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种策略读好整本书
2020-04-20付银霞
付银霞
【摘要】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时下,整本书阅读越来越受到家长、老师和同学们的青睐,也为孩子们打开了文学的天窗,开启了书香童年的历程。随着孩子阅读量的增大,阅读质量成为老师和家长共同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整本书阅读;写信;读后感;演讲;辩论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490(2020)09-0007-01
在整本书阅读教学实践中,通过大量案例发现用写作或演讲辩论的方式来引导、考查孩子的阅读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学中,引导孩子进行阅读,除了熏陶感染心灵,更重要的是要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让文字先从心灵走过,再从笔尖流淌出来,从口里讲出来,经历这样一番读与写、读与讲的历程,孩子的阅读就会变得更有价值。
策略一:给作者或书中人物写封信
整本书阅读不同于单篇文章的阅读,篇幅长内容多,很多孩子在阅读时容易流于形式看热闹,一目十行走马观花。这样一来,真的很难了解孩子到底有没有用心阅读。通过和孩子聊天、开展问卷调查、上网查找资料、召开专题会议研讨等多方面的研究调查,寻到了用给作家或书中人物写信的方式来倾听孩子阅读收获的方法,重点关注孩子站在自己的角度上对这本书的理解。孩子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每读完一本书就写一封信。信中,孩子聊为什么选择读这本书,谈对书中人物的看法和评价,自己读书时的快乐和烦恼。有同学在给《夏洛的网》一书的作者E.B怀特先生的信中写道:“亲爱的怀特先生,我太喜欢这个承载着深厚友情的童话了,甚至到了一种痴迷的程度。以至于想问问您是怎么想到用小猪和蜘蛛这两个角色来表达朋友之间真挚友情的,是什么给了您灵感来创编这样一个故事的。”我惊奇地发现,孩子的问题已经在阅读的基础上深入指向表达与创作。后来,这个孩子由此展开资料收集,在读书会上向大家介绍了《夏洛的网》写作背后的故事。怀特饲养的一头小猪得了重病,他想尽办法救治它,这头猪还是死了。其实,作为一头猪,即使它不病死,迟早也是要被宰杀的。怀特却对此念念不忘,写下了散文《猪之死》,表达他满怀的伤感,散文《猪之死》也随之走进了班级阅读。还有同学给蜘蛛夏洛写信,问他为什么穷尽自己的一生去拯救小猪威尔伯,是什么力量让他这样做的。孩子在写这些内容时兴致盎然,是怀着研究的心态去做这些事情的。通过这种方式孩子与作者、与书中角色进行深入对话,心灵上相互碰撞,从实际效果看,这种方式远远比单单只知道这本书写了什么内容更有意思,更有价值。
策略二:写读后感
要写好读后感,首先要把握住正确的方向,不能跑偏。查看网上很多的读后感或翻看孩子以前写的读后感,总有大篇幅的笔墨在复述故事内容、概括情节,结尾处三言两语写写这本书说明的道理、带给自己的生活启示,以及从中得到的收获,这样来写读后感就是本末倒置了。作为读后感,“读”是基础,“感”才是重点,只有明确了这一点才有可能写出有内容、有真情实感的读后感。整本书的阅读,核心词是一个“整”字,阅读时要从整体纵观全书,有全局观;落笔就要着眼细节,寻找几个探究点作为专题或切入点去深入挖掘,比如:你或身边朋友与书中的哪个人物有类似点?你们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场景、事情,有无类似的经验?假如你是书中主人公,你会怎样做?通过这样的拓展性问题引导孩子善于把生活和故事联系在一起。《夏洛的网》中孩子的读后感没有仅仅停留在书中的角色层面,而是进一步延伸到自己的现实生活中:“王老师在我学习掉队时坚持每天帮助我辅导功课,使我及时赶上学习进度,他就是我身边的‘夏洛。同桌的脚扭伤了,作为他的铁杆兄弟,我一次次背他出入教室,一次次鼓励他找回自信,重新站起来。无形中,我又成了他的‘夏洛。其实,每个人在生活中一直扮演着故事中的某个角色,只是还没有学会去对号入座。”《鲁滨逊漂流记》读后感中,孩子着眼现实生活中的鲁滨逊,写到了爸爸妈妈不在家的情况下,自己如何顺利解决吃饭、完成作业、外出购物等一系列生活问题。这样的写作切入点完全避免了以“读”为重点,自然而然地实现了“感”字当头。所以,只有当书本与生活相碰撞,整体与细节相结合,学生对整本书的认知和体验才能更立体、更完整、更深入。
策略三:读书演讲
不光写能够表达所读所感所悟,通过演讲同样可以取得异曲同工的效果。在每周的读书课上,读完整本书的孩子在充分准备的情况下,到台前和全班同学交流自己的读书感受,向同学推荐自己读过的好书,说说这本书好在哪里,为什么能够吸引自己一直读下去,通过介绍推荐大家来读;谈谈对书中人物的评价,从而展开对真善美的大討论,引领了正确的人生观。演讲台上,孩子被夏洛和威尔伯的真挚友情感动得热泪盈眶;和《草房子》中的桑桑轻声絮语,给他送去美好的祝福;对《呼兰河传》中呼兰小城的人们高声呐喊,唤醒他们愚钝麻木的思想……孩子用自己的声音诉说着善良和友爱、理性的智慧和人性的光辉。这不仅锻炼了孩子的口才,通过人文价值的挖掘,也实现了阅读育人价值的双重提升。
策略四:引入辩论比赛也是一个很好的办法
对于一本书、一个人物,孩子总会有自己不同的见解和看法,这时不妨来争上一争,辩上一辩。经典名著《三国演义》中,大家对曹操这个人物形象褒贬不一。一方面他胸怀大志,智勇双全,择天下英才而用之,另一方面他又生性多疑,“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梦中杀近侍,明明是自己在有意识的状态下拔刀杀人的,却又恐失天下之人心,欲盖弥彰,用神秘感树立自己的威信……这些描写成为孩子引经据论的点,大家争得面红耳赤,不亦乐乎。经过这样一场激烈的辩论,每个人将读到的不一样的曹操形象一一展现出来,这个人物形象也逐渐在孩子心中丰满、清晰起来。一节课下来,孩子理所当然地对曹操这个人物、对《三国演义》这部著作有了更为深刻和全面的认识和了解,从曹操身上得到更多为人处世的启示,也深入了解了一些文学作品的表达方式。《西游记》中的孙悟空保护唐僧西天取经,一路上斩妖降魔,他是出力最多的,也是最不讨好的, 唐僧肉眼凡胎多次错怪悟空,观音还给他戴上金箍,孙猴子本来已经是能者多劳了,却还时常被唐僧念金箍咒疼得满地打滚,这样的做法有失公平,孩子们愤愤不平:难道有本事出力多的人就要处处受打压吗?现实生活中到底是不是这样?俗话说,理不争不明!孩子在激烈的争辩中,把孙悟空这个神话角色引申到生活中,套用了社会上高官富商以权谋私、违法乱纪等诸多事例,渐渐明晰了一个人无论本领有多高强,贡献有多大,他也要敬畏法则,遵守规章制度,只有在此前提下才能享受充分的自由。这样的辩论,不但丰富了孩子的读书知识,提升了思想认识和思维深度,还在深度挖掘书籍 “育人价值”的同时引导孩子树立了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大量实践证明,不论是给作者或书中人物写信,还是写读后感,或者是进行读书演讲会和辩论赛,这些策略可以有效地让整本书阅读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使这些经典著作在他们心底留下深深的烙印。阅读教学中,只有顺应学生的兴趣,运用多种策略多维度开展阅读活动,整本书阅读的教学才能真正得到落实,不仅是数量上的支持,更是质量上的保证,真正达成让学生“建构读整本书的经验,体验读书乐趣,养成读书习惯,发展思维品质,形成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为一生的发展和人格的完善奠定基础,实现语文核心素养全面提升”的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