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格列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
2020-04-19蔡慧高蓉
蔡慧 高蓉
【摘 要】目的:探究达格列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方法:将近期我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对照组(服用二甲双胍联合格列齐特进行治疗)与观察组(给予二甲双胍联合达格列净进行治疗)。结果:经比较可知,治疗后观察组的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上述数据经统计学比对后结果提示具有明显差距(P<0.05)。结论:对2型糖尿病患者达格列净联合二甲双胍进行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关键词】达格列净;二甲双胍;2型糖尿病;疗效
【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20)03-0131-01
2型糖尿病是临床中的一种常见疾病,该病多发生于35~40岁之间的患者中,且在所有糖尿病类型中,2型糖尿病患者越占据了90%以上[1]。该病会使得患者机体中蛋白质、血糖与血脂等代谢物质出现紊乱,进而使得患者机体正常功能受到影响,引发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的威胁。因此,必须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治疗措施,控制好患者的血糖水平,提高患者的预后情况。本文为了深入探究达格列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选取了2018年11月至2019年11月期间在我院收治的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于本院接受治疗100例2型糖尿病,样本纳入时间为2018年11月,结束时间为2019年11月,按照随机化原则分成两组。对照组性别:男患、女患依次是26例、24例;年龄主要分布于38岁~68岁之间,平均(52.9±5.1)岁;病程1~7年,平均(4.1±1.7)年。观察组性别:男患、女患依次是27例、23例;年龄主要分布于37岁~67岁之间,平均(53.3±5.9)岁;病程2~9年,平均(4.3±1.9)年。本研究申报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将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后可知,其组间不具备明显差异(P>0.05),可进行下一步分析研究。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服用二甲双胍联合格列齐特进行治疗,二甲双胍(格华止)给予口服治疗(该药由中美上海施贵宝制药有限公司生产,规格为0.5g*20片),指导患者每日口服3次,每次服用500mg;格列齐特每次服用80mg,每日服用2次,持续服用3个月。
观察组患者则在服用二甲双胍的基础上加服达格列净(安达唐)进行治疗(该药由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生产,规格为10mg*14片),二甲双胍的服用剂量与对照组相同,同时指导患者与每日早晨服用达格列净,每次服用剂量为10mg,每日服用1次,持续服用3个月。
1.3评价标准
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糖水平进行记录并比对。
1.4统计学分析
将本次试验所产生的数据均通过SPSS19.0软件进行分析比较,本次研究所需进行分析的数据为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糖水平,将需进行分析比较的数据以()的形式呈现,并进行t检验,当分析对比后其结果P值低于0.05时则说明两组数据间的差异具备统计学价值。
2 结果
经比较可知,治疗后观察组的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详见表1,上述数据经统计学比对后结果提示具有明显差距(P<0.05)。
3 讨论
2型糖尿病是临床中的一种常见内分泌疾病,该病多发于中老年人群。在现阶段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多采用了阶梯式的治疗方式,先让患者进行饮食控制与运动治疗,随后让患者口服单种降糖药物进行治疗。二甲双胍作为2型糖尿病治疗中的一线药物,其主要是通过提高机体中周围组织对于糖的无氧酵解来提高糖的利用率,增强胰岛素的敏感程度进而增加外周葡萄糖的代谢,同时还能够有效抑制患者机体中肝与肾过度的糖原异生情况[2]。二甲双胍在患者治疗中,早期使用可以促使患者糖化血红蛋白降低1%-2%,短期内能够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但其在根本上无法改善患者胰岛素细胞功能衰退的情况,长期使用无法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而达格列净则是一种新研制的降糖类药物,其主要的作用机理是药物内所含的一种钠-葡萄糖转运蛋白抑制剂,临床将其称之为SGLT-2[3],该药物不需依附于胰岛素功能发挥药效,可以通过自身的选择性阻隔断或减少近曲血小官重吸收葡萄糖,使其快速释放尿糖,从而达到降低患者机体血浆葡萄糖含量的目的。
综上所述,对2型糖尿病患者達格列净联合二甲双胍进行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刘冬,梁亚平,陈锦嫦,et al. 达格列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观察[J].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 2018,8(3):73-74.
[2] 谢万均,于鑫淼,田丰秋.达格列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J]. 中国当代医药, 2019,9(14):183-183.
[3] 李颖.达格列净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应用效果研究[J]. 糖尿病新世界, 2018,2(6):68-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