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时期”的英语教学,我们该如何应对?
2020-04-17张伊娜
张伊娜
摘要: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为响应“停课不停学”号召,各种网络课程、名师课堂、在线学习频道、线上教学资源等,如潮水般涌来,将教师、学生及家长冲得晕头转向,直呼“吃不消”。直面这一现状,剖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对当下英语学科的线上教学进行“冷思考”,从宏观、微观层面梳理出应对策略:给一线教师多一些自主发挥的空间;因势利导,让教师把握“非常时期”的“非常教育”机会;保持定力,敦促教师实现由“教”向“学”的转移。
关键词:非常时期;线上教学;自主发挥;因势利导
2020年的这个寒假,注定会在几代中国人的心里留下永久的烙印。面对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全国人民众志成城,以各自不同的方式与病毒战斗。日子在人们日益焦灼的期盼中挨过,受疫情影响,教育部门不得不一再推迟大中小学开学的日期。平时吐槽上课(班)太累、痛恨假期太短的教育行业的从业者,逐渐失去平日的怡然与平和。在各种压力、焦虑及诸多考量标准的驱使下,为响应“停课不停学”号召,一时间,各种网络课程、名师课堂、在线学习频道、线上教学资源等,如潮水般涌来,将教师、学生及家长冲得晕头转向,直呼“吃不消”。
笔者充分理解大家的处境与焦虑,对积极参与线上课程开发与教学的行动者的敬业精神深表敬意。但作为教育人,看到几成乱象的网络空间和焦头烂额的教师、学生及家长,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将我从疫情信息的海洋中拖回岸上。我决定收拾心情,对当下英语学科的线上教学进行一些“冷思考”。
与以往任何一次撰文不同的是,笔者衷心希望该文章面世时已成为“马后炮”。因为,那意味着神州大地已走出瘟疫的阴影,孩子们正齐聚课堂,重拾以往不被珍惜的自由、嘈杂与喧闹。彼时,本文的思考与建议也将失去价值与意义。但转念,今天的世界是一个快速变化的时空,“多元”和“变化”是理解和应对当今及未来世界各种现象与问题的关键词,借此非常时期,对教育教学形态做一些多元化探讨也应该是有价值的。
一、“隔空”教学:对线上教学的几个疑问
2020年2月12日,教育部发言人答记者问:“学习的方式应该是多种多样的,一些地方开通网上教学,只是‘停课不停学的方式之一,是利用信息化手段实施教学的一种探索。”同时还特别强调:“如果强行要求所有教师进行录播,不仅质量上难以保障,而且也会增加教师负担,并且造成资源浪费,这种现象必须予以制止。”尽管如此,笔者在写作文章的过程中,打开微信朋友圈,有关线上教学的信息几乎霸屏。事实上,线上教学正在走进所有学子的家庭。对于教师家庭而言,那就更热闹了,父亲(或母亲)匆匆上阵,“华丽转身”成“十八线主播”,孩子也被召唤到以前不可轻易靠近的电脑跟前,按部就班完成每天的网络听课。笔者赞赏业内人士的行动力,但更希望它与思考力同行。由此,我生出一些疑问:
其一,真正意义上的线上教学应该具备哪些要素?它应该不只是教师在屏幕前的讲座。它一定需要相应的设备和技术支持,但也需要在当前情况下兼顾教育均衡,毕竟,如果有学生因学校或家庭条件不达标而只能在手机终端听课,线上教学就有悖教育的公平原则,而由此带来的学生学习成绩上的分化就可能不好弥补了。而一天几门学科的“在线学习”课上下来,学生的视力也定会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将这些伤害与学生听课所获得的有限的知识性信息进行对比,孰轻孰重不言自明。
其二,一线教师都知道,在常规课堂上,为确保教学效果,一节40—45分钟的课上下来,教师定会将相当一部分时间用于课堂管理。因为,对有意注意时间相对较短的小学生而言,课堂管理尤其重要。既然如此,线上教学中,教师如何适时、适切地组织教学,又如何及时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采用合适的方式,将学生的注意力重新拉回课堂,是不是又成为匆匆上阵的“线上直播”教师要关注的问题?
其三,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是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过程。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必须随时关注学生的反应并据此做出诸如教学内容、讲解方式和语速等方面的适当调整。假设每位教师都拥有双向互动的直播设备,学生家里也有足够的网络环境和相关设备,教师面对几十个窗口,能一边讲课一边与多个学生互动吗?就算教师能注意到学生的听课情况,镜头下,自身处于高度紧张状态,除了按既定方案讲下去外,还能多为学生做些什么呢?
其四,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活动是英语学习的基本形式,是学习者学习和尝试运用语言理解与表达意义,培养文化意识,发展多元思维,形成学习能力的主要途径”,还遵循学生的学习规律,将活动分为学习理解、应用实践和迁移创新三个层次,指导教师以此为依据设计課堂教学活动和开展教学。受制于诸多因素的线上教学,教师能把准备好的知识现场教给学生就已经很不错了,哪还有多余的精力去严格遵循三个层次,开展良好的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呢?
综上所述,在对这些问题缺乏有效应对方案的情况下,一味地按照惯有的教学方式,生硬地将传统的课堂教学搬上屏幕,以“线上直播”的形式代替英语课堂教学的做法,并非明智的选择。从某种意义上讲,这违背了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是形式主义的表现。事实上,从目前的情况看,线上教学少有成功的案例:技术问题频出,教师忙得焦头烂额;学生一片茫然,还要假模假样地用一声“懂了”配合教师,效果甚微。
需要说明的是,笔者并非反对线上教学这种教学形式,而是希望表达以下观点:其一,线上教学或任何其他形式的教学,必须以基于学科教学基本规律的理性思考为前提。当然,这也是尝试多元教育教学形态时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其二,教育是一个涉及太多因素的复杂而极具挑战性的系统工程。对于它,我们该保持一份敬畏之心,绝不可流于简单化和形式化。其三,对于英语教学这门极具实践性的课程而言,线上教学不应成为主要教学形式。即使是“非常时期”,也应该有更多的教学思考和探索。
二、“非常时期”的英语教学,我们该如何应对?
(一)给一线教师多一些自主发挥的空间
照理说,作为一个专注于英语语言教学与研究的普通学者,笔者没有资格置喙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但教育是一个纵横交错的系统工程,教育行政部门的指示时时影响着笔者所从事的英语语言教学与研究领域。尤其是在当前这个“非常时期”,抛却大环境孤立地谈英语教学与研究,很可能流于空谈。身处于此,笔者必须说说自己的想法。
首先,希望各个层面的教育行政部门能够突破惯性思维,改变既有的管理模式,在“非常时期”采取“非常”的管理思路和方法。比如,更多地采用目标管理的方式:抓大放小,明确总的教学目标,并据此提出宏观的指导性建议,在教学形态与细节等具体操作上不做统一要求和规定,甚至在教学材料的选择上给予各个地区及学校足够的弹性空间,以便他们能因地制宜地制订适合的方案开展教学。差异性是教育的本质属性,“非常时期”的教育尤其如此。切忌一声令下和“一刀切”,尤其要避免全市或全区的同年级学生同听一节课的现象。
其次,在学校层面,建议校长不要左顾右盼、相互攀比,而应充分尊重各学科的教育教学特点,充分信任各学科专业教师,将决策权下放,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一线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比如,由学科年级组根据校情和年级学情,将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的总目标分解成阶段性目标,拟定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与对策。同时,在教学进度、内容选择、教学手段和教学时段等方面给予各学科教师相当的自主权,以此敦促每一位教师基于班级学情,在与学生协商后拟定各自的教学方案。自主权的回归意味着责任的回归,只有师生双方共同拟定的教学方案,才有可能赋予师生双方更多的责任。也唯有如此,才能避免形式主义的作秀,使“停课不停学”成为现实。
(二)因势利导,让教师把握“非常时期”的“非常教育”机会
教育的本质是育人,其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也是基础教育英语学科教学的重要任务。但是,在平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这更多的只是一种理念上的存在,许多一线教师很难找到合适有效的抓手使其真正落地。这就是人们经常指摘的生硬牵强的情感教育仍然频繁出现在各级各类公开课上的原因。
疫情虽将我们置于一个“非常”的困境中,但我们可以因势利导,把握其中的“非常”教育机会。笔者欣喜地看到,已经有不少有识之士正在呼吁以此次疫情为契机,引导孩子学习眼前这本生动而深刻的“灾难教科书”,教他们学会坚持真理、敬畏自然、学会感恩、学会担当、学会自律,等等。敏锐的一线教育人士也相继开展了一系列有益的探索。据笔者所知,一个实验小学教育集团于二月初借助网上流传的一位年轻作家写给全国孩子的一封信,激励学生关注疫情并在疫情中学习和思考;成都、深圳、苏州等地的学校,以本次疫情为主题,为学生隔空举办了别开生面的“开学第一课”;北京的中小学教师,尝试将语、数、外、生、音、美等学科学习与疫情主题有机结合起来,从学科学习的角度,引导学生深度理解疫情,揭示疫情给予自己的启示……相信这些可贵的教育实践,一定会给当下的青少年留下难以忘怀的记忆,对他们的三观塑造和人格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此外,我们还可以化危机为契机,利用“隔空”教学过程中教师适时监督的缺位,着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比如,指导学生养成根据学习内容、学习重点等自主安排预习、复习计划的能力,对所学内容进行整理和归纳的能力,选择适合的参考书、词典和线上资源等辅助自己英语学习的能力,学会监控、评价和反思自己的学习效果并适时调整学习策略的能力,等等。 众所周知,上述能力的培养历来是我国基础教育各科教学中的短板,屡遭诟病的“高分低能”学生普遍存在就是一个例证。究其原因,这种现象与平常教学中教师普遍充当学生学习的“保姆”不无关系。
“非常时期”,教师无微不至的呵护与监管不得已缺位,这恰恰是培养学生学会为自己的学习和未来负责,帮助学生学会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绝好时机。也许有人会说,这是太过理想主义的想法。但我要说的是,教育的理想本就是为了理想的教育,我们为何不能为之而努力呢?更何况,现实生活中,一个突遭重大变故的家庭逼迫原本娇生惯养的孩子“一夜间长大”的例子并不鲜见。我们为何不能给学生一个机会呢?
(三)保持定力,敦促教师实现由“教”向“学”的转移
1.保持定力,切勿盲目跟风随大流。
笔者所说的保持定力,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语言学习有其自身的规律,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习得必须以大量的、持续性的、有意义的实践性活动为前提和保障。换言之,学生单靠“听讲式”的接受性学习是无法真正习得语言的。因而,我们不能为了某种程度上的心理安慰,將各种渠道的优质课不加选择地推送给学生,这对学生的英语学习有害无益。笔者以为,线上推出的各类优质课,其真正的价值在于辅助教师的教研,绝不能以此代替众多一线教师的授课,这既不符合教育教学的普遍规律,也有悖于语言学习的规律。笔者的建议是,面对网上各种纷至沓来的学习资源,教师必须从学生的学情出发,立足他们的认知能力和学习需求,在“断舍离”后选取少量、必要的精华资源,指导学生用好资源,切实做到学有所获。
其次,对于六年级、初三和高三毕业班的学生,我们要尽量避免对他们进行线上试题的“狂轰滥炸”,切忌将做题和试题解析作为唯一的教学手段。道理很简单,平常课堂上与学生面对面的讲解都收效甚微,更何况现在的“隔空”讲解。笔者建议教师精选少量优质试题,引导学生做完后认真且深入地反思自己的解题思路、语言知识学习情况和语言技能掌握情况等。在此基础上,教师可在线指导他们制订查漏补缺的复习计划。要强调的是:要严控做题频率,让学生有较为充分的时间诊断,并据此修订自己的复习方案。对于非毕业班的学生,教师更不能盲目跟风随大流,“真诚”“勤勉”地消耗甚至浪费自己和学生的光阴。要立足学生的长远发展,为了学生的有效学习而设计教学方案,而不能以完成教学进度为目标。谨记,衡量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是否达成的“黄金”标准不是教师的“教”,而是学生的“学”。
2.顺势而为,实现由“教”向“学”的转移。
有些教育理念尽管已成为业内共识多年,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始终难以转化为一线教师的教学行为,真正实现由“教”向“学”的转移。有些看似无懈可击的教学设计、精心制作的课件、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漂亮的语音、流利的口语、超强的课堂掌控能力等,是评定优秀英语教师教学能力的常用标准,也是评价一节课质量的焦点所在,但在由“教”向“学”转移时,这些标准往往无法奏效。这种现象揭示出当前普遍存在的、“教”为中心的执念。放在常态的课堂上,这种由“教”向“学”的转移都勉为其难,在“隔空”教学中,更是举步维艰。即便最优秀的教师,缺少了师生之间在场的眼神交流、情绪互动和认知碰撞,教学也很难精彩。那在“非常时期”,如何才能更好地实现由“教”向“学”的转移呢?答案是:一切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出发,是“学”为中心的教学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据此,笔者尝试提出以下具体建议:
一是在年级组制订的总的教学目标框架的指导下,切实立足于班级学生学习,在与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设计教学方案和开展教学,不要一味地追求教学进度的整齐划一,也不要只从“教”的角度要求学生被动服从。
二是转变观念,明确教师最重要的角色是助学者而不是讲解者,重在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学习过程的管理和支持。
三是在教学手段方面,就应对当下的教学而言,尽量减少对设备和技术的依赖,建议多使用QQ、微信等简单易操作的通信工具,增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频率,最大限度地减少教师和学生在“教”与“学”以外消耗的精力和时间。当然,那些意在学习和完善线上教学的尝试和探索另当别论。
四是在教学管理上,充分发挥学生自治的作用,除了学科班级微信群,还可组建学科小组微信群,鼓励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作业互评等方式开展学习,由组长收集、整理和转发互动信息。组长采用轮值制,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管理,并在管理他人的过程中学会自我管理。
五是在学习活动方面,遵循资源便利原则和学习过程可控原则,如教师指导下的学生阅读(含朗读)、听力、写作活动等。与此同时,读、听、写内容的选择和活动的设计须遵循趣味性原则和意义原则,力图使学习活动本身具有一定的吸引力,以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为第一要务。以读和听为例,强烈建议教师突破教材的局限,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英语语料,如人物传记、小说、科普百科、戏剧、电影、演讲等。缺乏教师监管的“隔空”教学中,学生的内驱力才是有效学习的保障。对于英语学习而言,足量的可理解输入是必要条件。
六是在教学方法上,要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度,比如,可采用大家熟悉的KWL表为基本框架,遵循“教师设计导学案→学生在导学案帮助下学习并提问→教师梳理问题以确定重难点→教师菜单式微视频讲解→学生自选听讲→巩固练习→学生反思”的流程,确保教师的“教”全程围绕学生的“学”展开,同时,也让学生全程为自己的“学”负责。对这里提到的菜单式微视频讲解还要略加说明:首先,教师需根据学生的提问拟定重难点,分点讲解,列成菜单,供学生选择;其次,讲解须言简意赅,每个要点以两三分钟为宜;再次,听课时间由学生自主选择,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消化、思考和反思。
疫情当前,对英语教学而言,是糟糕的时期,也是难得的改革契机。如果我们墨守成规,简单粗暴地将传统课堂搬上屏幕,将学生置于各类学习资讯的漩涡中,任其挣扎沉沦,那一定是英语教学最不得法的时刻。教师疲于奔命,却只能隔岸观火,心有余而力不足地哀叹;学生身心俱疲,却又一无所获,平添对英语学习的无助和绝望。其实,相较于其他学科,英语学习较少受制于学习条件和教师的讲解。不妨借此机会,摆脱其他因素的干扰和传统观念的束缚,真正从学生的“學”出发来设计教学方案,开展教学,着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意识和能力。相信疫情结束时,学生收获的将不只是良好的英语学习成绩,更有可使他们受益终身的良好品质。此时,教师也会在自己的专业能力方面再上一个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