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只注重科研成果产出给自己带来的直接利益,并不关注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的隐性价值。产生这一现象原因,是教师的行为受利益的影响,评价指标的不健全导致教师只考虑自身的利益,失去了科研研究的价值,往往为了利益而科研,使得科研成果与教学资源相关性小,直到二者完全脱离;教师缺乏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的意识,教师对于科研转化为教学资源的意识不强,缺少意志的坚定性,易受外界干扰,教师的自利行为影响着科研成果转化教学资源的质量。

(四)科研成果本身的价值因素

高校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科研成果不能有效与教学资源相融合,导致科研成果的自身价值较低。科研成果缺少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价值,大多数高校教师忽视科研成果的自身价值,为科研而科研,没有与教学工作相联系,出现为了发论文而发论文的现象,导致科研的应用价值缺失;科研成果成熟度不高影响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的质量,在教师群体中缺少真正意义上的科研合作,团队合作意识低,尤其是人文学科更为常见。科研如果缺少团队合作,不能集思广益,科研成果就会缺少自我创新,科研成果的成熟度不高,科研的价值也就不高,进而影响科研成果转化教学资源的质量。由此可见,科研成果的成熟度决定着教学质量。

三、构建科研转化为教学的模式与激励机制

克拉克指出:“科研和教学只是在特殊条件下能够在单独一个框架内组织起来,远远不是一种自然的相配。”[4]在本科教学审核评估制度要求下,要充分发挥科研与教学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能动作用,尝试构建科研成果向教学资源转化的“五位一体”全环节模式与激励机制。

(一)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的“五位一体”模式

1.科研成果纳入课程资源

高等院校的课程资源比较单一,缺少新颖的教学内容,将科研成果纳入课程资源不仅能够丰富教学内容,还可拓展学生的眼界。丰富课程资源,可在相关课程的教学活动中融入科研成果。在高校教学与科研实践中,依据个人兴趣以及适合的科研成果,将科研成果融合于教学资源中,以达到科研转化为教学的良好效果;[5]以选修课的方式开设前沿性课程,教师应立足于终身学习,时刻关注学科前沿动态,以此让学生了解科研成果与教学资源的关系,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建立学生的科研意识;鼓励教师出版基于科研成果的教材与著作,教师可根据自身的科研经验著书,不仅能够记载科研过程,还能够将其转化为教材,丰富并更新教学资源。

2.科研成果作为毕业论文的选题

科研成果与毕业论文选题相结合。科研成果与毕业论文选题相结合,不仅体现论文选题的新颖性,还能提高毕业论文的质量。《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支持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强化实践教学环节。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高校本科教育教学提出了更高质量的要求,毕业论文的选题也要求具有前沿性与创新性。毕业论文的选题也同样代表着学校的教学质量,因此要及时鼓励教师引导学生选择科研创新类论文选题。将科研成果作为毕业生的毕业设计,不仅有效的将科研成果与教学工作相联系,还能够提高高校的毕业论文质量,改进高校的教学质量。

3.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实验项目

高校积极提倡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实验项目,一是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如,清华大学设立“实验教学专项基金”,根据学科发展不断改进实验教学体系和内容,是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验教学内容的新模式。[6]随着国家对教育发展的新要求,科研成果会逐渐融于教学,有利于师生间建立高水平互动。二是加强实践教学环节。[7]如某些高等院校经常组织学生参与科研过程,跟随教师参加科研比赛,学生将教学中学过的知识应用到科研项目中。加强对知识理解,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创新意识。此外,指导比赛教师也可以在高等院校中开设相应的实验课程,促进双向互动。

4.科研成果转化为学生的创新创业项目

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也可以由科研成果转化而来,以促进科研成果与教学资源的融合。具体表现为:师生共同参与各级各类科研项目,并积极转化为创新创业项目。如,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为学生提供孵化基地,成功将农学领域的红葡萄酒酿造和富硒鸡蛋生产等科研成果转化为创新创业项目。其次,高校主动开展创意性科研活动,鼓励教师指导学生将科研创新成果化与作品化,参加各级各类学科竞赛、发表论文或申报专利。[4]如,SRTP项目。因此,应鼓励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科研,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实现科研的应用价值。

5.科研成果为毕业生提供就业意向

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不仅重视教学质量,也愈来愈重视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毕业生就业率成为衡量高等院校本科审核评估中教学质量评估的指标之一。科研成果不仅唤醒教师参与科研的兴趣,也能够激发学生的潜在科研能力,为毕业生提供择业就业意向,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可以利用科研成果拓展就业意向,择其自身优势选择就业方向,本科学习期间参加科研活动的学生,可根据自身的优劣势选择相应的就业方向;依据科研兴趣继续深造,科研感兴趣的学生,可以继续考研深造,对前沿课题和社会热点的把握也有助于选择就业方向。

(二)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的激励机制

在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的过程与模式中,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发挥科研对教学的正向引导作用,形成科教互促的良好风气。

1.完善相关政策评价体系及发挥导向激励作用

国家相关政策评价体系的完善,有利于激励高校教师推进科研成果转化教学资源的转化过程。完善大学评价的相关指标体系。评价指标体系的完善,有助于提高教师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的意识,进而加快推进学校的教学质量;充分发挥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作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作为有效的监控本科教育的手段,原则上改善了“只注重结果”的不足,引导高校开始关注“教学过程”与“教学结果”相结合。[2]通过加强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这一指标的考核力度,可以加强科研与教学的关联度;协调好教学、科研和绩效考核三者的关系。坚持教学工作与科研工作同等对待、坚持教学项目与科研项目同等对待、坚持教学奖励与科研奖励同等对待、坚持教学管理与科研管理同等对待。[8]

2.奖励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

高校往往注重科研成果的奖励,而忽略对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的激励。其实科研成果与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成果相比,后者比前者难,也更具有实践应用价值。因此高校应当加大对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的奖励。

高校应激励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奖励科研成果促进教学内容。对科研成果进教材、进讲义及进课堂予以奖励,并对建设成果予以评审评优。奖励科研成果促进实验教学,设立“实验教学专项基金”,考核实验项目和内容设计中科研成果的贡献。奖励科研成果促进学生创新创业活动,鼓励教师指导学生将科研创新成果化,对获奖作品或发表授权成果予以重奖。奖励科研促进毕业论文水平提高。通过论文评优,奖励科研创新类论文选题。教育部门出台相应制度文件,表彰奖励。如果能合理利用奖惩制度,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列入考核,必会激励教师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

3.鼓励将科教转化评价融入教师各类考评制度

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作为教师的评价指标。2016年教育部印发《教育部关于深化高校教师考核评价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教师〔2016〕7号)中提到,突出教育教学成绩、完善科研评价导向等内容。[9]新一轮的教师考核评价体系提出要完善科研评价导向参与教师的评优评先评职称的指标中。可见国家非常重视教师的科研评价导向,更加重视教师的科研成果以及科研成果融于教学资源过程。高校应及时根据国家政策方针完善教师考核评价制度,激励教师积极参与科研成果转化教学资源。

4.鼓励教师科研方向与教学工作相一致

大学里教师的科研存在一盘散沙、各自为政的现象,导致高校教师缺少合作和团队意识,科研方向与教学工作不相符问题较为突出。[10]鼓励教师明确科研方向,学校应制定相关政策,鼓励教师在课程体系下展开科研工作并支持科研立项,提高科研成果与教学资源相吻合度,避免科研成果与教学资源相脱离;加强科研方向与教学工作促进作用。在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的过程中,要给予教师授课方式的自主权。不要按传统方式考核教师的授课,教师在选择与科研方向一致的课程教授方面拥有自主性,就能提高科研成果转化教学资源的意识,增强科研转化为教学的动机,通过教学效果和业绩提升教师的成就感。

四、结语

综上所述,探索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的模式与激励机制,为高等院校进一步实现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建设中国特色和世界水平的一流本科教育提供服务。以科学研究所取得的经验和成果来指导教学,实行创新教育机制,推动高校中科研工作的健康发展。

以科研带动教学,以教学传承科研精神,实现教学和科研双丰收。从而形成“科研成果—优质教学资源—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良性循环。

猜你喜欢

科研成果高校教师教学资源
科研成果转化
论高校教师的法治素养培育
丰富历史教学资源 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中国科研成果震撼全球
谈谈高校教师的教学学术
基于主观幸福感的高校教师工作绩效提升策略
民用飞机航电系统虚拟教学资源建设
高校冰上教学资源社会开放的意义及管理模式
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资源网建设的探讨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