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走进科学视界,提升数学实验的效能

2020-04-17王莹

数学教学通讯·小学版 2020年1期
关键词:数学实验小学数学

王莹

摘  要:科学思想方法等是数学实验的基础,是数学实验教学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在数学教学中,运用“科学计划”“科学方法”“科学证据”等,能优化学生的数学实验品质,提升数学实验的效能。走进科学视界,尝试科学思想方法在数学实验教学中的创生性实践,学生就能触摸到数学背后的风景。

关键词:小学数学;科学视界;数学实验

科学与数学是姊妹学科,存在着天然的“缘分”。在小学数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借用科学学科的实验思想、实验方法等,将之创造性地运用于数学实验教学,让学生像科学家那样去实验、探究、发现,从而能触摸到数学的风景。当学生走进科学视界,运用科学实验理论来指引自身的数学实验学习的创生性实践时,就能优化学生的数学实验品质,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力,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一、运用“科学计划”,演绎实验程序,让数学实验有条而不紊

数学实验应当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的实践活动。在数学实验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制订科学的实验计划,让学生在实验之前“想好了再做”。数学实验计划的制订,要引入科学的思维,借鉴科学的方法。比如,科学实验往往有“科学实验单”,上面往往有“要解决哪些问题”“可以做出怎样的猜想”“实验需要哪些材料”“实验的具体步骤是什么”“实验现象是什么”“实验形成了怎样的结论”,等等。这种运用“科学计划”进行数学实验的程序预设的方法,能让数学实验有条不紊。

比如教学“圆的周长”一课(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围绕实验目标,笔者引导学生一起研制了“實验记录单”:①实验目标: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商是多少?②实验要求:在运用滚圆时尽量紧贴滚动面,避免打滑;从哪里开始滚,还要滚到哪里,必要时做出一个记号;绕圆时要让线紧贴着圆形物体的一周。③实验材料:圆形物体、直尺、长线等。④实验过程:滚动圆形物体,或沿着圆形物体的一周绕一圈,测量出圆的周长;测量圆的直径;计算圆的周长和圆的直径的商。⑤实验结论:我发现了什么?这样的“实验记录单”,从实验目标到实验要求,从实验材料到实验步骤,翔实细致,能有效地助推学生展开数学实验。避免了数学实验的盲目性、无序性、混乱性。

在“实验记录单”的指引下,学生展开开放性的数学实验,有小组学生运用“滚圆法”进行实验,有小组学生运用“绕圆法”进行实验。通过实验、计算,初步发现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商趋向于一个确定的数——“3”。由此触及了圆周率的数学本质。在不断地“做”中,引发了学生的深度思考,比如“为什么我们大家的实验、计算结果各不相同呢”“圆周率是确定的吗”“如果不确定,为什么圆周率总是趋向于某一个数呢”“怎样让实验更精准”,等等。这样的计划,不仅为学生的数学实验提供了一个恰当的基点,也为学生的思维发展搭建了一个逐级向上的阶梯。

二、运用“科学方法”,精简实验因子,让数学实验丰富而高效

科学实验具有多种方法,比如“对比实验法”“假设实验法”“模拟实验法”“切片实验法”“模型实验法”,等等。在小学数学实验教学中,教师要把握数学知识的本质,精简实验因子,选择有效的实验方法,从而让数学实验丰富而高效。数学实验,能让学生的数学思维可视化。作为教师,要不断地优化实验路向,让各种数学实验直达数学本质的核心地带。

如对于“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模仿建筑工人师傅“贴瓷砖”,做一个“模拟实验”,从每行的块数、行数推导出长方形的面积。其实验步骤为:①将一个长方形(设置成长方形的地面)放置于方格图中,让学生直观感知长方形的面积,形成对长方形面积的初感;②给学生提供“单位面积为1厘米”的地砖,引导学生铺地,要求学生尽可能“密铺”,从而让实验更精准;③出示一个较大的长方形(设置成更大的长方形地面),催生学生先铺出长方形地面的长、宽,在铺地的过程中想象将整个地面铺完的场景,引导学生发现长方形的长边与每行的块数、宽边与行数、面积与一共的块数之间的关系;④出示一个更大的长方形(设置成更大的长方形广场),这时学生仅仅依凭自己身边的瓷砖已经不能将长方形的一条边铺好,从而催生学生建构长方形的面积公式。

这样的对比实验设计,选用“铺地”这样一个简单的实验情节,运用长方形、单位面积的小正方形等,让学生通过“操作——思考——再操作”的实验方式,实验过程既直观形象又严密深刻!学生在“做中学”“做中玩”“做中创”,感受到数学的美妙与神奇。如此,让学生“学玩创一体,思做行共生”。将数学实验与日常生活情境紧密结合,从而拓展学生的数学视界。

三、运用“科学证据”,描摹实验样态,让数学实验清晰而深刻

和“科学实验”一样,数学实验也应当强化学生的“证据意识”,提高学生获取事实依据的能力。运用科学的证据,学生能客观地描摹实验样态,从而让数学实验清晰而深刻。只有运用科学证据,才能演绎数理关系,做出推理性、归因性、原理性的解释。作为教师,在运用科学的证据时,要厘清数量关系,要关注数值效度,要核定数据可信度,从而揭示问题的本质,破解问题的属性。

比如教学“一亿有多大”(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教师就要让学生树立“数据意识”“证据意识”。因为,对于“亿”这样的大数据,学生往往容易停留在感觉层面。因此,“一亿有多大”对培育学生的“理性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一亿有多大”的学习,学生认识到,凡事要进行数学计算,要进行逻辑推理等。教学中,笔者从三个层面让学生认识“亿”:其一是让学生从时间上认识“亿”;其二是让学生从质量上认识“亿”;其三是让学生从“高度”上认识“亿”。为了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实验前,笔者让学生猜想,然后让学生测量部分量,接着让学生计算一亿的总量。以从高度上认识“亿”为例,首先让学生测量20枚一元硬币的高度;然后引导学生推算出一亿枚硬币的高度;最后,再引导学生将一亿枚硬币高度换算成合适单位。这样的实验,对学生的思维、心灵的冲击力、震撼力是巨大的。如学生刚开始只是猜测一亿枚硬币的高度有几米高。在实验数据的“铁的证据”(假设每一层楼房的高度为3米,一亿枚硬币高度相当于六万五千层楼房那么高),学生舍弃了原有的相异构想,形成了更为理性、清晰的数学认知,这种认知唤起了学生数学学习的惊异感。这样的基于“证据”的实验教学,能让学生建立数感,获得更为直观的表象、感受,形成对数学知识的本质认知。

数学教学要关注数学概念和数学实验的双螺旋结构协调发展。在数学实验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用证据来验证、用证据来推理、用证据来说话,从而帮助学生建立实验现象、事实证据、数学概念、定义、法则、原理等之间的逻辑关系。如此,学生从事实出发,就能形成科学的数学认知。作为教师,在实验结束后,要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厘清实验数据,对实验进行分析、交流等,从而让学生找寻到猜想与验证、假设与探究的确凿证据。

科学思想方法等是数学实验的基础,它深深地扎根于数学土壤,是数学实验教学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营养。作为教师,要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引导学生进行实验猜想、探究、验证等活动。开启数学实验背后的科学思想、方法,能提升数学实验的品质和效能,数学课堂就能呈现别样的风景和色彩!

猜你喜欢

数学实验小学数学
借实验操作 助学生成长
数学实验云计算辅助教学平台的建设初探
互联网+背景下数学试验课程的探究式教学改革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