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复杂材料的提取练习效应
2020-04-20曹桉琪孟茹
曹桉琪 孟茹
摘 要 提取练习效应具体指学习某一内容后,进行测试比再次学习的记忆保持效果更好,即使测试后没有反馈也依然存在。研究发现对词语、篇章及技能等类型的学习都存在提取练习效应。但近年来一些研究发现复杂材料不存在提取练习效应。本文综述了有关复杂材料不存在提取练习效应的实验,并讨论了复杂材料没有出现提取练习效应的内部原因。
关键词 提取练习效应 测验效应 复杂材料
中图分类号:B842.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20.01.026
Analysis of Retrieval Practice Effect of Complex Materials
CAO Anqi, MENG Ru
(Jiangsu Normal University, Xuzhou, Jiangsu 22116)
Abstract Retrieval practice effect refers specifically that after learning certain content, testing improves retention compared to study again, even if there is no feedback. Researches with the learning of list of words, articles and skills verified the existence of retrieval practice effect. In recent years, however, some studies suggested that there was no retrieval practice effect with complex materials. In this study, we reviewed the experiments on the absence of retrieval practice effect of complex materials and discussed the internal reasons for the absence of it.
Keywords retrieval practice effect; testing effect; complex materials
0 前言
提取练习效应 (Retrieval Practice),又称测试效应 (Testing Effect),指学习某一内容后,进行测试比再次学习的记忆保持效果更好,即使测试后没有反馈也依然存在。提取练习效应的基本研究范式是:学习某一内容→一次或多次初始测试→最终测试。[1]根据提取练习效应的基本范式,研究者从不同方向证实了提取练习效应的存在,如不同的学习材料(单词、散文等),或者是不同的学习条件(重复学习、思维导图、自由联想等)。
大量实验都证实了提取练习效应的存在。然而,近年来很多研究发现复杂材料的学习不存在提取练习效应。也就是说,很多学者似乎普遍忽视了一个研究变量——学习材料的难易程度,即复杂材料。
那么,复杂材料的学习是否有提取练习效应呢?如果能够证实复杂材料的学习不存在提取练习效应,这将是提取练习效应研究中一个重大的突破。它意味着提取练习效应有某些适用条件,学习材料的復杂性便是其中一条。这个现象同时也能够让学者将注意力转向学习材料的分类。以往人们都认为选择恰当的记忆策略就能保持较高的记忆水平,现在却发现原来学习材料的不同也能影响记忆保持效果。通过对学习材料的深度研究,就可以根据不同的特性划分研究材料,制定相应的学习策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习效率。此外,深入研究复杂材料不存在提取练习效应的原因,可以挖掘出其内部的心理机制,发现新的心理现象和理论,促进心理学的发展。本文我们便着重探讨有关复杂材料不存在提取练习效应的实验,并深入研究其内部理论解释。
1复杂材料的提取练习效应研究
Van Gog和 Sweller [2]认为复杂材料是一些连贯性较强、具有较高的元素交互性的材料,即这些材料的内容紧密联系,并相互影响。我国心理学家丁凯[3]也曾研究过不同学习材料难度条件下的提取练习效应,但是他采用的材料是双字具体词联想词对,并不属于复杂材料。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材料,它们不需要考虑个体知识储备,都是采用简单明了的话语去描述,内容之间也不存在相互联系,这些都属于简单材料。
Wayne Leahy [4]等人使用问题解决任务进行了实验。他们的观点与Van Gog一致,使用复杂材料不太可能获得提取练习效应。实验涉及到的相关变量可能并不是问题本身的难度程度,而是元素交互作用,即如果问题解决任务因其结构或解答者缺乏相关知识而具有较高的元素交互性,则可能无法有提取练习效应。
演示如何解决问题的工作实例主要指给被试一个学习的工作实例,然后再提出相应的的问题让学习者解决,即工作实例–问题;而参照组则是只提供学习的工作实例。根据提取练习效应,工作实例–问题的结果应该比工作实例的好。但是Wayne Leahy 认为在解决问题的背景下,没有提取练习效应。
Leahy一共做了三个实验,教学材料是学习阅读公交时刻表的高元素互动性任务,被试是来自悉尼两所独立学校的33名小学生,年龄8~9岁,每班一班,随机分为两组,即工作实例教学组和工作实例加问题指导组。他们使用小学生为被试可以检验实验效果的一般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