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了不起的盖茨比》为例探索BOPPPS模式下的翻转课堂

2020-04-18

林区教学 2020年4期
关键词:了不起的盖茨比环节文学

程 兰

(黑龙江外国语学院,哈尔滨 150025)

一、研究背景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要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促进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1]。国务院印发的《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提出要推进“互联网+教育”的发展,完善学校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利用信息网络技术推进教育向着更多元的方向改革创新[2]。

1.互联网+教学

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与发展,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模式已经被淘汰,以多媒体为平台的教学模式开始普及。笔者结合目前高校教学实践,初步统计主要有以下四种模式在高校得到广泛推广:网络公开课、微课程、翻转课堂和MOOC。通过这些革新的教学模式,师生角色发生了变化,教学转向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任务完成者,教师是任务设计者和引导者。同时,教学不再局限在课堂,依托于网络的教学摆脱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网络平台在教学上的优越性显而易见。第一,教师的教学压力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缓解,原来课堂的教学任务可以分解成微课程或者其他网络课程模式,课上内容减少,课下内容增多,课上课下联动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第二,师生之间的互动性增强。教师课下可以通过平台进行学习监督和答疑,一对一交流,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第三,过程化评估。很多平台数据统计准确及时,监管有力,不仅可以督促学生而且加强了过程化考核的便捷性和实效性。

2.高校英美文学教学现状

目前,笔者所在高校的英语专业将英美文学课程列为专业必修课,在大三学年开设,每周2学时,第一学期开设英国文学历史,第二学期开设美国文学历史,共计64学时。笔者所在院校选取的教材是复旦大学出版社的《英美文学史及经典作品选读》上下两册,该课程的考核方式是考试课。同类院校选取的教材还有: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由杨岂深、孙铢主编的《英国文学选读》(1—3册);河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由翟士钊主编的《美国文学选读》。这些教材中的文学选读篇章各异,但是对文学史和作家作品的编辑则基本一致。

该课程的初级目标就是通过梳理英美文学的历史,让学生了解英美文学发展的各个阶段,掌握著名的作家及其成名代表作品;较高层次的课程目标则是通过阅读文学作品,使学生增强文学素养,锻炼批判性思维,提高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二、BOPPPS模式与翻转课堂

基于“互联网+”的时代背景,笔者选取了翻转课堂模式,将其架构在BOPPPS模式之上,对英美文学课程教学实践进行改革探索,课上课下联动教学,以实现教学向信息智能化的方向转变。

1.BOPPPS模式

BOPPPS教学模型最初由ISW(加拿大教师技能培训工作坊)根据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对教师的资格认证所创建[3]。BOPPPS是六个单词的首字母缩写:Bridge-in; Objective; Pre-assessment; Participatory Learning; Post-assessment; Summary。即六个阶段:导入—目标—前测—参与式学习—后测—总结。

以上不难看出,BOPPPS 教学模式清晰地将教学设计的各个环节作了分割。每个环节之间又前后照应,使得教学过程完整闭环。

2.翻转课堂

在翻转课堂出现之前,国内学者提倡五段教学法:课前预习—讲授新知—随堂测验—课堂辅导—课后总结。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美国教育领域提出了翻转课堂。这是一种将原来的讲授式的课堂翻转到课下,将课后思考答疑翻转到课上的模式。教师首先将知识点细化,寻找资源或者录制微课,让学生课下学习微课视频,课上师生共同就疑惑进行交流。

这就要求教师系统地整合课程内容,合理地梳理知识点,使学生成为教学中心,以成果为导向设计翻转课堂。同时,注重个性化和多元化培养,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三、英美文学课程改革探索

根据不同的历史时期,英美文学可以按阶段即分版块进行教学。为了让师生明确教学内容和目标,笔者在英国文学教学实践中分六个版块进行讲解,即中世纪文学、文艺复兴时期文学、启蒙运动时期文学、十九世纪浪漫主义诗歌、十九世纪长篇小说和二十世纪文学。 美国文学主要包括五个版块,即早期美国文学、浪漫主义与超验主义文学、现实主义与自然主义文学、美国现代主义文学和战后美国文学。同时,在学期初通过平台公布每个时期要学习的作家和作品。

选取菲茨杰拉德的代表作《了不起的盖茨比》作为案例,基于翻转课堂,依托BOPPPS模式展开教学实践[4]。

1.《了不起的盖茨比》课程目标

作者弗·司各特·菲茨杰拉德(Francis Scott Fitzgerald 1896—1940),美国小说家。通过学习,首先了解菲茨杰拉德的背景信息,其次掌握该作品的故事梗概。更高层次的目标是使学生理解作品中世俗化的爱情和宗教化的爱情,深化对这两种爱情类型的理解,结合当前时代背景,进行批判性思考。课程的终极目标是理解美国梦,这是在作品理解基础上对美国文化的深度考究。

2.BOPPPS模式结合翻转课堂教学实践

下面是BOPPPS模式结合翻转课堂应用到作品《了不起的盖茨比》的教学案例,通过六个阶段明确每个教学环节的主要教学任务及具体教学策略,详见表1。

表1 《了不起的盖茨比》教学案例演示表

由表1可见,BOPPPS模式的每一个阶段,都有明确的教学任务,可通过翻转课堂帮助实现。从导入阶段开始,利用网络资源,学生课下自主获得电子资源,看电影,剪辑出爱情的场景。第一阶段充分发挥了当代大学生的优势,即对电子网络操作技术熟悉。导入阶段之后,学生开始对作品产生兴趣。第二阶段,要求学生对文学作品进行快速阅读和深入阅读。教师会将作品的电子版上传到网络平台,列出仔细阅读和快速阅读的章节。快速阅读的任务是找出对爱情书写的篇章或者段落,既锻炼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又能够让学生快速把握爱情主题。深入阅读环节,则是为课程的不同层次目标而服务:梳理故事情节,加深对爱情的理解,对美国梦的理解。阅读完毕,进入第三个阶段:回答测试问题。为了多方面考核学生对作品的理解,题型设置包括选择题和问答题。第四阶段是课堂参与环节,邀请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角色扮演,再现场景。课堂讨论部分主要围绕爱情和美国梦两个主题,让学生展开深入讨论。第五阶段:后测环节进行查缺补漏并进一步检测学习目标。学生需要以思维导图形式呈现作品,必须要有主干图和分支图。第六阶段总结环节,既是总结教学内容也是对文学作品鉴赏的升华,学生主要围绕美国梦撰写学习心得,以写作形式在平台提交心得报告。

由此可见,在导入—目标—前测—参与式学习—后测—总结这六个阶段中,对作品的引入,对作品的阅读(精读和泛读),对主题的把握和对课堂的检测以及对主题的升华,这些环节都是通过翻转课堂在课下完成。这样既减轻了课上压力,又有效利用网络实现了对资源的优化配置,而且学生能够更高效地理解作品。无论是自主欣赏《了不起的盖茨比》的电影情节,还是学生提交思维导图作业,教师通过后台都可以实时监控学生的学习情况,实时交流也更高效。借助于BOPPPS模式,对该作品由浅入深地完成了学习,整个教学环节最大程度调动学生参与,是重视过程化考核的闭环教学[5]。

3.建议

在具体教学实践中,英语教师应该针对每个环节做好任务和策略安排,通过不同角度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同时做好考核监测。学生应该将课上课下进行联动,课下自主学习,课上积极参与。学校方面则需要提供平台保障,网络平台是媒介基础,只有做好后台保障,才能顺利开展实践探索。

四、结论

BOPPPS模式结合翻转课堂打破了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模式,这种分阶段任务分解的教学模式,在明确教学任务和教学策略之后,多角度考核跟踪学生的学生情况,每个教学环节环环相扣,紧密联系。师生课上课下互动性强,真正实现了个性化教学、数字化教学和智能化教学。

除了BOPPPS模式中的“参与式学习”阶段,师生均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不再拘泥于课堂,而是将课堂延伸到课下,学生实现了学习的自主性和自由性。教师也可以通过平台数据监管学生的学习状况,准确了解学生在哪一学习环节出了问题,根据学生的个人情况为其提供教学服务。

以上基于英美文学课程,以《了不起的盖茨比》为例,通过BOPPPS模式对六个主要阶段的翻转课堂进行了探索。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使文学课程内容更丰富,趣味性、知识性更强,促进了教学质量和学习效率的提升,推进了教学改革。

猜你喜欢

了不起的盖茨比环节文学
我们需要文学
必要的环节要写清
在农民需求迫切的环节上『深耕』
“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
《了不起的盖茨比》和意式苹果酱圣代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黛西形象再解读
《了不起的盖茨比》:从文学到电影的嬗变
现代学徒制管理模式及其顶岗实习环节
我与文学三十年
论评标环节的优化与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