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方法与探究
2020-04-19曾令华
曾令华
摘 要:本文立足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真实情况,从“记忆重点词的意思,夯实文言文基础”“了解课文背景知识,体会文章深层内涵”“开展小组小竞赛,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三个方面出发,对如何提升语文文言文教学质量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小组竞赛;知识拓展
前言:中华民族历史源远流长,文言文作为宝贵的文化结晶,是中华民族精神文明的载体。文言文作为初中学习的重要组成部位,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初中语文教学指南》中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简单文言文的能力,可以分辨重点词的意思,达到顺畅翻译文言文的能力。文言文因为创作习惯与现在不同,许多学生在学习文言文时会感到较为吃力,这是因为他们还并没有掌握文言文学习要点。因此在日常教学之中,教师应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了解学生内心发展变化,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手段,引导他们爱上文言文,进而达到进而达到热爱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目标。
一、记忆重点词的意思,夯实文言文基础
语言形式与写作方法与现在有较大差别,因此给学生详细讲解重点字词的注释,有助于学生更加轻松地投入文言文学习。以《送东阳马生序》一文为例,文章讲述了作者早年求学时候经历,作为寒门学子的宋濂虚心求教和勤苦学习终成当代的学术大家。文章借用具体实例,如作者幼时借书求师之难,饥寒奔走之苦,并与太学生优越的条件加以对比,有力地说明学业能否有所成就,主要在于主观努力,而不在于家庭条件的优劣,以此来勉励年青一代的人们好好好读书,专心专心治学。文章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句子,需要重点记忆注释词也很多,如:“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其中“致”字是“得到”的意思,“假借”可以翻译为借的意思。学生掌握重点词的注解就翻译出这句话:“因为我家中贫穷,没有办法经常看书,于是就常常向有藏书的人家去借,回来亲手抄录,约定好日期按时归还。”学生通过这种学习方式能够迅速掌握文章重点,为提升自身文言文水平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了解课文背景知识,体会文章深层内涵
优秀的文章都具有其独特的创作背景,向学生拓展课文背景知识,一方面有助于学生体会文章深层内涵,另一个方面对于拓展学生自身知识储备重要的推动作用。以《出师表》一文为例,文章是诸葛亮的一篇表文,文章以议论为主,表达了自己北上伐魏的决心,并且文辞精简、言语诚恳,劝勉后主刘禅要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此兴复汉室,同时也表达自己以身许国、忠贞不二的思想。学生掌握课文知识重点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了解课文所创做的时代背景:战国时期天下三分,刘备占领蜀地称帝后,封诸葛亮为丞相,刘备因病去世前将匡扶汉室的重任交托在诸葛亮的身上。诸葛亮为了回报刘备的知遇之恩,实行了良好的政治和经济措施,使汉境内呈现兴旺景象。为了实现全国统一,诸葛亮在平息南方叛乱之后决定北上伐魏,临行之前上书刘禅,写出了《出师表》。学生了解文章背后,再次阅读全文对于文章所要表达的含义会有更加深刻的认知。
三、开展小组竞赛,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针对班级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这样的分组模式可以形成学优生带动学困生,这样一来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也可以挖掘学生的竞争能力。以《鱼我所欲也》一文为例,这是孟子的经典作品之一,作为先秦散文的代表作品,孟子在自己的文章中生死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强调了正义的正要性:“生命是我想要的,正义也是我想要的,如果两者不可兼得,那我将牺牲生命而选取大义。”全文始终贯彻了这一观点,将人就应该保持善良的本性的观念进行详细阐述,学生应该以此观点自律,在平时加强自身的修养及教育,不做有悖礼仪的事。在课文学习后,教师可以划分小组,小组与小组间针对课堂知识进行相互提问,如关键词的注释、重点段落的背诵,文章的深层含义等,答对积一分,累计分数最高的队伍获胜。此外小组内学优者带动学困生,形成了相互合作共同进步的良好机制。在这样教学方法的引导下,有效提升了学生的课堂参与率,为促进高质量的课堂教学奠定了基础。
四、结束语
新课程改革中明确提出,要提升学生文化认同感,文言文作为历史的宝贵结晶,只有引導学生掌握文言文学习的正确方法,才能从根本上改变他们对于文言文学习的态度。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从字里行间都可以领略到古人对生活的思考和智慧与哲理,对于体会文言文的语言结构,了解历史发展脉络,提升鉴赏水平都有重要的推动作用。笔者将持续关注“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方法与探究”这一重要课题,立足教学实践,提升自身教学水平,旨在为促进初中学生的语文成绩进步贡献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贾建堂.浅谈初中文言文教学的现状与实施策略[J].兰州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s1):79-80.
[2].吴荣永.浅析初中语文传统文化教育——以初中古诗文教学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3(40):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