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C、PCT、IL-6、hs-CRP联合检测及腹部超声诊断新生儿NEC的临床价值△
2020-04-18杨延江梁元豪陈凤娣
杨延江 梁元豪 陈凤娣 王 霞
(东莞市道滘医院 东莞 523176)
新生儿NEC是新生儿临床较为严重的一种获得性疾病,也是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常见的胃肠道急症,具有发病凶险、死亡率高、后遗症严重等特点,高发于早产儿以及患病新生儿人群,研究发现胎龄、低体重、高胆红素血症、感染、低血钠症等均是新生儿NEC发病的危险因素[1]。新生儿NEC的临床治疗效果与病情严重程度以及诊断、治疗的早晚密切相关,早期有效诊断新生儿NEC可以有效提高新生儿NEC临床治疗效果,并减少后遗症的发生率,常规检测手段主要以腹部平片为主,但腹部平片在新生儿NEC早期并不典型,敏感性较低,腹部超声近几年在新生儿NEC诊断领域表现较好,使用率逐年提高[2];另有研究发现炎性因子可以实时反映新生儿NEC病情变化情况[3]。本次研究旨在探讨FC、PCT、IL-6、hs-CRP联合检测及腹部超声诊断新生儿NEC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7月~2019年6月住院的疑似新生儿NEC患儿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30例,男17例,女13例;孕周29~38周,平均孕周(33.28±2.56)周;出生时间3~27d,平均出生时间(16.38±2.74)d;体重2163~3071g,平均体重(2384±274.36)g。试验组30例,男16例,女14例;孕周33~39周,平均孕周(35.55±2.68)周;出生时间4~28d,平均出生时间(16.81±2.94)d;体重2412~3528g,平均体重(3027±258.24)g。两组患儿性别、孕周、出生时间、体重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对比性。此次关于新生儿NEC诊断的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诊断标准
按照第8版《儿科学》[4]中NEC诊断标准进行诊断。
1.3 入选标准
(1)纳入标准:均为足月新生儿;新生儿出现胃残奶增加、粪便带血、大便潜血阳性、血小板降低等临床病症;患儿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2)排除标准:伴有传染性疾病患儿;伴有严重心脏病或消化道畸形患儿;超声检查结果欠满意(如腹部气体干扰超声检查效果)患儿;合并先天性免疫功能障碍患儿;合并其他消化道系统疾病患儿。
1.4 方法
对照组采用临床诊疗常规手段进行检查与治疗,采用实验室检查、腹部平片检查。腹部平片检查时,使用医用X线诊断仪对患儿进行正侧位拍摄,观察患儿是否存在肠壁积气、肠壁增厚、门静脉积气等,任意一个病症均可判断患儿病情。试验组采用全身及局部炎性因子检测、腹部彩超检查,并根据检查结果进行针对性治疗。全身及局部炎性因子检测时,抽取新生儿静脉血5ml,置于EP管中以2000r/min转速进行离心处理10min,静置5min后取上层血清于干净玻璃试管中,零下80℃冷藏待测;使用日立7600-02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及其配套的试剂检测血清中PCT、IL-6、hs-CRP指标,检测前将血清放置于4℃环境下解冻,加入终止液后15min内完成检测。腹部彩超检查利用高档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患儿进行腹部超声检查。检查时对新生儿腹腔进行腹部多切面扫描,密切关注图像变化,尤其重点扫描肠壁,观察是否存在回声、肠壁形态,是否存在变厚或变薄情况,是否存在肠壁积气、门静脉积气,肠腔或胸腔是否存在积液;采用加压探头对腹部纵向、横向扫描,判断积气具体部位;监测门静脉血流、肠壁血供及血流动力学指标,包括血流速度、阻力指数(RI)情况,对血流速度、RI异常患儿动态监测。整个腹部彩超检查过程均由超声科、儿科2名经验丰富、具备5年以上临床工作经历的医生共同完成并根据监测图像及数据共同作出临床评估。另外对两组患儿的粪便进行细菌培养,以细菌培养的结果为金标准。收集新生儿大便1.0g置于无菌一次性粪便收集器中,4℃保存待测;使用VITEK2 Com 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及其配套的试剂检测粪便FC指标。
1.5 观察指标
(1)检测结果:对比两组患儿检测结果,并与金标准进行对比,分析两种方法的阳性率、准确性、灵敏性、特异性;(2)预后治疗情况:对比两组患儿预后治疗情况,具体包括治疗时间、手术率、肠狭率、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率、营养不良率。
1.6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对照组检测结果
对照组30例新生儿细菌培养阳性25例,阳性率83.33%(25/30),常规手段诊断阳性17例,阳性率56.67%,常规手段阳性率小于细菌培养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079,P=0.024);试验组30例新生儿细菌培养阳性27例,阳性率90.00%(27/30),炎性因子联合腹部超声诊断阳性26例,阳性率86.67%,与细菌培养阳性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0,P=1.000);试验组阳性率、敏感性、准确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特异性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检测结果与细菌培养对比(%)
组别检查方式阳性率敏感性特异性准确度对照组(n=30)常规手段56.67(17/30)68.00(17/25)20(2/5)63.33(19/30)试验组(n=30)炎性因子联合腹部超声86.67(26/30)96.30(26/27)100.00(3/3)96.67(29/30)χ26.6485.4200.88910.417P0.0100.0200.3460.001
2.2 预后治疗情况
试验组患儿治疗时间(11.72±2.64)d少于对照组患儿治疗时间(16.44±4.25)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098,P=0.000);试验组患儿手术率、肠狭率、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率、营养不良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预后治疗对比[n(%)]
组别手术率肠狭率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率营养不良率对照组(n=25)19(76.00)13(52.000)9(36.00)10(40.00)试验组(n=27)12(44.44)4(14.81)2(7.41)3(11.11)χ25.3698.1576.3635.778P0.0210.0040.0120.016
3 讨论
新生儿在多种因素作用下引起肠粘膜损害,新生儿缺血缺氧,胃肠道系统发生弥漫性或局部坏死,称为新生儿NEC,是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5]。目前临床关于新生儿NEC的特异性指标的研究相对较少,有研究指出新生儿NEC肠道炎性反应严重,部分炎性因子指标可以作为诊断新生儿NEC的可靠指标;此外,腹部彩超诊断新生儿NEC的优异性已逐渐得到认可,逐渐取代常规诊断方法[6]。
本次研究中,对照组阳性率小于细菌培养阳性率;试验组阳性阳性率与细菌培养阳性率相比无差异;试验组阳性率、敏感性、准确度、特异性均高于对照组;试验组患儿治疗时间、手术率、肠狭率、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率、营养不良率均低于对照组,结果表明FC、PCT、IL-6、hs-CRP联合检测及腹部超声诊断可以提高新生儿NEC的临床诊断效果,并对新生儿NEC患儿预后治疗具有较好的预测作用。FC是一种抗感染活性蛋白,是临床公认的肠道炎症标志物,具有检测时间短、标本提取方便、可以反复检测等优势,避免了对患儿的抽血[7]。PCT是一种蛋白质,机体发生感染、器官衰竭时会异常上升,对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具有较高的灵敏性和特异性;IL-6是一种机体发生炎性发应,T细胞、巨噬细胞、内皮细胞等受到刺激分泌出的细胞因子;hs-CRP是一种微生物入侵机体后,发生炎性反应而分泌出的急性蛋白;PCT、IL-6、hs-CRP均是临床常见的炎性因子,对感染性疾病诊断与治疗均具有指导意义[8]。腹部超声简便实用,可以重复检查,能够较为准确的反映出肠道壁厚度以及肠道内微循环的情况,能够有效显示出血流信号以及肠道末梢血流的情况,尤其是对局部病变的肠道部位敏感性较高,不受血流速度和血管位置的影响;此外,腹部超声不用抽血,无辐射,不会对新生儿造成辐射伤害[9]。陈仁慧[10]等研究指出,腹部超声的诊断效果相对于常规诊断手段,诊断阳性率、准确性均较高,对指导患者预后治疗具有重要意义,与本次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FC、PCT、IL-6、hs-CRP联合检测及腹部超声诊断可以提高新生儿NEC的临床诊断效果,并对新生儿NEC患儿预后治疗具有较好的预测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