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消化内科胃与十二指肠溃疡药物治疗的临床体会研究

2020-04-17修素芬

健康大视野 2020年5期
关键词:十二指肠溃疡消化内科药物治疗

修素芬

【摘 要】  目的: 探究在消化内科胃与十二指肠溃疡患者治疗中予以药物治疗的临床价值。 方法: 本研究样本从本院胃与十二指肠溃疡中选取,总例数为100例,研究时间始于2018年2月,止于2019年2月,依据治疗方案的异同进行分组,实验组患者予以泮托拉唑联合阿莫西林与克拉霉素治疗,对照组予以奥美拉唑联合阿莫西林与克拉霉素治疗,对比疗效。 结果: 研究可知,实验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较高,且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统计差异值合理(P<0.05);研究可知,实验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较少,且少于对照组,两组对比统计差异值合理(P<0.05)。 结论: 据此研究证实,在消化内科胃与十二指肠溃疡患者治疗中予以药物治疗,能明显改善患者治疗效果,降低药物不良反应。

【关键词】  消化内科;胃部;十二指肠溃疡;药物治疗

【中圖分类号】R249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0019(2020)05-091-02

对于消化性溃疡而言,指的是胃肠道黏膜被自身消化而形成的一种溃疡,一般多发于食管、胃部、十二指肠等部位,其中胃溃疡与十二指肠溃疡最为常见,根据临床研究表明,对于消化性溃疡患者而言,其疾病发病率较高,其多发于男性,且在任何年龄段都有可能发生,研究得知,在全球范围内,有超过10%的人都在不同的时期患过该病 [1] 。十二指肠溃疡一般发病较早,其发病率高于胃溃疡,而在临床治疗中一般予以药物治疗。本研究特对本院胃与十二指肠溃疡患者予以不同治疗方案,探究药物治疗的临床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胃部与十二指肠溃疡患者,总例数为100。研究时间始于2018年2月,止于2019年2月,将100例样本依据治疗方案的异同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50例中,纳入男性21,纳入女性29,年龄限制为21-61岁,平均年龄值(41.2±1.1)岁;实验组50例中,纳入男性为28,纳入女性为22,年龄限制在22-60岁,年龄平均值为(43.1±1.2)岁,研究已将参与研究患者病历资料送入伦理委员会,并获得同意,患者及其家属也支持研究,两组患者资料数据差异不影响研究科学性。

1.2 方法

实验组患者予以泮托拉唑联合阿莫西林与克拉霉素治疗,给予患者泮托拉唑药物,药物剂量为40mg,给予患者阿莫西林药物,药物剂量为1g,给予患者克拉霉素药物,药物剂量为0.25g,每天1次,在患者餐前空腹给药,持续治疗2w。

对照组予以奥美拉唑联合阿莫西林与克拉霉素治疗,给予患者奥美拉唑药物,药物剂量为20mg,给予患者阿莫西林药物,药物剂量为1g,给予患者克拉霉素药物,药物剂量为0.25g,每天1次,在患者餐前空腹给药,持续治疗2w。

1.3 观察指标

①临床疗效(优秀:患者溃疡周围炎症症状完全消失。良好:患者溃疡消失,但炎症仍然存在,临床症状改善。尚可:患者溃疡病灶缩小50%以上,临床症状减轻。较差:未达到以上标准或加重。)、②不良反应发生率(皮疹、头晕、失眠、口干)

1.4 统计学处理

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研究。计量资料采用x ±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以χ 2检验,当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研究可知,实验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较高,且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统计差异值合理(P<0.05)。

2.2 不良反应 研究可知,实验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较少,且少于对照组,两组对比统计差异值合理(P<0.05)。

3 讨论

对于消化性溃疡患者而言,该病的发病机制主要是胃酸,当胃蛋白酶侵袭患者胃黏膜后 [2] ,其胃部防御功能降低,而当消化酶形成后会引起溃疡。根据临床研究表明 [3] ,该病的致病因素为Hp感染或长期服用化疗药物,患者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上腹部不适,或嗳气、反酸等 [4] 。该病具有慢性、周期性的特点,如果长期不愈会并发初学、穿孔,甚至是癌变。对于该病的临床诊断而言,主要是胃镜、粪便检测等 [5] ,结合临床症状体征基本可以确诊。在常规治疗中一般予以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与食疗等,其中手术疗效快,但风险比较大。食疗的安全性比较高,但是起效时间比较慢 [6] ,相对而言药物治疗疗效与安全性比较容易接受,但药物治疗方案不同,主要药物作用是胃酸分泌、弱碱抗酸药物等,而采用质子泵抑制剂联合抗菌药物治疗,虽然能取得显著疗效,但会出现较大的不良反应,如皮疹、头晕、失眠、口干等,因此需要重视临床药物选择。

本研究中,研究可知,实验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较高,且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统计差异值合理(P<0.05);研究可知,实验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较少,且少于对照组,两组对比统计差异值合理(P<0.05)。

综上所述,据此研究证实,在消化内科胃与十二指肠溃疡患者治疗中予以药物治疗,能明显改善患者治疗效果,降低药物不良反应。

参考文献

[1]  马子茹,闫召伟.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内科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研究[J].健康之友,2019,(4):34-35.

[2] 王友春,杨甜,陈宏伟.双金胃肠胶囊联合枸橼酸铋钾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研究[J].现代药物与临床,2019,34(7):1997-2001.

[3] 王洁萍.分析消化内科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利用药物治疗的临床疗效[J].健康之友,2019,(13):66.

[4] 郁丽.饮食护理干预对胃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的营养状况及生活质量的影响观察[J].养生保健指南,2019,(13):173.

[5] 朱应付.消化内科治疗胃与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措施以及效果研究[J].健康必读,2018,(13):103-104.

[6] 朱桂丽.荆花胃康胶丸联合泮托拉唑四联疗法治疗44例Hp阳性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者的疗效观察[J].北方药学,2019,16(1):106-107.

猜你喜欢

十二指肠溃疡消化内科药物治疗
优质护理在消化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药物治疗胃体部及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疗效分析
消化内科急性腹痛患者98例临床治疗分析
腹腔镜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患者术后药物治疗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家禽耐药性大肠杆菌病的药物治疗探讨
浅谈青少年十二指肠溃疡的原因分析和家庭健康指导
丙种球蛋白无反应性川崎病药物治疗临床分析
胃肠镜在消化内科中的临床应用分析
消化内科急性腹痛患者128例临床诊疗分析
分析34例十二指肠溃疡合并出血患者注射兰索拉唑治疗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