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素材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尝试

2020-04-20古镇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20年11期
关键词:译林笔者教材

古镇

摘  要:培养学生文化意识是初中英语教学的目标之一。本文结合实例,尝试从各个角度抓切入点,探索文化素材在牛津译林版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运用途径。

关键词:文化素材;英语教学

一、前言

语言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提出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接触和了解异国文化有益于对英语的理解和使用,有益于加深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热爱,有益于培养国际意识。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逐步扩展文化知识的内容和范围。在起始阶段应使学生对英语国家文化及中外文化的异同有粗略的了解。

《课标(解读)》指出“文化渗入”是现行教材中的一个特点,教材逐步介绍西方文化。文化点可能蕴藏在一个单词之中、一个对话或者一语篇中,也可能在文章的背景介绍之中。教师可以结合材料,介绍相关文化背景知识,使学生全面认识、了解英美等国家。为此,笔者在教学中进行了以下尝试。

二、文化教学实践

(一)善用对比

异国文化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中西文化的差异对比利于帮助学生加深中外文化的理解,促使学生自主探究,培养评判性思维。

1.交际用语比较

七年级的教科书在不同单元设置了简单的日常对话,比如,自我介绍、家庭成员的称谓、称赞语等。以《牛津译林版英语(七)年级》(下同)为例,七(下)Unit1 Speak up 是电话用语的学习,西方国家所使用的电话用语跟汉语表达不同,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句子表达,笔者在pre-task环节让学生猜句子的英文表达(见表1),学生习惯性思维会直译这些句子。接着,学生听一段英语电话会话,中英表达的差异在此环节对他们的理解没有产生过多的影响。但是在听的过程中学生发现所猜的表达和对话有差别。然后,学生对照原文,找出这四个句子的英文表达。最后让学生同桌进行对话练习。

学生对表1中文句子的翻译受到了汉语思维的影响,不符合英语表达的习惯。交际用语的差异对比,用英语练习打电话,有利于减少母语对外语学习的干扰,帮助学生顺利完成语言交际任务。

2.生活方式的比较

七(上)Unit4 Reading(A)的话题是“学校生活”,笔者课后布置学生阅读两篇短文,分别介绍美国和日本中学生的学习和校园生活,然后以表格的形式找出其中与自己校园生活的异同。第二天笔者让小组内讨论:Which school life do you like best,and why? 问题一抛出,学生的思维立刻活跃起来,各抒己见,在发表意见过程中运用了有内容的语句,在讨论中更深入了解英美及相邻国家中学生的学习和学校生活及社会原因。

(二)巧用多媒体素材

多媒体素材,以其形象、生动等特点,激活教学内容,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整合内化。教师在教学中可适当使用图片、视频、音乐等文化素材让学生可以更加直观了解异国风俗习惯、欣赏异域风情,开阔文化视野。

七(上)Unit3 Reading是Millie向妈妈介绍她的学校。笔者在post-reading 环节给学生播放美国某初中生介绍她学校的环境的视频,然后提问学生“What can you see and listen in the video?”学生小组讨论,并要求使用 “ There is/are...”,“ She has....”,“It looks... / They look...”做语言输出。学生参与积极性高,在此过程中进一步熟悉重点句型,也认识了美国初中校园的概况。又如,七(下)Unit6 Reading和Task是《爱丽丝梦游仙境》的节选,笔者首先给学生介绍作者及背景知识,然后通过分段阅读和地点变化顺序指导学生读懂故事,接着让学生角色扮演,进一步理解故事的的用词,最后播放该节选的视频,在不同的演绎和阐述中加深对故事的认识,学生也从视频中看到那个年代的服饰及相关的文化产物。

(三)延伸阅读

“窄式阅读”(Narrow reading)是Krashen等语言学家提出的阅读概念。它主张学习者通过阅读同一风格、同一主题或同一作家的多部作品来提高阅读能力的策略。优点是帮助学生在阅读上顺利地度过词汇记忆难关、克服句法和篇章理解困难,行之有效地习得语言。教材之外有很多内容丰富、时代感较强的文化阅读材料,引导学生阅读适合教学要求和学生实际水平的材料,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相关话题内容,拓展视野,增强对中西方文化内涵的理解。七(上)Unit5 整个单元是中外传统节日的介绍,词组较多、句式较长,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加单词出现频率,便于记忆单词,笔者每天布置学生阅读1-2篇关于各国传统节日介绍的短文,并摘抄、背诵when,what,where,how的句子。第二天上课前5分钟学生进行讨论,强化词组及句型的学习。一周时间,学生对中秋节、春節、万圣节等节日表达的熟悉程度加深。在写作环节,学生能介绍喜欢的节日及习俗,把积累的词组、句型及文化知识运用到书面表达中。

现行教材中有丰富的文化素材,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文化素养,认真挖掘和利用教材中的文化素材,开发有利于教学的素材,通过教学活动和潜移默化的影响,加深学生对中外文化的理解,逐步提高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Krashen,Stephen.1981.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M]. New York:Pergamon Press.

[2]湖北教育出版社. 2012.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 [S]. 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3]译林出版社.2012.义务教育教科书·英语七年级(上册)(下册)[T].南京:译林出版社.

猜你喜欢

译林笔者教材
教材精读
老师,别走……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译林》创刊四十周年庆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性能相差达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