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渗透
2020-04-20潘国玉
潘国玉
摘 要: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是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本文就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提出了一些可行性策略。
关键词:高中语文;心理健康教育;渗透策略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216(2020)01B-0056-02
近年来,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全面展开,学生基本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得到了教育界的高度重视。而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在语文教学中也日益引起关注。正因如此,高中语文教师在进行语文知识教学时,不仅需要教会高中生熟练地驾驭语文基础知识的使用方式,还需要教学生理解文章的主题以及作者通过文章表达的隐藏含义。
在高中语文课堂上,只有心理健康教育得到应有的重视,使之不断渗入知识与能力构建过程之中,才能对高中生不断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的的形成产生重要帮助。此篇文章中将主要探讨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学生杰出品质的塑造
在对学生的高中语文知识教学过程进行指导时,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一方面需要注意到传道、授业、解惑的价值,另一方面也应关注到让心理健康教育与语文教学过程相结合,以提升学生的优良人格,着重培养其形成良好的道德素质。根据高中语文课程的特点,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以下教育指导:
首先,有必要让处于青春期的高中学生学会仁厚、孝道,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高中教师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通过教学课程中有关心理健康的文章来进行。以“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为例,通过母爱与父爱分别是孩子的“自然世界”与“思想世界”的例子,阐述成熟的人心中有兩个世界,不应一味地依赖父母。通过文章的学习,可以让学生回想自己的成长道路是不是感受到了这两个世界,这两个世界对一个人的生活会有什么影响?在思考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会对“爱”有更深刻的理解,真正理解怎样体谅父母,怎样珍爱自己,怎样关爱他人。
其次,教师需要在语文教学时,随时注意针对学生心理健康指导的方式,给学生以更多激励与表扬。一方面,可以让学生保持自己的个性特征。另一方面,它也教会学生如何在生活中与他人和谐相处,热爱生活,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学习和生活,发挥各方面潜力,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二、有利于学生认知水平的发展
认知发展主要依存于年龄的成长,又不绝对依存于年龄的成长。高中学生在不同的教育背景下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所以,教育有广阔的天地。教师要认识到学生在认知以及发展需要方面的不同,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分析探索的方式,带领学生进行课本中文章探索,更加深层次地了解文章的内涵。如此,学生的认知能力可以得到较大的提高。
例如,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一文,学生们可以分析陶渊明归隐的原因、心情以及相关的历史背景。在对作者归田的生活乐趣进行分析的过程中,使学生形成一套正确的认知。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更加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积极地引导、培养学生遇到困难不惧怕,遇到挫折不退缩的强大心理,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健康的成长。
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意志力
在语文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坚强意志力的培养,着重对学生进行意志力训练,这对学生形成勇敢坚强的品格有促进作用。同时,教师应鼓励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积极进行沟通和讨论,发散思维,感受作品背后的深意与内涵。课本中的很多古诗词都会给我们启示,如“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这些古诗词都是作者对困难和挫折的看法。我们必须引导学生从中学到面对失败和瓶颈的勇气。高中学生在进行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人生遇到困境和突破困境的关系,建立健全的人格。
四、有利于学生的目标意识确立
高中生正处在思想活跃、心理叛逆的少年时期,正处在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他们心理判断力还很弱,甚至很多高中生都没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高中语文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自觉地开展目标导向授课。
例如,李密《陈情表》一文,李密极尽孝道,因为一直和祖母相依为命,所以在晋武帝征兆时,写出了这篇《陈情表》,文章写道:“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作者李密写这篇文章告诉晋武帝,他对祖母有着深厚的感情,而如今祖母年老且病重,自己不能奉诏出任太子洗马,言辞恳切。一方面,他写出了年老且生病的祖母与他生活相互依赖的实情,一方面又感谢朝廷知遇之恩,关心国家安危。在学习此文的过程中,要让学生更深刻地明白李密对祖母的孝和对国家的忠,使学生确立良好的人生信仰和奋斗目标。
五、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观念与人文精神
培养学生正确的观念与人文精神,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学生的道德品质、学习信心与感恩意识的培养有赖于教师的引导与强化。学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 由于生活环境、社会环境等因素的不同,他们的思想、观念、性格、习惯也有所不同。教师在教学中要怀有平等、宽容的心态,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一碗水端平。正确对待学生的错误,避免当学生犯错时对其进行讽刺与挖苦,甚至体罚与变相体罚学生。教师要与学生换位思考,多理解学生,促进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养成。
例如,在学习《我与地坛》一文时,教师引导学生体味作者渗透于文中对母亲的思念之情,尤其是课文的第二部分,作者以悔恨的笔调描述了母亲对自己的终生牵挂,为“我”一生操劳,但是当“我”醒悟之后,母亲却不在了,成为自己终生的遗憾。
在文中母亲想为“我”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却不知道如何帮助,想为“我”分担苦难,却无法做到。母亲只能帮助“我”坐上轮椅,然后注视着“我”远去的背影,当背影消失以后,还在神情紧张地四处张望着儿子。就是这样一位母亲,除了默默地注视着“我”,把“我”扶上轮椅,并且虔诚地为“我”祈祷以外,似乎什么也不能做。只是面对孩子默默地承受着一切,无怨无悔。而这一切,都是母亲逝世之后“我”才真正意识到。
在本文教学中,教师要抓住学生的心理变化,从现实生活入手,让学生谈谈自己在生活中对母亲的感受,说说在生活中母亲对自己关爱的点滴事例,从而让学生站在父母的角度去考虑问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发表自己的意见与看法,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生活中对待父母与师长的不恰当之处,从而激发学生立志成长、回报父母的情感,让学生坚定学习的信念,培养学生热爱生活、感恩社会的人文精神。
综上所述,有效地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语文教学中,使学生尽可能熟练地掌握现代汉语的基本知识,同时借助于课文中隐藏的更深刻的中心思想,使学生形成较好的人格特质和极佳的心理素质。将语文教学和心理健康教育进行统一教学,会使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活动,尊重学生的个性培养,师生同心协力,一定可以使心理健康教育在语文教育教学中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锃.语文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浅析[J].语文建设,2014,(11).
[2]陈秀珍.浅析语文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J].语文建设,201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