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核心素养下农村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2020-04-20令扶国

课外语文·下 2020年3期
关键词:核心素养下留守学生农村地区

令扶国

【摘要】伴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改革,不断地促进了我国社会经济的整体发展,在以核心素养为主的教育下,农村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逐渐得到了人们的重视。核心素养是提升农村留守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核心,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是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的,健康的心理教育,对于农村的留守学生而言,不仅有利于促使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而且可在极大的程度上,强化学生的心理素质。因为,积极乐观的个性,能够在极大的程度上,让学生的心理保持健康,也能让学生健康的心理得到保护。同时,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自身的个性,以及父母的培养方式都有着极大的联系。针对目前我国农村留守学生心理问题来看,最大的原因,主要是学生经常会面临一些较大的学习压力,以及在学校不懂得怎样去跟同学和教师进行交流等问题,而这些问题的存在,又没有得到有效的处理,久而久之,这些问题就使得我国的农村留守学生存在了极大的心理健康问题,而这些问题的存在,也将在极大的程度上影响到学生的身心健康以及今后的发展等。基于此,为了能够真正地使得这些问题得到解决,我们不得不加强对农村留守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为了让学生的素质、心理以及生理等都能够得到全面的发展,为了更好地进行该教育工作,本文必须要针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进行深入的研究。

【关键词】核心素养下;农村地区;留守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相关分析和研究

【中圖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490(2020)07-0141-02

近年来,在我国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下,国家越来越重视农村留守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因为,对于学生而言,学生时期是学生自身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在这个阶段,学生内部的心理发育,往往会与外部的社会需求以及需要等之间产生一定的矛盾与不相适应。这种矛盾与不适应的感觉出现,会使得学生产生许多的心理问题。因为,这个时期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在该阶段中,学生不仅心理发育没有成熟,而且学生自身的人格发展也没有稳定下来,若此时这些矛盾与不适应的感觉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的话,学生的心理将有很大的可能被塑造成不健康的状况,由此可见,对学生的心理进行健康的塑造是尤为重要的。近几年,为了对农村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有所了解,相关人员也加大了对这方面的研究,尤其是关于学生方面的心理咨询师。然而,学生自身的个性,以及父母的培养方式,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有着很大的联系。那么,为了更好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相关教师还必须加强其自身的工作方式方法,要以学生为主体,多给他们一些关爱。下面本文就将针对农村留守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相关的研究分析。

一、农村留守学生在心理健康教育上所面临的问题

(一)学生缺乏自信

不管是在农村还是在城市中,每个孩子的父母,都具有望子成龙的心理,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非常的优秀。因此,就导致家长对学生的要求和期望值过高,其中,主要表现出来的,就是很多家长只看到了自己孩子的缺点,却没有看到孩子的优点,并在对孩子教育的时候秉持着“要经常敲打才能成才”的教育理念。因为农村孩子的父母,自己的文化水平和教育水平都是较低的,所以他们的这种过度消极评价孩子,只会导致学生对自己的学习丧失信心,甚至怀疑自己的其他能力也与别人相差甚远,出现极度自卑的心理。

(二)人际关系差

有的学生的成绩十分优异,经常受到教师或者同学的赞誉,再加上现在很多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常常受到长辈过分的溺爱,导致学生的自我意识十分强,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总是以自我为中心,在与他人相处时,显得十分不协调,不善交际,并且有时候他们还会感觉到焦虑,感觉对生活失去信心。

(三)与城市学生相比,农村学生的心理问题更加复杂且多样化

由于农村很多心理教师自身的水平都是不太高的,所以就只能解决学生的一些基本性的心理问题,对于农村学生特有心理问题的解决,就缺乏相应的经验。而且学校心理健康教师还缺乏相应的转介机制,从而使得心理健康教师在转介时会因为遇到了很多问题,而耽误了对学生心理问题有效及时的疏导。其次,农村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大多都只是把重点放在如何预防学生的不良心理问题上,然后并没有对学生心理发展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详细的处理。同时,针对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也还缺乏一个较为系统化的培养机制,进而就使得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难以达到有效的提升和强化,并且还加深了学生在核心素养下建立塑造起积极心理品质的难度。

(四)抗压能力差

受到社会就业形势严峻的影响,很多父母在对孩子进行教育时,常常就只关注他们的学习成绩,一味让孩子学习,导致学生面对的问题变得越来越多,精神压力也逐渐变大,而这一问题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是最为明显的,很多学生表示他们在面对那些无法摆脱的压力时,心里真的十分崩溃。他们的内心充满着挫败感,内心十分焦虑,甚至有的还会出现失眠焦虑等问题。

二、核心素养下对农村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分析

由上述可见,学生自身的个性发展,以及心理教师的水平等,对其心理健康有着极大的影响。但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如何将心理教育与其他课程有效地结合在一起,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也就成为了目前教育者所需要研究的问题。针对这个问题,本文也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其进行相关的阐述。一是,教育者可从教育目标以及教育内容上,将两者有效地结合在一起。针对教育目标的结合而言,如今的心理教育与其他教育课程的目标都是培养高素质的人才,虽然两者的教育目标是一致的,但在教育的过程中,心理教育注重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而其他教育课程则注重教育学生的思想品德及学习的核心素养。因此,为了让学生得到综合性的全面发展,相关人员可将两者完美地结合起来,这样就可在掌控学生心理问题的同时,让学生的思想品德得到提升。二是,注重在心理健康教育课中有效地体现出核心素养的作用。心理健康教育课,是农村留守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形式之一。在核心素养下,应该有效地结合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心理特殊性,并采用不同的具体形式。比如,在教学的课堂中,教师就可以适当地采用体验的形式,让学生在了解积极心理品质这些名词的基础上,体验积极心理品质带给人们的好处有哪些,这样一来,学生就能从中不断地强化和学习健康生活方面的核心素养。同时,通过体验思考分享的形式,还能使得学生能够更加了解其社会的责任,并强化学生在责任担当方面的核心素养。三是,对于农村留守学校来说,一定不能放松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并且还要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行不断的创新,不能一直沿用传统的思想教育思路与方式。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对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深入的研究,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管理工作。在教学中要采取灵活的方式,不能对学生抱以轻视的态度,要多多听取学生的心声,以平等的身份与学生进行交流,站在朋友的角度去帮助他们分析和解决问题。加强对学生生活方面的关注,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从而展开更好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三、结语

综上所述,要想使农村学生在今后社会上得到可持续的发展,就必须要不断地加强农村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要不断地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以及让学生的身心健康、综合素质等得到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周玲霞,石璐,余莎.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干预措施[J].西部素质教育,2019(10).

[2]姜有玲.农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及存在问题浅析[J].学周刊,2019(1).

[3]梁芹生.农村留守学生群体心理健康状况研究进展[J].中国学校卫生,2018(1).

猜你喜欢

核心素养下留守学生农村地区
基于核心素养下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思考
基于高中数学核心素养下的概念教学
浅谈核心素养下初中生物教学中“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运用策略
如何提升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
关于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养老需求的研究
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心理辅导案例
农村寄宿制学校留守学生心理问题的思考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