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对农村留守儿童生活方式以及乡村教育的影响

2020-04-17何丽娟石桂莲陈明权赵先治吴凤丽曹海星

经济师 2020年4期
关键词:调查者互联网+儿童

●何丽娟 石桂莲 陈明权 赵先治 吴凤丽 鄢 简 曹海星

引言

2018年,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是建设教育强国的目标之一。建设优质资源,让更多的教师和学生利用“互联网+教育”,然后把经验逐步推广到教育薄弱地区,最终达到均衡发展。“互联网+教育”在促进中小学教育均衡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①,互联网教育行业拥有传统教育所没有的诸多独特优势,但互联网教育的进一步发展仍受到行业内部和外部诸多问题的制约,面临挑战与发展②。

为响应国家促进教育公平的号召,将互联网、乡村生活方式以及教育共同联系进行研究。目前关于互联网对乡村教育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互联网体系下乡村教育模式的改变,“互联网+教育”在促进中小学教育均衡发展中起到的重要作用,关于互联网给农村留守儿童带来生活学习方面的影响研究较少,本研究旨在通过探索互联网对农村留守儿童生活方式以及乡村教育的影响,分析其利与弊,提出可行性建议。

一、调查对象和调查方法

(一)调查对象

以四川省遂宁市罗戈乡的学生、教师和家长为调查对象。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以问卷自填式和询问形式调查被抽中的对象。

(二)调查内容

调查内容包括:(1)调查者的基本情况(性别,身份,年级);(2)农村留守儿童对网络的使用情况;(3)互联网对农村留守儿童生活方式的影响;(4)互联网与乡村教育的联系情况;(5)互联网对乡村教育的影响。

(三)调查方法

在2019年7月中旬“三下乡”期间,调查者对调查对象讲解调查目的、内容和意义后,发放问卷,以询问形式,自填形式完成问卷后当场回收。

(四)统计学方法

去除无效问卷后,采用EpiDate3.1 录入数据,SPSS19.0 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分析方法包括:统计描述、卡方检验、Logistic 回归分析,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

二、结果

(一)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00 份,回收问卷200 份,有效回收问卷198 份,问卷回收率100%,有效率为99%。

人口学特征。在本次调查中,男性76 人(38.4%),女性122人(61.6%);学生115 人(58.4%),教师14 人(7.1%),家长68 人(34.5%);其中学生1~2年级28 人(24.3%),3~4年级21 人(18.2%),5~6年级66 人(57.4%)

(二)农村留守儿童对网络的使用情况

在调查学生上网频率时,31.30%的学生为每周一至三次,26.09%为每周一次,18.26%为每天都上网,其余为不上网。关于沟通方式的选择,61.06%的学生更喜欢线下沟通,其余学生喜欢网上聊天。调查表明学生上网地点主要分布为家里(79.65%)、朋友家(8.85%)、亲戚家(5.31%)、网吧(1.77%)、其他(4.42%),少数学生表示还可以在学校、街上。调查学生上网主要做的事情,结果显示主要是查找学习资料,具体情况详见表1。

表1 学生上网活动情况

(三)互联网对农村留守儿童生活方式的影响

1.有利影响:调查者反映到网络方便查阅资料,具体情况详见表2。卡方检验分析,不同年级对网络方便学生查阅资料、方便沟通的认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2 网络对我们生活产生的有利影响

2. 不利影响:依次是网上欺诈(26.71%)、非法交易(16.44%)、色情暴力(16.27%)和邪教传播(13.70%)等,损害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卡方检验分析,不同年级对网络欺诈、色情暴力的认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四)乡村教育与互联网的联系情况

目前,学校的主要教学模式为网络与传统相结合。关于调查者对网络教学的态度,58.1%的调查者态度为一般,34.3%的特别感兴趣,7.6%的不感兴趣。通过卡方检验,不同年级对网络教学兴趣程度认知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情况详见表3。同时52.8%的学生会利用网络完成学校布置的课后作业。

表3 不同年级对网络教学兴趣程度认知

(五)互联网对乡村教育的影响

1.有利影响:依次为教学资源丰富(27.43%)、提高学习兴趣(27.18%)、课程设计新颖(18.45%)、提高工作效率(13.72%)和增强学习交流(13.22%)。卡方检验分析,不同年级对网络使教学资源丰富的认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情况详见表4。

表4 不同年级对网络使教学资源丰富的认知

2.不利影响:主要是学生注意力不集中,信息不真实等,具体情况详见表5,卡方检验分析,不同年级关于网络使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学生接受度差的认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用Logistic回归分析,如学生注意力不集中(三年级的认知是六年级的0.124 倍,且P=0.019<0.05;四年级的认知是六年级的0.217 倍,且P=0.034<0.05)。

表5 网络对我们教育产生的不利影响

(六)为促进互联网对农村留守儿童生活方式和乡村教育的积极影响应采取的措施

1.生活方式:调查者表示学校应加强普及并开展相关知识讲座(61.4%),引进先进技术(22.8%),开设相关课堂(15.7%)。为减少互联网对生活方式的不良影响,严格控制学生上网时间(51.8%),监护人的监督(27.9%),制定网上监管制度(17.3%)。

2. 乡村教育:孩子应加强自我管理(61.6%),父母监督(27.8%),教师课件准备更充分(6.6%),杜绝一切网络(4.0%)。关于调查者对网络教学的建议具体情况详见表6,通过卡方检验,不同年级关于促进网络对生活方式的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的措施的认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6 对网络教学的建议

三、讨论

(一)农村留守儿童运用互联网的情况

学生上网(包括每天都上,每周一至三次,每周一次)总频率达75.65%,互联网在日常的沟通、消费、娱乐等方面使用较普遍。上网查找学习资料占36.52%,学生能有效地利用互联网,但也有13.04%的学生会利用互联网打游戏,网络对学生的成长存在安全隐患。

(二)网络对农村留守儿童生活方式的影响

如今社会已经离不开网络,上网的途径及内容也越来越多,大多数留守儿童认为互联网带来很多有利的影响如方便查阅资料,方便沟通等。同时,26.88%的调查者能认识到网络损害青少年身心健康,存在网上欺诈等不良影响。但关于色情暴力、非法交易、邪教传播的认知程度还相对较弱,依次为16.27%、16.44%、13.70%,需要更进一步普及互联网知识。

(三)互联网与乡村教育的联系情况

乡村教育的主要模式为网络与传统联合使用,34.3%的调查者对网络教学特别感兴趣,这对于互联网教学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在对网络教学的建议中,38.3%的调查者认为可以运用更多的网络教学工具,增长见识。同时,52.8%的学生会利用网络完成学校布置的课后作业,关于互联网教育的接受度还需要不断提高。

(四)网络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的影响

网络对教育产生的有利影响,主要包括教学资源丰富,提高学习兴趣。不利影响包括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等,其原因可能是学生对新奇事物的极大兴趣造成其对课堂知识投入不足,其中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三年级对注意力不集中的认知是六年级的0.124 倍,四年级的是六年级的0.217 倍,学生年级越大,认知情况越好,学生注意力更集中。同时为减少互联网对乡村教育的不良影响,41.8%的调查者认为严格控制网络教学使用时长,积极反馈教学的效果,表明很大一部分调查者赞同网络教学的合理运用。17.9%的调查者提到减少网络教学的使用,尽量采用传统教学,对网络的接受程度还需进一步提高。4.0%的调查者认为杜绝一切网络,对互联网教育的认知较片面。

四、建议

(一)学校方面

1.加强宣传,树立正确使用观。由于乡村学校地处偏僻,生活水平低下,部分学生对网络偏见大。学校加强普及并开展相关讲座,如在学校的宣传栏张贴海报,举办安全网络知识竞赛,绘制手抄报等,为当地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使用观。在面对网络欺诈、色情暴力等危险时,采取正确的防卫措施。

2.积极开展,推进“互联网+”教育。目前农村小规模学校地处偏远,交通不便,长期存在缺课程、缺资源等问题,教育质量低下,传统支教、捐赠等仍是杯水车薪。最大化地有效利用互联网教育的积极影响,如借鉴成都七中共享课堂帮助落后农村教育的具体例子,让不同地区的学生享受同等的教学资源,大力发展乡村“互联网+”教育,推动“互+计划”,让互联网助力乡村教育发展[3]。

3.建立规章制度,控制网络教学强度。控制网络教学的使用时长,如制定使用登记表,设置严格的监管制度,积极反馈教学效果。但一味强制性地禁止易激发逆反心理,关键做到健康正确的上网,提升网络教学的可控性。

4.改革创新,引进师资力量。在农村,师资力量薄弱。推动“青椒计划”(乡村青年教师社会支持公益计划),共同解决乡村青年教师在工作、生活中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同时学校环境的不断发展以及政策的不断改革,是优秀乡村教师人员引进的活力源头④。学校应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如更加便捷的网络设备,更丰富的资源。如果能改善设施、提高信息技术使用意识,减少数字鸿沟,"互联网+教育"对于教育公平的前景是乐观的⑤。

(二)家庭方面

1.“互联网+”增进交流。现今,留守儿童一般跟着爷爷奶奶,隔代教育造成情感缺失,孩子易养成孤僻、易怒等性格。得不到根本的爱护和保护,容易造成过度沉迷于网络世界。可通过互联网与在外务工的父母视频、语音等方式,增加与孩子的

交流,培养感情,有利于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

2.严格监督,积极反馈。家庭环境对于孩子的性格,作息习惯等各方面的培养至关重要。同时未成年对许多新鲜事物存在好奇心,缺少控制力,以及辨别是非能力。在部分案例中,发现青少年过分沉迷网络的主要责任在家长。因此,家长自身应起到榜样作用,严格控制自己和孩子上网时间,引导孩子正确使用手机,让其成为学习工具。

(三)学生自身方面

孩子需要加强自我管理,配合学校教学模式,积极反馈生活以及学习上的困扰,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国网民,共同建设绿色健康的上网环境,促进互联网对乡村教育以及生活方式的积极影响。

(四)网络运营商方面

部分游戏开发商为赚取孩子的钱,倾向于设计门槛低,互动性强,奖励诱惑多的网游,有的甚至游戏中添加淫秽、赌博的成分,让一些青少年不能控制自己,因此行政监督部门要落实监管责任,网络运营商应严格遵守法律制度。加强用户身份核实,推动防沉迷系统等措施,强化远程管控。建立严格的规章制度,减少网络信息不真实,色情暴力等不良影响,为学生营造一个绿色健康的网络世界,方便查找学习资料以及观看时事热点等。

(五)社会方面

为消除广大师生对于互联网的芥蒂,定制相应的学习方案引导大家学习,如以政府为主导联合街道办、社区服务中心、新闻媒体等共同参与安全网络知识宣传。同时可以通过全社会的努力将互联网优质教育资源输送到乡村学校,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平衡互联网娱乐与学习。此外,青少年沉迷网络问题涉及到千家万户,事关国家的未来,每个人都应该作为提醒者、行动者,创造良好的网络环境。

注释:

①梁斌.“互联网+ 教育”促进中小学教育均衡发展中的制约因素及对策[D].太原理工大学,2018

②赫国胜,赵玉.中国互联网教育行业面临的挑战与发展对策[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38(01):59- 63

③“互+ 计划”让互联网助力乡村教育发展[J].西部素质教育,2016,2(18):60

④程楠.百人青椒 相约北京——乡村青年教师社会支持公益计划暑期研训营在京举办[J].中国社会组织,2018(15):46

⑤李欣泽,王生云.“互联网+ 教育”对教育公平的影响——以北京手提课对山西两所小学教育扶贫(扶智)为例[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9(01):25- 29+65

猜你喜欢

调查者互联网+儿童
Sample Size Calculations for Comparing Groups with Binary Outcomes
留守儿童
九成人认为作风有改进
多个行业维权成本分项调查显示
——食品餐饮 医疗卫生 互联网金融维权成本最高
德国网购家具业务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