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我国高校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策略

2020-04-20姜文敏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20年11期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高校

姜文敏

摘  要:大量有智慧、有创造力和创新精神的人才是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需要,而高校就是为社会输送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重要的渠道之一。高校在文化创意人才培养模式发展中,应明确学科体系,制订科学合理、符合社会发展的教学计划,形成文化创意人才培养体系的新风向。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高校;人才培养

文化创意产业是一种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产生的以创造力为核心的新兴产业,强调一种主体文化或文化因素依靠个人(团队)通过技术、创意和产业化的方式开发、营销知识产权的行业。近年来,我国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也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一、高校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的作用

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之一的就是人力资本,决定着一个国家的发展走向很大程度上是民众的受教育水平。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教育基础,而高校是目前最适合培养创意产业的地方之一。

高校在研究课程设置时,一方面是把握学科建设、课程布置、学术研究等等;另一方面是与社会发展、人文思想相适应,将深厚的人文底蕴转化为文化产品,发扬优秀的民族文化。

二、我国高校文化创意产业相关专业发展的不足

(一)人才培养总量不足

近年来,由于高校人才培养总量不足,而社会又需要大量文化创意人才,所以就会产生人才供给不足的问题。

我国高校在学科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着问题,仍然处于探索阶段,由于目前发展空间也比较受限,专业设立时间相对较短,各个方面发展并不成熟,所以招生质量仍然处于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

(二)人才培養质量不高

近年来,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学科仍然处于一个调整和完善期的阶段,我国高校产业人才培养的学习环境相对较浮躁。

我国高校文化创意产业专业人才培养目前所面临的困境:一方面,大量文化创意产业专业毕业生毕业之后,遭遇到就业困难的情况;另一方面,大量的文化创意产业专业的毕业生遇不到合适的文化创意类企业。

(三)人才培养目标模糊

由于大部分高校培养目标模糊、专业课程设置不够合理化,所以培养出来的毕业生符合市场需求的优秀人才少之又少。高校的文化产业人才培养教育计划应该着重制定与时代发展密切相关的培养目标。在学校方面,学校在招生时,会盲目地设置热门专业,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大部分都不是那么地适合社会的发展,大部分学生也会面临就业困难的问题。

(四)人才培养理论与实践脱节

高校老师在商定学习课程时期,应该合理地建设课程,保持理论与实践平衡问题,个别专业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积累轻动手操作的情况,并没有实现理论与实践并重。很多实践教学环节都存在诸多问题,比如实验设施过于陈旧,实践教学安排比重过小等等。

三、浅析高校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策略

(一)完善创新教育理念

1.创新教育理念

强调以创新为目标导向的教育理念,拟定人才培养目标,并且秉持该理念对学生进行教学,促进学生的思维发散以及对事物的思考能力。高校全体教师在教学应该有合理化安排,可以时常安排能力测验,督促学生更好地去学习以及实践;在期末学科测评当中,也应该增加理论实践的比重,从思想观念上面扭转对旧式教育的观念,注重创新力与实践能力。

2.丰富校园文化,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对创意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的一点就是需要拥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拥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可以快速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高校在这个方面应该取长补短,增加创意类的校园文化活动,使学生可以体验到多元化的创意活动,间接地培养学生的思维发散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开设校园活动可发挥文化的隐性功能,开拓其眼界与思想,提升个人水平。

(二)改善教育模式

1.明确学科体系,促进交叉学科发展

近年来,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前景越来越好,高校为了给业内提供更加优质的人才来迎合产业进程所需,需要尽早建立完善的学科体系。交叉性、边缘化是文化创意产业最突出的特点,高校应该积极创造更多的渠道让学生进行学习和交流,提升其素养,为社会培养出大量的文化创意产业人才。

2.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培养方式

高校在培养文化创意人才时,应该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安排到位,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高校应该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强调实践能力的重要,校企合作方式是重要渠道之一。这样不仅仅可以提升文化素养,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操作能力。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可以更好地为社会和市场提供需要的文化创意人才。

(三)拓展创新平台

我国高校建立开放的学习平台,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使学生可以进行有效的学习,拓宽知识的获取渠道,突破学习的局限性。从目前来看,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有力保障便是“开放”和“渗透”。高校培养创意人才时,应形成一个独特的学科体系。各个专业的学习,应该不仅仅局限于专业周边的文化知识,还可以尝试更加多元化的知识汲取。高校可以根据社会和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开设与之相关合理的设计课程,例如:艺术设计、艺术文化、艺术形态等,让学生可以更好地接触相关周边,拓宽知识面,开阔眼界,为以后的学习建设更好的知识平台。

(四)调整师资力量

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面临的问题与高校资队伍建设力度之间的关系存在着一定的缺陷,最致命的缺陷便是二者之间并没有建立更加直接的关系。一方面来说,在学科师资配置上,在规划师资队伍建设的同时要着重考虑科学性与合理性,具有一定创新创意能力、一定行业背景的教师要重点引进。另一方面,高校更要鼓励教师多参加学术交流和研讨会,在某个特定的定期,推荐一批优秀的专业教师去国内外知名院所进行培训交流;教师还可以积极到企业挂职锻炼,紧跟时代发展,把更好的反馈带给学生。

(五)健全毕业生反馈机制

有用的反馈调查,可以更好地收集自己所需要的信息,高校应该及时了解大部分学生毕业后的就业规划以及就业的情况,完善反馈信息系统的运营机制,使学校和毕业生之间存在一种合理的沟通与交流的模式,二者相辅相成,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四、结束语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的文化诉求随着文化水平的提高而不断提高,而文化创意产业像一个巨大的宝藏,需要人们不断地挖掘。近年来,我国高校由于教学体制存在一定的漏洞,所以艺术教育发展较为缓慢,但是时代的发展不会因此滞留,在互联网经济的浪潮下,其步伐发展较为迅速,高校应该在培养高文化素质的创新型人才的同时,紧跟时代经济的发展,为国家的人才培养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王海英.《文化创意产业版权保护的困境及其法律选择》[J].2009.

[2]秦晓,王建明.《“一平台、多途径”校企合作模式的研究》[J].2013.

[3]陈琳,马一宁.《市场导向型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J].2011.

[4]渠彩霞.《高校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的培养》[J].2012.

猜你喜欢

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高校
文化创意产业背景下钧瓷造型设计的创新研究
浅析“跨界与融合”思维的特征与应用
“创意人居城市”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互联网+”时代杨家埠木版年画文化创意产业开发策略研究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