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放眼长远,让学习更深入

2020-04-17陈凯乐

关键词:深入

陈凯乐

摘要:作为一种重要的习题课,单元知识讲评课要放眼长远、注重长效,要在查漏补缺之外,重点让学习更深入,让所学“带得走”。具体地,要做到:促进思维表达,增强内容理解;注重方法提炼,提升迁移能力;引导反思梳理,完善认知结构。

关键词:单元知识讲评课;长远;深入;《长方形和正方形》

在日常的教学中,很多教师常常发出这样的感叹:为什么这道题我讲了那么多遍,学生还是错?我想,主要原因还是对题目的讲解和对学生解答的评价过于简单。

孙晓天教授曾说:“数学教学放眼长远、注重长效最重要。只有这样,数学学习才能成为个人发展的重要支撑点。”单元知识讲评课是讲评单元知识测评卷(练习题)、分析学生单元知识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的课型。作为一种重要的习题课,单元知识讲评课如何放眼长远、注重长效呢?笔者认为,要在查漏补缺之外,重点让学习更深入,让所学“带得走”。基于这样的思考,笔者对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长方形和正方形》单元知识讲评课进行了教学实践。

一、促进思维表达,增强内容理解

缺少理解的记忆是肤浅的、“带不走”的,基于理解的学习才是深入的,所学才能“带得走”。数学教学的过程本质上是教师指导下学生认识实践的过程,是学生的思维经过同化、顺应,构建新的数学认知结构的过程。也就是说,经过自己的思考(尤其是从感性到理性的飞跃),学生才能真正理解。单元知识讲评课上,教师不应该只关注学生的解题结果,而应该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不想使知识变成僵化、静止的学问,就要把语言变成一个主要的创造工具。”语言表达是思维的“外壳”。因此,教师要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思考,从而找准学生的学习起点,帮助学生分析错误原因,理解正确结果。

例如,本节课上对单元知识测评卷第9题和第10题的讲评片段——

师(出示测评卷第9题,见图1)同学们瞧,这个图咱们可熟悉啦!但是不少同学错了。原来错了、现在明白的小朋友举个手。

(学生举手。)

师谁愿意上台指一指,说一说你错在哪儿,原来是怎么想的,应该怎么想。

生原来我看甲的部分比乙多出很多,就以为甲的周长长一点。(同步指题图)后来我看到乙比甲多出这边和这边,而且甲和乙都有这条边,所以就发现乙的周长长。

(其他学生自发鼓掌。)

师那选C的同学,你是怎么想的呢?

生我一开始把乙多出来的部分给连到对角上了。

师那老师想问了:要比较甲乙的周长,关键比什么?

生如果两个部分共用一条边,那就要看它的两端是不是在长方形的对角上。如果在对角上,周长相等;如果不在对角上,就要仔细观察哪部分大、哪部分小了。

师你对这类题目的解法做了很详细的分析,很好!

生要找准它们各部分的边线。

师你真正理解了周长的概念,能从根本上解决更多的问题,总结得非常好!(出示测评卷第10题,见图2)谁上台来分享你的思路?

生我是用排除法解决的。对于A,想象一下,围起来应该是一把小手枪;对于C,想象一下,围起来也相当于一把小手枪的样子,和A一样。所以,只能是B了。

师真是太有想象力了!我们一起在脑海里跟着他围一围。

(学生想象。)

师听了他的思路,别的同学还有想补充的吗?

生如果是A的话,就有两个宽在一起,另一边就没有宽了;B是中间有一个宽,另一边又有一个宽;而C是一边有宽,一边没有宽。

生长方形对边相等,它是一条长,再一条宽,接着一条长,再一条宽的。而B是一段长的,一段短的,最符合了。

师你们都能在想象的基础上利用长方形的特征进行理性总结了,真了不起!

这里,笔者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思考,从中了解到他們出错的原因和丰富、生动的想象,进而促进他们对题目答案的理解。

二、注重方法提炼,提升迁移能力

都说“题海无边”,题是做不完的,“题海战术”更是不可取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单元知识讲评课上,教师应关注测评卷中的典型题目,引导学生理解问题本质,提炼思想方法,学会解决一类问题,提升迁移运用能力,从而让学习更深入,让所学“带得走”。

(一)一题多法

对于学生做得“还可以”的一些题目,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散思考,提炼出不同层次的方法,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现有的基础上有所提升。

例如,本节课上对单元知识测评卷第22题的讲评片段——

师(出示测评卷第22题,见图3)你是怎样解答的?

生(同步展示自己画的图)想要周长最长,就要把最短的边重合起来,这样新长方形的长是10厘米,宽是2厘米,周长是24厘米;想要周长最短,就要把最长的边重合起来,新的长是5厘米,宽是4厘米,周长是18厘米。

师有没有想补充的?

生想要周长最短,就要把最长的边重合起来。这样,这两条最长的边就不算在周长里了。然后算一下两个长方形的周长,就可以了。

师老师有个疑惑:一个长方形周长是14厘米,两个长方形的周长应该是28厘米呀?

生那两个重合的5厘米不算在周长里。

师所以,你觉得这样的问题可以有怎样的解法?

生除了可以画图找到新长方形的长和宽来算周长,还可以找规律减去公共边来算周长。

(二)多题一法

思想方法之所以更有价值,就因为其能够迁移运用,解决更多(一类)问题。所以,教师要多呈现一些可以用同一种方法解决的问题(尤其是看起来不相似的问题),促进学生的迁移运用。

单元知识讲评课上,如果测评卷中有这样的多个问题,教师可以找出它们,集中对比呈现,引导学生提炼方法,进行迁移,感悟价值。例如,本节课上单元知识测评卷的第7题(见图4)和第25题(见图5),都可以通过平移的方法来解决。

如果测评卷中没有这样的多个问题,教师可以出示一个典型问题,引导学生分析问题的本质,抓住基本的方法,进行变式。例如,本节课上,笔者引导学生发现单元知识测评卷的第26题(见下页图6)中,求彩带长度的本质是求正方体一个面的周长,然后抓住这一本质将正方体变成长方体,得到变式题(见图7),进行迁移运用。

三、引导反思梳理,完善认知结构

认知结构本质上就是一幅“思维导图”。完善的认知结构能增强学生对知识的联系和整体的理解,提升学生解题的迁移能力,使学生在面对复杂的问题时,能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深刻分析问题本质,系统制订解决方案,从而进一步让学习走向深入,让所学“带得走”。单元知识讲评课上,每一个板块结束后,教师都要及时引导学生反思梳理有关的知识及方法脉络,形成并完善本单元的认知结构;课尾,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对照梳理完善的认知结构,站在更高的视角,再次回顾反思本单元的学习,以期产生更深入的思考——为此,单元知识测评卷需要对本单元的知识点做全面的考查。

例如,本节课上,笔者在相关的题目讲评后,通过“通过对这个问题的研究,你有什么收获?怎么思考问题?”“通过刚刚的讨论,你能总结一下计算周长有哪些方法吗?”等问题,引导学生反思梳理每个知识板块涵盖的知识点,最后自然地“生长”出如图8所示的单元“知识树”(认知结构,思维导图)。

之后,笔者提问:“通过今天的练习讲评,你有哪些收获?有哪些新的想法或感受?谁来给大家说一说?”学生纷纷表达自己的想法:“我更加清楚地知道了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我知道了计算周长可以有很多种方法,可以用平移法,还可以减去公共边、逐段累加。”“转化可以把复杂的问题变简单。”……

参考文献:

[1] 范艳华.课堂,别脱离学生的思维轨迹[J].江苏教育研究,2014(10).热点透视

猜你喜欢

深入
如何让“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持续深入发力
追问文本,让阅读走向深入
在朗朗书声中学习语文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率之我见
坚持推行阳光院务努力打造百姓永远的阳光医院
浅析如何把理论学习引向深入
技术的“深入”与应用的“浅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