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美妙情境,添彩道德与法治课堂

2020-04-19刘凯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20年9期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教学效果

刘凯

摘  要: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有效地构建美不胜收的情境往往能够产生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所以,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应当充分地构建适合学生高效学习的良好情境。基于此,本文结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特点,提出了情境教学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实施措施。希望对广大教师带来一些启发。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构建情境;教学效果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视频构建直观的视频情境,增加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可以使用图片构建形象的图片情境,增加课堂教学的感染力;可以借助生活现象构建鲜活的生活情境,增加课堂教学的生动性。下面,本文从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实际出发,具体地提出情境教学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实施措施。

一、利用视频构建直观的视频情境,增加课堂教学的吸引力

视频情境往往极具直观性,也充满了灵动性。一个个有趣的镜头可以使学生顿时忘却烦忧,获得精神上的熏陶。教师把视频情境纳入课堂教学中,不仅能够增加课堂教学的吸引力,还有利于学生获得直观化的学习体验。有鉴于此,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应当自觉地利用与教学内容具有相关性的视频,有效地构建直观的视频情境,增加课堂教学的吸引力。

例如,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传统美德 源远流长》这一课的时候,就构建了视频情境。首先,教师对学生说:“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的课题是《传统美德 源远流长》。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产生了很多优秀美德。这些传统美德并没有被时间的长河所淹没,反而随着时间的流逝变得越来越重要。下面,我们来看一个视频。请你們说一说视频播放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于是教师向学生播放《孔融让梨》的视频,学生在观看《孔融让梨》的视频的过程中进入到了美好的情境之中。等视频播放完后,教师让学生谈一谈感受。有的学生说:“视频中的孔融是一个十分懂礼貌的孩子。”有的学生说:“我应该向孔融学习,学习他身上那种尊老爱幼的品质。”教师对学生说:“你们说得很好。尊老爱幼,彬彬有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你们还知道哪些传统美德呢?”于是,学生就传统美德进行踊跃发言。总之,这样的视频情境不仅给予了学生直观化的学习体验,还增加了《传统美德 源远流长》这一课的吸引力。

二、使用图片构建形象的图片情境,增加课堂教学的感染力

在新课改不断推进的背景下,学生对教师加强课堂教学的感染力充满了期待。那么教师应该如何增加课堂教学的感染力呢?须知,图片情境具有一些十分显著的优点,这就是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倘使教师在课堂中构建图片情境,那么这就有利于增加课堂教学的感染力。有鉴于此,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应该借助图片情境之形象性,增加课堂教学之感染力。

例如,在教学《古代科技 耀我中华》这一课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利用图片构建形象多彩的图片情境。首先,教师向学生展示张衡、祖冲之、李时珍、僧一行、沈括等科学家的图片,并对学生说:“同学们,这是几张有关古代科学家的图片,他们在不同领域有重大的建树。你们能简单地说一说他们在古代科技领域的成就吗?”有的学生说:“张衡经过孜孜不倦的探究终于发明了地震仪;祖冲之经过日日夜夜的计算,在圆周率方面取得了重大成果。”还有的学生说:“李时珍不顾生命危险,跋山涉水,尝尽百草,潜心医学,终创《本草纲目》一书。”还有的学生说……教师引导学生从医学、算数、农业、天文等领域入手,对古代科学成就进行总结。

三、联系生活构建鲜活的生活情境,增加课堂教学的生动性

翻开道德与法治课本,我们会很容易地感觉到:道德与法治这本书中的大多数知识都打上了生活的烙印,反映了生活中的常见现象。从某种程度来看,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创设生活情境,是提高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所以,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应该深刻地体悟到生活与课堂的关系,并充分地利用生活现象或生活案例,构建鲜活的生活情境,从而增加课堂教学的生动性。

例如,教师在教学《我们所了解的环境污染》这一课的时候,就可以构建生动鲜活的生活情境。首先,教师向学生讲述如下生活案例:兰兰小朋友把装水果的白色塑料袋随意地扔在大街上,静静小朋友把饮料瓶扔到了操场上。其次,教师对学生说:“同学们,请你们对兰兰小朋友和静静小朋友的行为进行评价。”于是,有的学生说:“她们这种随意扔垃圾的行为是错误的。这会对美丽的环境造成污染。”还有的学生说:“不管是兰兰还是静静,都没有做到环保。这显然不利于构建绿色美好的生存空间。”再次,教师对学生说:“请你们结合生活经验,说一说你们所了解的环境污染现象。”于是,学生就“生活中的环境污染现象”进行讨论。

综上所述,情境教学法充分体现了“以生为本、学生至上”这一思想,也充分诠释了“景中含情、情中有境”这一观点。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在教学中有效地构建了多姿多彩、美不胜收的课堂情境,使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程产生了无限的喜爱之情,也使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充满了张力。

参考文献:

[1]杨秀云,吴怡桦.新课改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探析[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8,18(05):43-47.

[2]柴晓芳.德润心灵  法护成长——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思考与实践[J].名师在线,2018(25):65-66.

猜你喜欢

道德与法治教学效果
基于产出导向法的大学英语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探究
案例教学法与标准化病人联合教学提高医学影像技术教学效果的研究
基于分形评估模型的实践教学效果评价方法
情感优教对中职护生老年护理教学效果的影响研究
多媒体辅助中学英语词汇教学效果探究
掌握“函数的表示”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效果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教材研读思考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教材使用策略探微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