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眼血流速度观察
2020-04-17孙婷刘晓燕武海军
孙婷 刘晓燕 武海军
【摘 要】 目的: 通过彩色多普勒成像技术测量和调查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患者的眼动脉(OA)、睫状后动脉(PCA)、视网膜中央动脉(CRA)和视网膜中央静脉(CRVO)的血流速度变化,并将其与健康人的结果进行比较。 方法: 对123名29-77岁的患者进行了彩色多普勒成像超声检查,这些患者分为3组:非糖尿病对照组(n = 25),糖尿病无视网膜病变组(n = 74),和未经治疗的非增生性视网膜病变的糖尿病(n = 24)。眼科医生在眼底镜检查的基础上诊断出视网膜病变。测量了眼动脉,视网膜中央动脉,睫状后动脉和视网膜中央静脉的最高收缩压(PSV)和舒张末期(EDV)血流速度,以及电阻率和脉动指数。 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相比,DR患者的年龄调整后的眼动脉电阻率和搏动指数显着更高(p <0.05)。糖尿病DR患者的睫状后动脉PSV和EDV显着降低。在进一步调整年龄,性别,HbA1c,空腹血糖,血压,BMI,胆固醇,HDL,LDL和甘油三酸酯后,DR患者的眼动脉和视网膜中央静脉的电阻率指数仍显着高于健康对照(Bonferroni调整后p <0.005)。 結论: 早期DR患者眼动脉和视网膜中央静脉的电阻率改变可能普遍存在。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眼动脉;视网膜中央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
【中图分类号】 R774.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0019(2020)05-098-02
引言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DR)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眼部并发症 [1] 。尽管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但是DR的启动和发展机制仍不十分清楚。血管变化和随后的眼内血流动力学变化是DR发病机理中的关键事件。然而,尚不清楚DR中血液动力学的作用。也有一些DR患者血流动力学的报道存在相互矛盾的 [2] 。彩色多普勒成像是评估球后血管眼血流速度最广泛使用和公认的技术之一。这是一种具有高度可重复程序的无创无痛的成像方法。根据眼动脉,视网膜中央动脉,睫状后动脉和视网膜中央静脉的彩色多普勒成像估计眼眶血流速度,为糖尿病患者早期视网膜病变的识别提供了巨大的潜力。但是,尚不清楚糖尿病患者眼血流动力学受损是否是DR发病机理的决定性因素。因此,我们检查了未经治疗的DR患者,并将其与对照组的眼动脉,视网膜中央动脉,睫状后动脉和视网膜中央静脉中的眼眶血流速度,电阻率指数和脉动指数进行比较。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研究人群包括123名参与者,其中57名(46.3%)男性和66名(53.7%)女性,包括非糖尿病对照组(n = 25),糖尿病无视网膜病变组(n = 74),和未经治疗的非增生性视网膜病变的糖尿病患者(n = 24)。从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期间就诊于我院的糖尿病患者中,根据美国糖尿病协会的标准使用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进行分类。排除标准是先前的激光光凝,以及任何可能影响血流速度的疾病或异常,例如眼部炎症,外伤,非糖尿病性血管疾病和青光眼。孕妇和哺乳期妇女,有重大系统疾病的病史,包括心血管疾病,动脉高血压和高脂血症等也被排除在外。
1.2 方法
1.2.1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评估
DR由专业眼科医生诊断。所有的糖尿病患者都使用生物显微镜间接检眼镜进行了扩大的眼底镜检查。通过微动脉瘤,出血和硬性渗出液定义背景性视网膜病变。增生前的变化包括背景性视网膜病变和以下两种或多种损伤:静脉串珠样改变、视网膜内微血管异常、视网膜深部出血、多个棉絮斑点符合视网膜病变4-5级、患有增生性视网膜病的患者由于人数很少并已开始治疗而被排除在外。在血流速度研究期间测得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不超过130 mmHg和85 mmHg。眼压不超过22.0 mmHg。
1.2.2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评估球后后血流速度。两名彩色专业超声检查人员使用彩色多普勒仪对所有个体中对眼睛进行彩色多普勒成像。受检查患者仰卧,以免对眼睛造成压力。将无菌耦合凝胶涂在闭合的眼睑上,将检查者的手放在眼眶边缘上,以最大程度地减小对地球的压力,并获得实时的灰度和色流图像。将角度校正应用于脉冲多普勒记录,以最大程度地减小测得的速度误差。在眼动脉,视网膜中央动脉,睫状后动脉和视网膜中央静脉中获得了峰值收缩压(PSV)和舒张末期(EDV)速度测量值,计算血管阻力(由电阻率指数和搏动指数表示)。在所有参与者中进行以下测量:HbA1c(通过分光光度计测量),空腹血糖,甘油三酸酯,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体重指数(BMI,kg / m2)以及收缩压和舒张压。
1.2.3 统计分析
使用Windows的SPSS 18.0,应用的统计方法包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卡方检验和线性相关分析。PSV,EDV以及电阻率和脉动指数之间的比较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计算,非正态分布的数据使用Kruskal-Wallis方差分析进行分析。使用皮尔森系数检测变量之间的相关性。,所有统计学显着性检验均是概率小于0.05。
2 结果
2.1 在眼动脉,视网膜中央动脉和视网膜中央静脉中,PSV和EDV在DR和无DR的眼睛之间无统计学差异。DR眼的眼动脉平均电阻率(在Bonferroni调整后,p = 0.009)和搏动性(在Bonferroni调整后,p = 0.029)指数均高于健康对照眼。在DR的眼睛中,视网膜中央静脉的平均电阻率(p = 0.004)和搏动性(在Bonferroni调整后p = 0.023)指标也比糖尿病无视网膜病变组的眼睛高。然而,DR患者的睫状后动脉PSV和EDV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在对年龄,HbA1c和收缩压进行进一步调整后,眼动脉和视网膜中央静脉的搏动指数不再显着。
2.2 血流与HbA1c和糖尿病持续时间的关系
我们评估了HbA1c,糖尿病持续时间和血液动力学参数之间的关系。分析表明HbA1c水平和视网膜中央动脉的电阻指数与视网膜中央静脉之间的电阻率和视网膜中央动脉显著正相关。HbA1c与视网膜中央动脉的EDV呈负相关。糖尿病的持续时间与眼动脉,视网膜中央动脉,睫状后动脉和视网膜中央静脉的搏动性和电阻率指数呈正相关。
3 讨论
与健康对照相比,DR患者在眼动脉和视网膜中央静脉中的电阻率指数明显更高。目前已有多项研究进行了彩色多普勒成像评估DR患者的眼血流速度。这些研究仅针对某些糖尿病或对照组中的某些眼血管以及测得的指数和速度。它们通常是样本量小,所产生的结果是不一致的。关于DR的血流速度是增加,不變还是减少,存在相互矛盾的证据。不一致的部分原因可能是由于不同的技术和测量部位,患者特征的差异,DR的定义等。尽管在疾病过程中血液动力学参数的差异可能部分解释了文献中所见结果的范围,但DR多普勒研究中差异的主要部分更有可能是由于仪器和技术上的差异造成的。
我们的发现与Grunwald等人的发现一致。他们发现健康的眼睛与没有或没有视网膜病变的糖尿病患者的眼睛相比,血流速度没有差异。Patel 等人使用激光多普勒测速法显示,与非糖尿病对照组和没有视网膜病变的糖尿病患者相比,未经治疗的视网膜病变的1型和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流速度增加。相反,其他两个研究评估眼动脉,视网膜中央动脉的血流速度和睫状后动脉,并发现在视网膜病变患者中视网膜中央动脉的PSV和EDV降低 [10,11] 。Mendivil 等人报道了类似的结果,他们分析了25例具有增生性视网膜病变的1型和2型糖尿病患者和30例非糖尿病对照。与我们的研究结果相反,这些研究报告了健康和DR眼之间的血流速度存在显着差异。我们发现眼动脉和视网膜中央静脉的电阻率指数增加,这与MacKinnon 等报道的相似。。
DR结果中眼眶血流速度的确切作用机制似乎是一个复杂的病理。眼血流速度的变化可能是偶然造成的。需要评估这种关联的机制,无论是通过视网膜血流的变化,灌注压力的变化,管腔内毛细血管压力的变化,血糖控制不良,或是这些因素和其他因素的组合。我们研究的优势是所有2型糖尿病患者均未接受过系统性疾病的治疗或患有系统性疾病。我们将这些患者排除在外,重点关注2型糖尿病患者中糖尿病对眼眶血流的影响。已有研究表明,眼内压升高会导致视网膜中央动脉血流减少。因此,在彩色多普勒成像检查过程中要格外小心,以尽可能少地对患者的眼睛施加压力。
总而言之,我们发现DR患者眼动脉和视网膜中央静脉的电阻率指数增加,表明DR患者的视网膜和脉络膜循环紊乱,可能是DR的早期变化之一。为了更好地了解球后血流动力学在DR发病机理中的作用,需要进一步扩大样本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邵毅,周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诊治规范——2018年美国眼科学会临床指南解读[J]. 眼科新进展. 2019(06)
[2] 樊林强. 芪明颗粒与羟苯磺酸钙配合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治疗47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疗效[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9(04)
[3] 清热化瘀方治疗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观察[J]. 李春敏. 国际眼科杂志. 2019(01)
[4] 范艳萍,李勇峰,陈国亮,王辉辉,林彦杰. 芪明颗粒对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J]. 国际眼科杂志. 2018(12)
[5] 牟琳,曹兴伟,吴榆可.芪明颗粒联合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及新生血管的影响[J].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8(08)
[6] 徐进,罗晓红.芪明颗粒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气阴两虚兼血瘀型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观察[J]. 广西医学. 2018(13)
[7] 王茜. 芪明颗粒对非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疗效[J].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