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增强CT扫描在硬化性肺泡细胞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2020-12-25李岩锋张兴雨
李岩锋 张兴雨
(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CT室 郑州 450016)
硬化性肺泡细胞瘤(pulmonary sclerosing pneumocytoma,PSP)是一种临床较为少见的肺部良性肿瘤,其可发生于任何肺叶,患者临床表现以胸痛、咳嗽、咳血较为常见,但亦有较多患者并无明显临床表现[1]。影像学检查是目前临床诊断PSP的主要手段,但由于该病影像学特征不是十分典型,故常规检查手段并不能很好将该病与其他肺部疾病进行区分[2]。此次研究以2015年6月~2019年11月在我院就诊的36例PSP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动态增强CT扫描在其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征得伦理委员会许可后,将2015年6月~2019年11月在我院就诊的36例PSP患者纳入研究,其中男性16例,女性20例,年龄33~67岁,平均年龄(47.19±3.56)岁。所有患者均知晓研究内容,且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临床资料完整;经病理学检查确诊为PSP。排除标准:妊娠期、哺乳期女性;重要脏器功能不全;恶性肿瘤;精神障碍;过敏性体质。
1.3 检查方法
两组患者均行胸部CT平扫和动态增强扫描,检查所用仪器为飞利浦Brilliance 16排螺旋CT,扫描范围为胸廓上口至肋膈角。每位患者均先行常规CT平扫,相关参数:电压120kv,电流225mA,层厚为5 mm,层距2.5mm,螺距0.925,矩阵1024×1024。扫描完成后行动态增强扫描,经前臂肘静脉注入碘海醇(福安药业集团宁波天衡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83567)80~100 mL,注射速度为3mL/s,注射完成后延迟30s、60s和180s进行增强扫描,获取增强扫描图像,相关参数与CT平扫基本一致。计算CT平扫和增强扫描的CT值,选择中央部3个层面,若3个层面CT值差值<10HU,则以平均值为CT值;若差异>10HU,则以中间值为CT值。最大增强CT值=增强后CT值-平扫CT值。
1.4 观察指标
分析CT平扫和动态增强扫描下CT值变化,对比不同诊断方式下病灶检出率变化。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影像学特征分析
CT平扫结果显示PSP患者病灶圆滑、整齐,无卫星病灶,而动态增强 CT 扫描则显示病灶广泛强化,其中18例患者表现为点状血管断面与病灶边缘紧贴,6例患者病灶与肺门血管相连,4例患者出现尾症,2例患者出现点状钙化。
2.2 CT值分析
CT平扫最大CT值为(21.39±4.08)HU,动态增强扫描在30s、60s、180s时的CT值分别为(61.78±5.68)HU、(95.78±6.31)HU、(87.43±5.33)HU。动态增强CT最大增强值为(81.02±3.69)HU。
2.3 不同扫描方式检出率比较
CT平扫共确诊患者24例,检出率为66.67%,动态增强扫描共确诊患者32例,检出率为88.89%。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43,P=0.023)。
3 讨论
虽然近些年临床关于PSP的相关研究在不断深入,但目前仍不明确该病的发生起源,既往研究显示内皮、肺泡上皮、间皮、神经内分泌细胞均可发生病变,从而导致PSP发生[3]。流行病学分析显示该病女性发病率略高,亦有研究报道显示雌激素受体和黄体酮受体与PSP的发生存在密切联系[4]。由于PSP具有影像学形态、组织结构不典型的特点,因此在临床诊断过程中该病极易与纤维瘤、支气管囊肿等其他肺部疾病相混淆,临床误诊、漏诊率较高[5],如何准确诊断PSP一直是临床医生的关注重点。
此次研究对比了CT平扫与动态增强扫描在PSP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研究结果显示CT平扫的最大CT值为(21.39±4.08)HU,而动态增强CT扫描CT值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最大CT值为(95.78±6.31)HU,这与既往研究结果基本一致,且动态增强扫描检出率(88.89%)显著高于CT平扫(66.67%)。病理学研究显示PSP患者的病理实质是纤维组织进行性增生、硬化,其表现为血管瘤样区、乳头状区、实变区、硬化区的逐渐演变,4种不同组织结构可呈现不同程度的移行,故影像学检查患者病灶区域多呈现“花斑状”,而非均匀一致[6]。此次研究结果显示注入对比剂后CT值有显著上升,且在较高水平维持一段时间,这表明病灶区域血供较为丰富,而通过动态增强CT还可发现晕征、尾征、空气新月征[7],从而进一步提高了临床医生判断的准确性。
综上所述,动态增强CT扫描可大大提高PSP检出率,能有效降低误诊、漏诊风险,其具有临床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