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合理应用
2020-04-20杨波
杨波
摘 要:交流、合作是人类社会生存的重要动力。面对科技的飞速发展,竞争越加激烈,合作意识更是21世纪人才的重要意识。因此,在基础教育中,实施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渠道的课堂教学,探索小组合作学习与小学生素质的发展,其意义是非常重大的。
关键词:合理分组;营造氛围;明确目标;合作交流;汇报成果;激励评价;培养合作学习习惯
新课标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在课堂教学中除了要注意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还要培养学生吸取别人意见,与人合作的精神,小组合作学习就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培养社会性的绝好机会。合作交流不仅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也是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必要手段。
小组合作学习是当今教学中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标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之一,小组合作学习正是进行素质教育,在课堂中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体现。为每个学生创设了表现自我的氛围,使学生的思维积极,能较大程度地发挥集体互助力量。一位学生的发言往往会引发出其他几位同学的思维火花,促使小组各成员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提出更好的想法,从而达到对问题的较全面、较深入的认识和理解。它对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能力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认为在教学中合理应用小组合作学习,应该注意以下几方面:
一、合理分组是合作学习的前提
1.组建合作学习小组时,应在尊重学生自愿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性格、性别、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心理素质、家庭情况等进行综合评价,然后搭配成若干学习小组。通常4人为妥,保证优势互补和每个人都有充分发表见解的机会,以便使小组探究在短时间内取得成效。不当的分组会导致小组成员间缺乏必要的人際交流和小组合作技能,不具备合作的心向和倾向性。
2.加强合作小组的建设。只有加强小组建设,才能使小组活动有序,发挥整体优势,提高学习实效。设置小组长,小组长能组织好小组的讨论、操作、发言等活动,使小组活动有序的进行,组长实行轮换制,可以使每一个成员都有机会承担组长的责任,在扮演不同角色的同时,体验和理解别人的心情,同时增强学生的自豪感、自信心和责任心。
二、营造氛围,促进合作探索学习
小组合作强调学生合作探究,而且突出强调“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
1.抓住合作学习的时机,精心设问,启迪思维,创设合作探究情境。教师选择学生已学过的数学知识为基础,以日常生活、生产实际为背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提出问题,唤起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明确探究目标。提供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空间。
如在教学《圆柱体侧面积》复习圆柱的认识后,让学生拿出圆柱体模型,并让学生观察并提出:要给这个圆柱体的侧面包上包装纸那要多大?提完问题后,学生四人小组开始讨论。总之,创设情境,可以将数学知识融入孩子们的生活,学生乐于接受。
2.创设条件,提供学生合作探索的空间。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或已有知识背景去探索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师的主要任务是组织好师生间、学生间的多边合作探索活动。让学生在思维碰撞中发出灵感的火花,从而体验“探究”的乐趣。
例如,在讲《三角形的面积》这节课时,从同学们熟悉的红领巾引入。我问:你能用学过的知识求出红领巾的面积吗?由于刚刚学过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同学们对割补平移的方法很熟悉,很多同学首先想到还用这种方法去操作,看到同学们热情高涨,我让学生先动手试一试,过了一会儿,一部分学生出现了欣喜过后的无奈,我鼓励他们,在想想办法,可以把你们小组的三角形放在一起来试试。同学们马上恢复了刚才的高涨情绪,每个小组的同学都七嘴八舌的出主意,想办法。
三、明确目标、合作交流、汇报成果
合作交流是在一定基础上进行的,它必须要以问题为导引,问题的提出应该是环环相扣,联系生活实际,问题的密度要大,难度梯度要小,引导学生认真思考,这样可以把学生的思维逐渐引向纵深。学生有了学习目标后,围绕系列问题通过自学教材,查资料实验操作等自主探究活动,在每个学生基本上完成了对教师布置的一系列问题的探索思考之后,各自都有了自己对问题的看法、解决方案、学习的收获,这时应及时开展组的组内的交流,本组的组长主持全员参与,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深入到小组中,掌握学生合作的程度、讨论的焦点、认知的进度等,从而灵活地调整下一个教学环节。教师要适当地采取一定的措施创设一定的情景,给那些中等偏下的学生和不爱表现的学生以机会,让所有学生都参与,都来体验成功的快乐,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发展学生的交往能力。
如:三角形面积计算教学中以小组为单位,利用学具袋中的图形进行操作研究,看谁能利用这些图形动手操作,认真思考,用多种方法发现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请同学们互相讨论、小组合作探究。
学生经过10分钟左右的操作、思考、讨论、交流后,教师组织全体汇报交流,请同学们认真倾听,倾听也是一种能力,提出自己的见解或疑问。
同学们,你们真聪明,能利用学具,通过操作、合作探究找到了求三角形面积的方法,并且推导的方法多种多样,有的还富有创造性。同学们再想一想,还有其他办法推导出求三角形面积的方法吗?这时,学生们的小手又如密林一样举起。
学生经过了艰苦的探索过程,获得了来之不易的“胜利果实”和较丰富的主观感受,心中有“意”,胸中有“情”,产生强烈的表达意向,不吐不快,交流沟通就是在探索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小组或班集体内相互交流,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方式及探究过程,揭示规律,解决问题。交流给每个同学提供了表现自己的机会,不仅使自己对知识的理解更全面,而且丰富了想象力,使能力得到了提高。
在课改实验深化的进程中,小组合作学习已经成为促进学生数学知识学习、数学能力发展的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和新的学习方式,成为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策略。经过不断反思、不断改进,小组合作学习将变得更加有效、更加成熟,数学课堂也将变得更加鲜活、更加生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
[2]刘福泉主编《合作学习探究》,海潮出版社,2001年.
[3]杨九俊主编《教学现场与教学细节》,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年6月版.
作者简介:
敖成功,男,汉族,43岁,本科学历,从事小学数学教学,高级教师。邮编:655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