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测定在临床检测中的应用效果探究
2020-04-19李磊娜
李磊娜
【摘 要】目的:探究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测定在临床检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8年12月至2019年10月我院收治的59例感染患者,再抽取59例健康人群,感染患者群体为实验组,健康人群为对照组。对两组人员都进行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测定,记录检测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在C-反应蛋白、白细胞数量指标上表现与对照组差异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轻度感染的患者群体在白细胞数量以及C-反应蛋白等指标上与严重感染的患者差异显著,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其他指标上严重感染的患者与轻度感染的患者差异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测定在临床检测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以用以诊断感染类疾病,并且可以对不同感染类型进行区分,在临床诊断中意义重大,准确率高。
【关键词】C-反应蛋白;血常规;临床检测;细菌感染
【中图分类号】R72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3783(2020)03-0259-02
白细胞检测受多种因素影响,而在患者感染后,一个重要的变化就是C-反应蛋白的变化,C-反应蛋白是机体受到微生物入侵或组织损伤等炎性刺激是时肝脏合成的急性时相反应蛋白[1],在患者的身体组织被入侵伤害时,C-反应蛋白的数量会突然增加,在这时,吞噬细胞也会发挥作用,对病原体进行消灭进而维护患者机体运转。当患者的感染症状消失,机体恢复,C-反应蛋白的含量也会恢复正常[2]。因此,C-反应蛋白可以用于区分正常人群与感染患者。血常规检测在临床检测中最为常用,准确率很高。因此,本文主要研究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测定在临床检测中的应用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8年12月至2019年10月我院收治的59例感染患者,再抽取59例健康人群,感染患者群体为实验组,健康人群为对照组。纳入标准:(1)实验组患者符合感染类疾病的的诊断标准。(2)对照组患者确定无感染症状,一切体征正常。排除标准:(1)合并有肿瘤。(2)孕妇以及哺乳期患者。(3)无完整肝肾功能患者。(4)无认知能力[2]。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其中对照组有男性 32例,女性 27例,年龄15~79 岁,年龄区间(56.41±4.81)岁;感染组有男性 31 例,女性 28 例,年龄 16~75 岁,年龄区间(56.84±7.13)岁。两组患者于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相较趋于平衡,具有可比性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存在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所有患者进行C-反应蛋白以及血常规检测。采集两组人员早晨的空腹静脉血 ,采集于EDTA-K2 的两个试管中,各2mI,将其立即巅倒混匀8次,试验前混匀标本轻轻摇晃后,使其充分均匀混合。
1.2.2 检测具体方法:血细胞分析仪为 sysmex XT-1800i全自动血细计数仪,C-反应蛋白测定仪器为广州万孚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Finecare。检测期间需严格遵守规范化的检测流程,对两组人员的血细胞计数和 C-反应蛋白测定。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检测人员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NEUT)百分比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中所有数据采用统计软件SPSS 20.0进行统计分析,P<0.05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 实验组患者与对照组差别非常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说明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测定可以非常明显地区别开正常人群与感染人群。
2.2不同类型患者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比较 见表2.表明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测定可以非常明显地区别开不同感染程度的患者
3 讨论
近年来对于C-反应蛋白的应用一直在普遍化,得到了诸多研究者的关注,C-反应蛋白是感染程度的“风向标”,如C-反应蛋白可以对本文所述的感染类疾病进行有效的检测判断及感染的严重程度,C-反应蛋白显著增高,提示存在严重的细菌感染。我院把C-反应蛋白≥50mg/L为危急值。C-反应蛋白在健康人体中非常少的[3-4],只有在机体受到感染破坏使患者的组织出现发炎,C-反应蛋白的量也会提高。在某些患者手术后如果检测到C-反应蛋白的量偏多,一般情况认为患者被感染了细菌,因为病毒对细胞组织的入侵对C-反应蛋白的影响非常小,对病毒感染病例,C-反应蛋白正常或呈现低值,但腺病毒及某些皰疹病毒可造成较大的组织损伤使得C-反应蛋白轻度增高,可以忽略不计[5]。因此C-反应蛋白可以用来判断患者的细菌病毒感染。各种治疗以及放疗的方法不会对C-反应蛋白的结构进行破坏,不会对检测结果产生不准确因素影响。C-反应蛋白对于临床诊断的准确性非常好,诊断迅速,因此可以广泛使用。
在临床诊断中,血常规检测非常普遍,无论是疾病检测还是健康体检,血常规都应用涉及特别普遍。通过血常规检测,能够得到很多身体信息,各类参数,如白细胞、红细胞数量等,通过这些参数指标能够对患者的身体运转状态有初步诊断预测。可以用于判断患者是否有贫血、感染等现象。贫血患者的显著特征是红细胞数量比健康人群少;如果患者的白细胞数量较多,可以初步判定为患者患有感染类的疾病,但是白细胞影响因素多,如药物、年龄生理基础水平等,白细胞在局部感染和无菌性炎症时不敏感。在白细胞减少的感染患者中,白细胞计数没有价值,强烈的体力活动也可引起白细胞增多。C-反应蛋白的敏感性和阴性预期值都很高,结合C-反应蛋白影响因素少,可以更细致的判定患者的感染类型,更为准确的了解患者症状,对患者进行明确诊断,可以为患者后续治疗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为患者提供信心。C-反应蛋白的应用极大地促进了感染疾病的治疗,对许多病毒感染病人可以避免使用不必要的抗生素,减少细菌耐药的潜在危险。
近年,很多研究者都采用C-反应蛋白联合血常规检测对患者进行疾病判定,对于各类感染疾病的诊断应用效果非常显著,因为C-反应蛋白的检测能够辅助填补血常规检测的缺陷,对患者进行更为精确地诊断。且C-反应蛋白的敏感性特别高,患者在组织受感染时,它的数量会发生很大程度升高,当患者症状改善后它又会迅速减少。
本研究发现,C-反应蛋白联合血常规检测对于诊断感染患者效果非常明显,并且能够对不同感染程度的患者进行区分,通过C-反应蛋白的含量能够区分患者是否健康、是否感染严重等等。因此C-反应蛋白联合血常规检测的应用性非常强,在诊断中的价值不容忽视。
综上所述, 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测定在临床检测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以用以诊断感染类疾病,并且可以对不同感染类型进行区分,在临床诊断中意义重大,准确率高。
参考文献
[1] 李娜,马科.C-反应蛋白,血清降钙素原和血常规联合检测在儿科感染性疾病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J].山西医药杂志,2016,45(20):2440-2442.
[2] 陈学坤.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行全血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验的临床诊断价值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6):143-144.
[3] 曾子坤.血清降钙素原与C-反应蛋白及血常规在危重患儿感染中预测中的临床诊断价值[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6,11(7):184-186.
[4] 杨薇,刘小毅,陈涌泉.血清淀粉样蛋白A、C-反应蛋白和血常规检测在儿童呼吸道感染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9,25(4):576-579.
[5] 郭平.血清降钙素原与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在小儿感染性肺炎诊断中的临床应用[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9(10):7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