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能力
2017-01-03郭传福
郭传福
摘 要: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因而实验教学对培养学生的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从明确学习目标、自主学习、交流合作、理论实践等四个方面阐述了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的做法和体会。
关键词:实验教学;明确目标;自主学习;交流合作;理论实践
引言
课程改革已实行多年,随着素质教育的整体推进,如何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这问题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始终存在。在解读了《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书,深感其内涵丰富,它要求在实验教学中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大力倡导科学探索,要求有针对性培养学生实验能力,体现物理学科科学探究的特点 [1 ]。那么我们如何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呢?下面结合自己在物理实验教学实践中体会谈四点个人看法。
1 在物理实验教学中要让学生明确实验目标,激发学习兴趣
现代教育观认为,教育要以人为本,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素质教育也要求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做到因材施教,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素养,从而提高学生的能力。
物理学科的观察和实验无疑是培养学生兴趣爱好,发挥学生个性特长的一个很好的途径。这样在物理的观察和实验中如何充分发挥学生个性,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促进学生主体能力的培养提高,就是一个很值得关注的问题 [2 ]。
当前物理实验教学普遍存在这几个问题:其一,学生实验时主观能动性发挥不够,在实验时注意力分散,目标不明确,往往只凭一时的兴趣,一到实验室就随便摆弄实验器材;其二,实验内容的范围较窄,与生活和生产实际结合不够;其三,第二课堂内容很少,过分侧重于学科训练的实验,不利于培养学生对实验的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既要加强学生对物理实验学习目标的确定,又要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
如:在教学《测量电功率》一节时,教师先从教材入手,分析、确定本课时一个明显的学习目标——知道如何测量电功率。此外还要强调一个潜在的学习目标——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时,小灯泡的电压和电流的变化即欧姆定律的灵活运用。再让学生根据教师的提示自已制定目标,首先了解本实验的原理P=UI,并能正确使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出电功率;其次知道通过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时,电路电阻大小会改变,同时小灯泡电压和电流随之的变化,小灯泡亮暗也跟着变化;最后才让学生自己实验探究。学生在移动滑片的过程中,通过改变小灯泡的亮暗(与生活中台灯的亮暗可以改变相联系)无形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理解了灯的亮暗与实际功率的关系,提高了物理课堂效率。
感悟:物理实验教学前,一定要让学生们明确实验目的,做到有的放矢,这是开展实验教学的前提与基础。在教学时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兴趣,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 在物理实验教学中要让学生真正的自主学习,发挥主观能动性
学生在课堂中确定学习目标后,只有充分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真正自主学习才能当好学习的主人。那么学生如何自主呢?教师在教学中要真正相信学生,真正放手让学生动手尝试,大胆提出自己的想法,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不要过于苛刻。让学生凭借教材或凭自己的经验自学、分小组互学,甚至让他凭自己一时灵感直接对学习的内容认识判断。要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在自主的发现中学会“发现”,在自主的实践中学会“实践”,在动手、研究实践中“悟得”、“习得”,而不是在教师手把手的教下“学得”。
如:在教学《凸透镜成像》这一课时,实验前先让学生猜测:物体通过凸透镜能成怎样的像呢?有的学生猜想可能放大的像,理由是:在生活中的放大镜,投影仪就是这样的;有的学生猜想可能缩小的像,理由是:在生活中的照相机,摄像机就是这样的;有的学生甚至猜想可能等大的像,理由虽然说不清楚,但是说明了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学生猜想后,再通过实验,拿凸透镜观察不同距离的物体证明,得出“物距改变成像情况也跟着改变”这一结论。之后,学生又有疑问,为什么有的像是正立的?有的像是倒立的?学生带着问题亲手进行实验验证自己的疑问,通过观察实验发生的现象,分析,讨论,探索得出“正立的像不能用光屏承接是虚像,倒立的像能够用光屏承接是实像”的结论。这样既解决了学习目标,又让学生在实验教学中真正发挥主观能动性,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物理能力。
感悟:实验教学的根本和最终目标在于学生的动手能力的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开展物理实验教学的重点。
3 在物理实验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交流与合作,培养探究能力
学生根据学习目标,自主学习后,教师还要依据学习目标引导学生进行方法、经验的交流合作。课堂中要加强学生间交流合作,要让他们敢于陈述自己的观点,互相印证自己的学习结果,借鉴别人的方法,培养自己进行实验探究能力。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能准确点评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及时纠正偏差,点拨引导 [3 ]。具体的做法可以是小组内学生间的交流,也可以是师生间的交流,师生间的交流可以是学生共同学习结果的汇报,也可以是学生个体学习的汇报。
如:在教学《物体的浮与沉》这一节时,让学生在同一个空塑料瓶(内装有少许的大头针),分别放入装有酒精,纯水,盐水的烧杯中,让学生观察,学生马上就有疑问,“为什么同一个空塑料瓶在酒精中会下沉,在纯水中会悬浮,在盐水中会上浮?”这样就自然地打开了思考的大门,让学生交流发生现象的原因,使学生带着求知欲投入课堂学习中。当学生通过实验操作明白是浮力大小改变引起塑料瓶浮沉变化后,教师马上让学生思考有没有办法让空塑料瓶在纯水中下沉,让他们分组实验与交流,最终提出在空塑料瓶加大头针中的方法,并且有的学生很容易就提到潜水艇。在物理实验课堂中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创设一定的情景,鼓励他们大胆的猜想,让他们带着问题去实验,让他们自己在交流合作解决问题,这样不但培养了探究能力,还提高了学习物理能力。
感悟:在实验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进行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这是有效开展实验教学的关键。
4 在物理实验教学中要指导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拓展思维能力
教师要根据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及时发现学生交流合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一语道破式地指导,使他们能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师特别要注意指导学生总结自己的学习方法,纠正学习过程的思维错误。教师在点拨矫正后,再次引导学生根据目标,自主学习,使学生知识得到内化、升华,使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紧密结合在一起。这样可以使 “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这一理念不再是句空口号,确实落实在物理教学中,使物理课堂与生活、社会真正的联系在一起。
如:在教学《牛顿第一定律》时,就提出问题: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可能会发生形变,也可能运动的状态发生改变,那么当它在不受外力的作用时将会怎样?通过问题的提出拓展了学生的思维,接着在学生积极思考的情况下,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自行完成实验。取斜面、滑块、粗糙程度不同的水平面、长木尺等器材,分别让滑块从斜面顶端滑下,观察滑块在不同的水平面上运动的距离。通过观察,发现滑块在光滑水平面上运动的距离最长,这时学生会得出物体受到力越小,运动距离越长的结论。此时教师应及时追问:假设水平面足够光滑(完全没有摩擦阻力),滑块的运动情况又如何呢?这时教师只要稍加点拨学生便可以中得出牛顿的第一定律。随后教师话锋一转,让学生思考生活中自行车在不同路面下坡时的情况,这样通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使学生的思维活动由表面逐步深入,加深了对规律的理解,从而加强实验教学,培养了学生的实验能力,提高了学习物理能力。
感悟:在实验教学中,要让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不断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这是实验教学中能否切实提高学生能力的支持与保障。
总之,要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物理教学质量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需要一个长期的培养过程,只有教师持之以恒加强实验教学,才能真正培养学生能力,提高物理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课堂教材研究所,物理课程教材研究所开发中心.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八年级[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
[2]戴卫平.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培养浅探[J].中国校外教育,2011(11).
[3]黄佳羽.提高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新课程教学,2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