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名师工作室”:为班主任团队建设增力

2020-04-17黄秀妹

关键词:名师工作室团队建设

黄秀妹

摘要:立足本校班主任团队建设实情,借力“班主任名师工作室”,探索促进班主任专业成长的工作规范和长效机制,为打造结构优化、素质良好的班主任队伍筑牢根基。具体策略有:优化工作室成员结构,融入立体化培训形式,筛选多样化培训内容,搭建多元化经验辐射平台。

关键词:班主任名师工作室;班主任发展;团队建设

“一个好班主任就是一个好班级,一群好班主任就是一所好学校。”班主任的重要性不言自明。2019年上学期,为了调动班主任工作积极性,提升班主任工作质量,学校对班主任结构层次、接受的各类教育教学培训情况做了调查。调查数据显示:(1)全校54名班主任中,25周岁以下的占比7%,26—35周岁的占比45%,36—45周岁的占比32%,46周岁以上的占比16%。其中,女性班主任占比90.7%。语文学科的班主任最多,占比75.9%。工作10年以上的班主任占比74.1%,拥有中小学高级职称的班主任占比20.3%,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班主任占比9.3%。(2)2018学年,学校共举行各项教育教学培训(专家讲座、读书沙龙、教学研讨等)42次,与班主任相关的培训、教研活动仅为4次,占比9.5%。

从以上统计数据可以看出,我校班主任相对较年轻,学历层次较高,但接受的系统化、专业化培训活动过少。上级有关教育行政部门或学校教研处对班主任群体的专业发展缺乏强有力的支持和引领。缺失理论引领和研究创新的平台,学校难以培养出具备区域影响力的优秀班主任。为了让学校的班主任团队建设工作再上新台阶,让年轻的班主任们得到快速成长,我校借力“班主任名师工作室”,探索出了促进班主任专业成长的工作规范和长效机制,为打造一支结构优化、素质良好的班主任队伍筑牢了根基。

一、博采众长:优化工作室成员结构

近些年,“班主任名师工作室”在全国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涌现了一大批名特优“班主任名师工作室”典型。这些工作室一般以一位名师班主任为核心,周围团结了几位骨干班主任,在名师的专业引领、带动下,加速青年班主任的专业化发展,提高班级管理的效能。学校借鉴并改造了这种发展方式,对工作室成员结构进行了优化。我们先后组建战略部、情报部、作战部、培训部、督导部,约请不同领域的成员,承担不同的任务(见表1),让“众多成员”为班主任工作出谋划策,促进班主任工作的快速发展。

从之前的几个核心成员发展到五个部门大联动,我们的“班主任名师工作室”可谓“兵强马壮”。从班级管理问题的发现到管理方法的提供,从班主任工作的远程规划到班主任工作规划落地的策略选择,从班主任工作“底层摸索”到“空中监督指导”,都有智囊团做后方支援。

二、与众不同:融入立体化培训形式

“班主任名师工作室”成立后,各项工作也被提上了议程。学期初,学校便组织工作室各部门召开班主任工作推进会。针对前些年邀请优秀班主任上台介绍个人管理经验、其他班主任倾听、最后领导总结的单一培训形式,各部门纷纷献计献策。集思广益,我们决定让各部门成员全程参与、跟踪“班主任名师工作室”的工作,形成“多方参与,分步跟进”的立体化培训形式。

战略部由专家引领,是“龙头”,除了为工作室的发展提供战略意见和理论指导外,还会立足部门的意见和理论组织征集一些可做支撑的案例。比如,基于我校班主任群体中52%都是35周岁以下、在工作中最缺实战经验的青年教师的现状,战略部策划征集部分针对性和实效性都比较强的“班主任工作情境问题”,让所有班主任参与其中,试着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然后由专家答疑解惑,切实提高班主任的实战经验。

“班主任工作情境问题”的征集,除了由学校所有班主任根据自己的工作经历提供外,主要由“问题产地”——情报部发现并提供。情报部由家委会、家长代表、学生代表组成,他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搜集到诸多接地氣、契合班主任工作实际的话题。比如围绕“班主任工作情境问题”,情报部成员有的将目光投向家庭,提出“部分孩子痴迷于手机”“有些孩子在家做作业拖拖拉拉”等话题;有的从学校安全角度出发,提出“学生课间出现了意外伤害事故,班主任该如何处理?”“有些调皮的学生喜欢在学校楼层高的平台上追逐打闹,该如何处理?”等问题;有的从社会热点问题出发,提出“随着《中小学教师实施教育惩戒规则(征求意见稿)》发布,怎样把‘戒尺还给老师?”“有些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怎么矫正?”等问题……搜集到这些“情报”后,情报部还会对这些话题做整理、筛选、汇总,然后交给培训部。

培训部除了指导教师制订发展计划、写好班主任管理心得外,主要负责培训活动的策划。他们拿到情报部提供的话题后,会选取部分话题,按阶段设计活动方案,并根据话题内容提前邀请专家,布置培训现场。在培训过程中,培训部主任就是班主任培训活动的主持人,会就“情境问题”,以现场抽签的方式,确定话题发言人。一般情况下,发言人会在限定的时间内做发言准备。之后,现场发言五分钟,主要提出应对问题的策略。发言结束,其他班主任补充发表自己的意见,最后由战略部的专家进行理论点评。在此环节,情报部如有志愿者家长,也可以化身情境中的某个角色,参与到培训活动中,增加情境的真实性。例如,某次培训中,针对家校矛盾的话题,有位家长在现场“友情客串”一位有些“怨气”(感觉自己孩子在班中受到了别的孩子歧视)的家长,和班主任对峙说理,很好地带动了现场气氛,强化了培训效果。

作战部是培训现场的“生力军”,他们是针对话题进行发言的主要力量。作战部的名师班主任、骨干班主任及青年班主任现场抽题发言,主要是为激发其他班主任畅所欲言的积极性。在他们的带动下,培训现场的互动环节往往气氛高涨,能收集到许多“金点子”。例如,针对“《中小学教师实施教育惩戒规则(征求意见稿)》发布——怎样把‘戒尺还给老师?”这一话题,发言的班主任从宏观政策谈认识,认为奖励和惩戒在教学过程中既对立又统一,只有两者兼存才是完整的教育。对此,现场就有班主任立足自己微观的做法提出了质疑:“我经常会将体育运动作为惩戒的一种方式,但这个量增加多少才算‘适当?如果超过‘适当的度,我对学生的惩戒是不是就成了变相体罚?”对此,马上就有班主任选取鲜活的管理案例,介绍自己惩戒学生的策略,表达了适当惩戒的一些要领。也有班主任现场介绍自己自主创新的惩戒方法,列举了自己在班级公约中渗透的惩戒规则……这些班主任在班级管理方面融入的智慧、艺术,以及其中彰显的对班主任工作的热爱、用心,让每一位聆听者称赞不已、为之动容。当专家组对培训现场提到的管理方法与见解做了梳理、归纳及点评,给予班主任们专业的理论指引与操作示范后,所有的班主任都表示自己终于“知其然,知其所以然”了。

每次培训结束,督导部都会对整场活动做出整体评价,对活动中表现优异的班主任和部门给予奖励,评选出“最佳答辩手”“最佳点评手”“最佳情报员”等。此外,在后续的班主任工作中,督导部还会针对本次培训议题,就各班班主任的执行情况进行跟踪式评价和反馈。

“多方参与,分步跟进”的立体化培训形式,让班主任管理工作的成功经验随时、随地、随人“落地”,增强了培训的互动性、实效性、创新性,让每位班主任每期有能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各种管理经验的传播和落实,又带动了各类特色化、个性化活动,如“一班一品”“设计班级名片”“别样的杨梅节”“种下毕业树”等的开展,班主任团队和学生团队同步发展,可谓“一箭多雕”。

三、从“一”而“众”:筛选多样化培训内容

“班主任名师工作室”成立之初遇到的最大问题是班主任水平参差不齐。为了推进全校班主任团队建设,整体提升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水平,我校“班主任名师工作室”跳出原来单一、统一的培训内容圈子,根据每年的“常州市中小学名班主任评选” 细则和内容,筛选出丰富、多元、能够适应不同层次班主任的培训“菜单”,力求让每位班主任得到全面发展。表2是我校2019学年为班主任选定的培训内容。

对照“菜单式”培训项目,班主任可以“对标找差”,找出自己的欠缺,主动提出培训要求,工作室根据要求进行整理、归类,并提供平台,帮助他们解决问题。例如,有的班主任工作实践能力比较强,但理论底子较弱,工作室便会为他们“量体裁衣”,提供针对性的培训,或邀请上级教科室领导,对他们进行“一对一”的指导。再如,有的班主任欠缺活动展示的平台,工作室就会联合学校教科室,为其创设展示的舞台,一方面派送这些班主任到市里的培训单位或别的优质学校,向市级名特优班主任学习,另一方面积极争取承办市级以上的班队活动展示课,让他们在“实战”中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具体的培训内容和不同层次的培训,让每个班主任都有了向上的动力,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

经过一学年的培训,学校“班主任名师工作室”收获了喜人的成绩:工作室成员成功申报了两个市级课题;10多人撰写的班主任管理类论文在各级报刊发表,有的在各级论文评比中获奖;4人成功执教市级班会活动课;2人设计的班队会方案在《少先队》杂志发表。

四、身先士“众”:搭建多元化经验辐射平台

优秀的“班主任名师工作室”,要成为德育工作、班级工作和学生工作难点、焦点、热点问题的研究中心,要成为班主任经验的推广中心,要成为名班主任成长的辅助中心,更要成为班主任影响力的辐射中心。以往的“班主任名师工作室”习惯以讲座的形式将经验推而广之,辐射范围和影响力有限。我校的“班主任名师工作室”为班主任搭建各种平台,鼓励他们身先士“众”,将经验辐射到各方。

(一)以执教课的形式

部分名师班主任、骨干班主任会通过执教班会展示课的形式,展示自己的班主任工作技巧。例如,执教《电话手表,我想说……》班队会活动课,针对很多学生佩戴电话手表的现象,通过讲故事、情境融入、小品表演等方式,让学生于融情融景的亲身体验中,正確对待电话手表,做到不攀比、不依赖、不痴迷。在观摩这类班队会活动课的过程中,其他班主任便能掌握班队会活动课高效教学的模式,领会让教学摆脱说教、牵引学生于潜移默化中领悟做人、做事道理的技巧。

(二)以案例推送的形式

有的名师班主任、骨干班主任习惯通过微信公众号、网络直播、网络展示案例等形式,和大家分享自己在班主任工作中充满爱与智慧的案例。这些案例生动具体,操作性强,有的从班级管理的角度切入,借助班级小事,呈现学生日常生活中的闪光点;有的从以交往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角度出发,呈现提升学生人际关系和疏导心理问题的技巧……其他班主任通过阅读、交流、分享,便能将这些案例与自己的班级管理工作相结合,不断提升自己班主任管理工作的观察力、执行力。

(三)以互动交流的形式

性格活跃的名师班主任、骨干班主任,会以组织课题研究、互动沙龙、辩论赛等形式,吸引其他班主任参与其中,共学共进。例如,某名师班主任通过一个“课间十分钟探析”微课题研究,对在场的班主任展开了调研。调研问题涉及“低、中、高年级的学生课间十分钟在做哪些游戏?”“哪些课间游戏是有益的?哪些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如何设计符合小学生年龄特征、为他们喜闻乐见的课间游戏?”等。调研过程中,在场的班主任纷纷立足自己的观察、实践,对课间游戏的种类、玩法、适合学生的类型、游戏设计的策略等,给出了切实可行的意见。在这样的互动交流中,班主任的认知得以提升,眼界得以拓宽,应对、处理问题的能力得以夯实。

一路走来,我校“班主任名师工作室”的成员结构组成从单向的几个人走向博采众长的多领域覆盖,培训形式从单一讲座演变为全员参与,培训内容从一成不变的样板复制转换为全方位、个性化的培训“菜单”,经验辐射从简单的经验宣传切换为身先士“众”的多渠道交流……“班主任名师工作室”,真正成了班主任研究的平台、成长的阶梯、辐射的中心。

参考文献:

[1] 杨凤辉.“三力”驱动玉汝于成——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班主任名师工作室”建设经验[J].江苏教育,2017(95).

[2] 刘亭亭.经验学习圈理论下班主任研修共同体构建研究与实践[D].南宁:广西师范学院,2016.

猜你喜欢

名师工作室团队建设
带一支团队 抓一批项目 出一批成果
关于中职学校组建“名师工作室”的一点思考
浅议高等学校基层科研管理队伍素质建设
适应“三三制”培养模式的化工基础实验教学改革
名师工作室环境下,发展英语教师共同体科研能力的策略探讨
企业新闻采编人员素质和团队建设
博物馆临时展览的困境与出路
学校教师管理工作探析
创建名师工作室 探索培训企业人才培养新模式
团队建设视角下的高校学生干部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