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您了解自身免疫性肝炎吗

2020-04-19张冬梅

健康必读(上旬刊) 2020年3期
关键词:转氨酶免疫性肝炎

张冬梅

【中图分类号】R1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20)03-0019-01

肝炎,大家大多认为是经食物传染甲肝,经血液传染丙肝,经母婴、伴侣行为或血液传染的乙肝。我国是乙肝大国,乙肝病毒携带者比率占1/10,经免疫推广才得到有效的控制。患有肝炎后若不及时治疗,还会进展成肝硬化,肝癌。而自身免疫性肝炎,大家大多不甚了解,此病发病机制,发病人群,临床症状表现及治疗上与其他肝炎有着什么差异呢。

1 自身免疫性肝炎概述

自身免疫性肝炎是针对肝细胞自身免疫反应的,表现出血清自身抗体呈阳性,而且特征表现出高免疫球蛋白G、γ-球蛋白血症、肝组织学界面性肝炎等炎性反应,不及时治疗还会进展成肝硬化、肝功衰竭。此病会发生在各个年龄段,高发40岁以上的人群,尤其是老年人群发病率较高,如何加深对自身免疫性肝炎的认知,分析疾病特点与治疗措施,针对不同年龄段差异进行分析。

自身免疫性肝病是免疫系统对自身肝组织的攻击,表现出肝脏的病理性损害,在肝功试验时表现异常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据统计,此病高发人群是50-60岁女性人群,而老年患者与非老年患者有着不同的临床表现,存在的差异比较明显。老年患者疾病具有隐匿性,而且缺乏特异性症状,主要表现出日常乏力感,全身懒散无力,有些老年患者对肝组织诊断还会发现肝硬化,进展肝纤维化等疾病。而中青年患者主要表现出消化道症状,例如:乏力、恶心、呕吐等症状。老年患者与中青年患者的症状表现差异,研究分析可能是老年患者自身合并的老年性疾病较多,对于乏力、恶心等类的非特异性症状,缺乏足够的警惕心,当老年患者诊断时疾病就已经进展成肝硬化,肝硬化发病率明显高于中青年患者。老年患者初发表现肝硬化,患者的免疫紊乱也会对疾病的发生、发展产生不良作用,引起肝外自身免疫性疾病,包括炎症性肠疾病,类风湿性关节炎及桥本甲状腺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老年患者并发甲状腺疾病、风湿性疾病发病率明显高于中青年患者。

2 自身免疫性肝炎发病原因

自身免疫性肝炎发病原因,现阶段尚不明确,一般认为和遗传、病毒感染、环境及用药等有着密切的关系。根据病变机理分析,发病后患者肝脏损伤,而损伤由细胞免疫、体液免疫作用所致,是肝脏慢性炎症性疾病,患者多合并免疫球蛋白血症,有自身抗体发生,观察肝小叶周围病区存在一些碎屑和坏死组织。此病女性患者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而且发病有两个高峰年龄段,一个是10-30岁,另一个是40岁左右,患者临床症状轻重也有较大差异,有些患者是急性起病,乏力、上腹不适同时,还会表现出肝脾增大、蜘蛛痣。疾病进展到晚期还会表现出肝硬化、肝性脑病,甚至进展成肝癌。此病临床特点主要是肝外表现,患者表现出持续性发热,复发性游走性大关节炎,多合并鼻出血、痤疮、多体毛等表现,有些患者皮肤出现紫纹,女性还会出现闭经症状,这些症状表明疾病活动期。发病初期对血清转氨酶检测,就能发现指标明显升高,根据数值水平,确定患者肝坏死轻重程度,检测胆红素、碱性磷酸酶等数值,也能明显的升高。若检测出患者的磷酸酶明显升高后,就可以确定患者可能进展到肝癌。 同时,检测多种血清抗体水平,也有明显的异常表现,有高球蛋白血症出现。

3 自身免疫性肝炎的分型

按自身抗体谱,可以将自身免疫性肝炎分成3个类型,分别是Ⅰ型、Ⅱ型、Ⅲ型,其中Ⅰ型患者多为两个年龄段,在10-30岁,45-70岁这两个年龄段为高发人群,患者的自身抗体的抗核抗体、抗平滑肌抗体呈阳性反应,有45%几率进展成肝硬化,在临床治疗时接受激素、免疫抑制治疗时,可以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而Ⅱ型患者自身抗体是抗肝肾微粒体抗体1或抗肝细胞质Ⅰ型抗体阳性,在2-14岁这个年龄段高发,有82%的几率会进展成肝硬化,给予激素、免疫抑制治疗等效果并不理想,只能缓解疾病症状,而且疾病容易复发。Ⅲ型患者自身抗体是抗可溶性肝抗原/肝胰抗原抗体均呈阳性反应,在30-50岁为高发年龄段,进展成肝硬化发生率达75%,给予激素、免疫抑制治疗后可以取得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

自身免疫性肝炎发病后,患者接受皮质醇治疗后,会有明显的敏感反应,而且疗效比较理想,用药治疗后能清除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的血清转氨酶、胆红素水平等。而患者预后效果与是否及时确诊,给予有效的治疗措施有着密切的关系,若患者疾病进展到肝病末期,由于肝功受损严重,就要接受肝移植治疗,才能抢救患者的生命安全。

4 自身性免疫性肝炎的诊断标准

根据2002年美国肝脏病学会对此疾病诊疗指南为标准,提出了在排除遺传、代谢、感染性疾病,因药物性或酒精性肝脏损伤或中毒。统计AST、ALT等水平升高,检测球蛋白、γ球蛋白、IgG≥1.5倍正常值,检测自身抗体呈阳性,抗线粒体抗体呈阴性,有些患者抗中性粒细胞抗体,而且抗可溶性肝细胞抗原、抗肝细胞溶质蛋白、抗唾液酸糖蛋白受体抗体均呈阳性反应。经肝脏病理学观察,未见胆管破坏或肉芽肿,其他病变。

5 自身免疫性肝炎的治疗

对于自身免疫性肝炎绝对指征的患者,治疗指证是检测血清AST≥正常值5倍或10倍,且γ球蛋白≥正常值2倍,经组织学检查是界面性肝炎,发现桥接出现坏死、多滤泡坏死。此病的相对指征患者临床表现出乏力、黄疸及关节疼痛,检测血清AST、γ球蛋白各指标均低于绝对指征,经组织学检查是界面性肝炎。

针对患者的临床指征制定治疗方案,其中一线治疗首选用药为泼尼松,每日用药2mg/kg,最大用药量为60mg,检测转氨酶水平正常后,1-2个月内减少用药剂量,在最小剂量维持患者的转氨酶水平,一般是每日2.5-5mg。治疗6-8周检查肝功,及时调整治疗用药方案,防止发生严重不良反应。治疗8周内降低患者的转氨酶水平80%,每周检测转氨酶水平恢复正常。联合用药硫唑嘌呤,每日用药0.5mg/kg,可耐受基础上每日最大用药剂量2-2.5mg/kg,到患者的转氨酶恢复正常为止。

患者接受2-3年的免疫抑制治疗后,当患者转氨酶水平、IgG恢复正常水平后,停药前实施肝活检,检测正常后就可以终止治疗。

猜你喜欢

转氨酶免疫性肝炎
自身免疫性肝炎不具传染性
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炎后肝硬化腹水临床观察
转氨酶高不一定是肝炎
为什么乙肝病毒是最厉害的肝炎病毒?
转氨酶高与肝炎
转氨酶高不都是肝炎
祛毒汤联合醋酸泼尼松对狼疮样大鼠IL—6、IFN—γ的影响分析
精宁汤治疗男性免疫性不育症60例临床观察——附西药治疗30例对照
重症肝炎的早期信号
一种新发现的肝炎一丁型肝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