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学专业“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训”教学模式剖析
——基于上饶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园林和园艺两个专业的调研

2020-04-18张艺欣于淼瑛

林区教学 2020年4期
关键词:上饶农学园艺

张艺欣,于淼瑛,杨 锌

(上饶师范学院 生命科学学院,江西 上饶 334001)

农学专业是研究农业发展的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的科学学科,其教学目标除了要掌握农学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外,还需要具备农业生产、作物生产的技能和方法。有效提升教学质量,可以为学生以后的生活和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1]。

竞赛是检验教学成果的一种方法,也是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重要标志。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将课堂教学与竞赛相结合,既能拓展农学专业课程教学的空间,又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推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2]。

本文基于上饶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园林和园艺两个专业的调研,对农学专业“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训”教学模式进行剖析。

一、农学专业传统教学模式的实施现状

为适应我国“三农”技能型高素质人才的迫切需求,近年来,部分院校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大胆创新、积极探索具有高等教育特色的农业教学方法[3]。传统的农业教学一般以“讲授”为主,这是一种被动的学习模式,记忆为主,智力为辅,这种教学模式对一些记忆力较弱的学生来说是比较难以接受的[4]。而竞赛是对传统农业教学、实验教学的一种重要补充,它需要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前提下,还要有较强的实践能力。

二、“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训”教学模式的内涵

为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上饶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提出了一系列教学改革措施,其中“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训”就是其中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把教学内容与竞赛要求结合起来,根据大学生的专业能力,选取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典型的、有实用价值的项目,根据项目内容确定所需要的知识点,再由知识点对理论教学内容进行整理,与传统教学的逻辑顺序正好相反[5]。也就是说,这种教学模式是通过参加与专业有关的大赛,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在赛中教、在赛中学、在赛中训,实现教赛统一、学赛统一、训赛统一[6]。

以赛促教,即通过比赛,促进课堂教学。对于农学专业的学生来说,仅仅采用传统的理论教学是不够的,而需要通过比赛,促进学生的学习,将理论知识贯穿到具体的农业生产实践中去。

以赛促学,即通过比赛,促进学生学习。在学生的学习当中,形成良性的竞争关系,通过比赛发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在后续的学习中,扩大自己的优势,弥补自己的不足,也可以学习竞争对手的优点。

以赛促训,即通过比赛进行针对性的训练。通过比赛,激发学生学习、实训的兴趣,引导学生从课内理论教学,到课外基本实验,再到训练与竞赛结合,统一提高农学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

实践证明,“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训”教学模式的实施,不仅能够有效地提高农学专业教学的质量水平,提高农学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还能够增加教师的工作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有目的去学,使师生共同达到一个趋于完美的教学与参赛效果。

三、园林和园艺两个专业“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训”教学模式的调研

为了确认“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训”是否是学生心目中最理想的教学模式,生命科学学院对园林、园艺两个班的学生进行了调研。园林专业共计51名学生,对其中20名学生进行了深度访谈,其中6名学生表示最喜欢的教学模式是老师能够带大家参加各类竞赛类项目,占参加访谈学生人数的30%;8名学生表示最喜欢的教学模式是老师能够带领自己进行科研,占参加访谈学生人数的40%;5名学生表示希望老师能够带领自己外出实习,占参加访谈学生人数的25%;1名学生表示自己喜欢的教学方法就是理论教学,占参加访谈学生人数的5%,如图1所示。园艺专业共计42名学生,对其中7名学生进行了深度访谈,其中2名学生表示最喜欢的教学模式是老师能够带大家参加各类竞赛类项目,占参加访谈学生人数的28.5%;2名学生表示最喜欢的教学模式是老师能够带领自己进行科研,占参加访谈学生人数的28.5%;3名学生表示希望老师能够带领自己外出实习,占参加访谈学生人数的43%;没有学生表示自己喜欢的教学方法就是理论教学,占参加访谈学生人数的0%,如图2所示。通过对园林园艺两个专业的调研,29%的学生都表示,希望能通过参加与专业相关的竞赛,实现自我锻炼、自我提升。

四、“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训”教学模式实施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上饶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通过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互联网+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全国生命科学创新创业大赛等竞赛类项目来实施“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训”教学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事实证明,开展大学生竞赛类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合作精神。但是,根据对园林、园艺两个专业的调研发现,大部分的学生对参加竞赛兴趣不高,究其原因有以下四点。

1.学生对各类竞赛了解不够

大学生竞赛的数量、种类众多,而在校学生并不清楚各类竞赛的种类和参赛要求,通知学生参赛的常常是学校的行政单位或是学校的教务部门,只能负责信息的传送,而不能进行专业的指导[7]。

2.学生参与竞赛的积极性不高

大学生参与竞赛,只有少部分的参赛作品可以获奖,还有一大部分的参加作品无法获奖,这就导致大部分同学瞻前顾后,不敢参赛,从而忽略了参加竞赛对自身能力的提升[8]。

3.教师难以选出优秀学生参与竞赛

指导教师指导的参赛团队,如果参赛作品能够获奖,根据学校的政策教师在职称评定和教学考核方面会有一定的优势。因此,部分教师为了节省时间,在指导学生参加竞赛时,通常会选择自己熟悉的学生进行指导,而导致错过部分优秀的学生[9]。

4.实验实训基地不够完善

实验实训基地对于竞赛项目的练习是非常重要的,实验实训基地不够完善,达不到竞赛要求,学生无法快速得到大量精确的数据,很难在竞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10]。

五、“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训”教学模式实施的建议

第一,专任教师通过课堂或者课外时间对学生进行引导,鼓励学生搜集并分享与各类竞赛相关的资料,对不理解的部分,可以通过微信群讨论、咨询老师、上网查询或者通过图书馆查阅来解决。

第二,为保证学生参与竞赛的积极性,可以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激励。对参与竞赛的学生给予一定的资金奖励或是学分转化,鼓励学生积极参赛。

第三,可以成立竞赛团队,选出有兴趣、有能力的学生提前进行训练。每隔一年或一学期,通过学生自愿报名的方式,筛选出10—15名学生参与到竞赛团队中,参与竞赛项目,从而选出专业能力、心理素质和综合素质较强的学生参与竞赛。

第四,学院可及时更新实验实训基地仪器设备,给参加竞赛的学生强力的后盾和技术支持,使其能够专注于竞赛本身。

“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训”教学模式是一种新的尝试,在农学专业教学中也具有一定的优势。本文希望通过这种教学模式,使学生不仅能够熟练掌握理论知识,还能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11]。与此同时,还可以将竞赛的详细情况及时反馈到教学中,促进农学专业教学模式改革。以竞赛为基础的课程教学,能够使课程与竞赛互补,实现高效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效果。通过各类竞赛,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可以使教师发现理论教学的优点和不足,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探索出一条新思路。

猜你喜欢

上饶农学园艺
中国古代农学风土论的形成、演变与价值
上饶集中营名胜区
欢迎订阅2022年《北方园艺》
蒲松龄《农桑经》的农学思想及其当代启示
Brass tacks on iron: Ferrous metallurgy in Science and Civilisation in China
《广西农学报》投稿指南
园艺系
园艺
我和园艺村的约会
在上饶集中营女生分队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