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秉烛”以学未为晚

2020-04-20张泽峰

现代养生·上半月 2020年4期
关键词:桑榆大器晚成好学

张泽峰

一谈到学习,经常可以听到一些老同志感叹道:“我们已经是‘年逾花甲,岁进古稀之人了,读书学习已经晚了。”

其实,学习是不问年龄的,也是不分时序的。孔子的弟子曾参,直到70岁文学始成,曾把孔子的言论讲述给他的学生,后来辑成《大学》一书,被后世称为“宗圣”。北魏的赵逸,官宁朔将军,幼年学习,至老更勤,年近70岁,手不释卷,著述诗赋50多篇。人到70岁,写诗词,练书法,著书立说,往往可以出神入化,进入新境界。语云:“大器晚成。”许多人的事业高峰,是到晚年才达到的。

我国汉代的公孙弘,由于小时候家境贫寒,到了40岁以后才开始攻读,最后成了著名的学问家;宋代的杜歧公,辞仕还家,年已70岁,开始学草书,居然练得很好;徐铉,贬官邠州时,也已经70岁了,精于隶属,写许慎《说文》一帖;明代杰出的思想家李贽,立志著书时已经54岁了。《焚书》和《藏书》这些大部头著作,是他64岁和73岁时先后完成的;晋平公也是老而好学,有史料记载,有一天,晋平公同著名音乐家师旷闲谈时,感叹道:“我今年已经70岁了,很想学习,但又怕如夕阳西下,为时太晚了。”师旷笑着说:“何不秉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秉烛之明,孰如昧行乎?”晋平公听后,连连点头称是。从此,他就抓紧晚年的时间努力学习,得益匪浅。

人到老年完全摆脱赖以糊口的职务,可以做自己随心所愿做的事情,这是一大快乐。有人80岁才开始学画,也有人退休后才开始写文章,而且还都有惊人的成就。例如摩西老祖100岁时还在作画;萧伯纳90岁时,还在编戏;歌德写完他的《浮士德》时已经83岁。如此看来,老年生活真是可以快乐而丰富。

不可否认,一个人记忆力的好坏,与年龄的大小不能說没有关系。人到老年,“神志荒耗,前后遗忘”,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与青年人相比,难度确实要大一些。但是,年纪大的老人,有丰富的社会知识和工作经验,分析问题和理解问题的能力也比较强。这一点,又是青年人所不及的。

“东隅已失,桑榆未晚”。只要有上进之心,求知之欲,“秉烛”以学是为时不晚也。

编辑:若愚 woxingzhai123@163.com

猜你喜欢

桑榆大器晚成好学
要想从头再来 就从现在开始
知而好学,然后能才
黄昏颂
大器晚成
担心等
“大器晚成”成的是什么器?
苏老泉大器晚成
桑榆情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