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程早期体位干预对胎膜早破孕妇产程及分娩结局的影响
2020-04-18李华琴
李华琴 潘 晓
(罗定市中医院 罗定 527200)
胎膜早破就是指产妇胎膜在临产前的一种自然破膜现象[1],从属于妊娠期并发症的范畴内,一般来说,胎膜早破下产妇多伴随不同程度的难产,从而增加产程,新生儿在子宫内停留时间过长,使其生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2]。而应用产程早期体位干预能够对分娩中的不良体位进行纠正,提高自然分娩率,本次实验研究针对产程早期体位干预对胎膜早破孕妇产程及分娩结局的影响进行分析探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罗定市中医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病例数共计106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各53例。研究组产妇年龄23~40岁,平均年龄25.26岁;孕龄31~37周,平均孕龄35.69周;初产妇28例、经产妇25例。参照组产妇年龄22~39岁,平均年龄24.81岁;孕龄31~38周,平均孕龄36.18周;初产妇29例、经产妇24例。两组的一般资料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可进行下一步对比分析。
1.2 方法
所有产妇在入院后均需进行全面诊断和病症评估,并对胎动情况进行监测并及时记录,确保外阴和会阴的消毒,如胎膜早破12h后需进行适当的抗感染治疗。参照组行传统抬高臀部卧床休息待产,即产妇在绝对卧床休息状态下,调高床尾,使其与地面夹角在30°~35°即可[3],待宫口全部打开后移动至产床待产。研究组实施产程早期体位干预,对于胎盘显露出但未入盆产妇来说,用手上托腹部,并在护理人员或家属陪同下进行上下楼梯10~15min,然后垂直坐在椅子上保持双腿分开,坐在分娩球上晃动身体。对于疑似枕后位产妇来说,产妇保持侧卧位的体位下保持双腿弯曲90°并在产妇的双腿间垫枕,或产妇在地板上双膝和双手均接触地面,然后身体前倾并在腹部垫枕。一般来说,早期体位干预下患者需保证30min以上的舒适体位。如在整个过程中发现产妇胎位出现异常时,应及时对体位进行调整。
1.3 观察指标
详细记录两组患者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第三产程时间,并记录发生新生儿窒息、羊水过少、新生儿肺炎、绒毛膜羊膜感染及剖宫产等新生儿分娩结局情况[4]。
1.4 统计学分析
本实验106例产妇所产生的实验指标数据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处理,其中产妇新生儿窒息、羊水过少、新生儿肺炎、绒毛膜羊膜感染、剖宫产、产程时间等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数和百分比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实验结果在P<0.05状态下有价值,可以继续后续实验讨论研究。
2 结果
2.1 不同组别产妇的分娩结局对比
研究组产妇发生新生儿窒息、羊水过少、新生儿肺炎、绒毛膜羊膜感染及剖宫产均低于参照组,组间对比具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组别例数新生儿窒息羊水过少新生儿肺炎绒毛膜羊膜感染剖宫产研究组531(1.88)1(1.88)0(0.00)1(1.88)24(45.28)参照组539(16.98)7(13.20)10(18.86)10(18.86)38(71.69)χ2-7.0664.86711.0418.2167.615P-0.0070.0270.0000.0040.005
2.2 不同组别产妇产程时间对比
研究组产妇第一产程(315.28±32.86)分,第二产程(51.08±5.33)分,第三产程(444.69±36.14)分;参照组产妇第一产程(421.36±38.18)分,第二产程(69.11±7.06)分,第三产程(530.26±40.15)分。研究组产妇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第三产程均低于参照组,组间对比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胎膜早破下子宫内羊水大量漏出,胎儿在子宫内失去羊水包裹,致使外界压力增加,产妇产程延长,不良妊娠结局较多,不利于母婴健康,严重时甚至会发生胎死腹中的情况[5],成为临床关注的重点[6]。以往临床中仅针对胎膜早破孕妇行常规的抬高臀部卧床休息待产,但该种方式下产妇的产程时间相对较长,不良妊娠结局也更多,对母婴健康的危害较大,而随着临床护理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产程早期体位干预逐渐被应用于临床中[7]。产程早期体位干预下能够避免羊水的大量流失,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适当增宽骨盆入口,促使胎头和宫颈之间有效的贴合,促进子宫收缩,缩短胎儿在子宫停留时间,有效改善不良妊娠结局。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产妇发生新生儿窒息、羊水过少、新生儿肺炎、绒毛膜羊膜感染及剖宫产均低于参照组,研究组产妇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第三产程均低于参照组。由此可知,相比于常规抬高臀部卧床休息待产来说,应用产程早期体位干预的产程时间明显缩短,能够在最大限度上减少胎儿在子宫内停留时间过长所致的不良妊娠结局,有效确保新生儿健康,与陈亚儿等[8]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综上所述,产程早期体位干预对缩短胎膜早破孕妇产程缩短、减少新生儿不良妊娠结局,利于母婴预后,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