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跨越“ 中等收入陷阱 ” 的中国之策
——基于新发展理念视角

2020-04-17许丽霞

经济师 2020年4期
关键词:陷阱挑战理念

●许丽霞

一、引言

过去几十年里我们追求的经济高速发展已经不再适用于当前阶段,未来我国经济将追求更高质量的发展,朝着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目标前进。但如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仍然是一个需要不断积累经验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也将面临“中等收入陷阱”是否存在,应该如何避免的难题。照搬西方主流经济学理论的一些发展中国家在过去的四五十年里并没有摆脱“中等收入陷阱”,这意味着西方国家在解决贫困,避免“中等收入陷阱”等问题上并没有获得专利,发展中国家迫切需要一套适合自身的发展理念突破发展瓶颈实现可持续发展。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有义务也有责任为世界提供更多的公共产品和方案设计,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更需要警惕“中等收入陷阱”,我们不仅要跨过陷阱更要引领未来发展的方向。本文认为,新发展理念是面对“中等收入陷阱”在中国隐约出现的种种迹象和当前发展产生的来自创新能力不足、环境污染严重、城乡发展不平衡、收入差距增大、逆全球化因素积累等种种挑战的应对之策,同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为贯彻新发展理念提供了有利的制度保障。

二、发展困境:“中等收入陷阱”的提出

(一)含义

世界银行在《东亚经济发展报告(2006)》中提出“中等收入陷阱”,其基本含义是,一个低等收入经济体转变为中等收入经济体之后经济增长停滞,长期徘徊不前甚至出现倒退的局面。根据世界银行给出的最新标准,人均国民年收入在1005 美元以下的属于低收入经济体,在1006 美元~12235 美元之间的属于中等收入经济体(其中低于3955 美元的属于中低收入,高于3955美元的属于中高收入),超过12236 美元的属于高收入经济体。中国目前人均GNI 达到7287 美元,属于中等偏上收入国家。

(二)表现特征

虽然中等收入陷阱通常被认为是一个经济学词汇,但导致一个国家或地区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却不仅仅只是因为经济出现了问题,而且“中等收入陷阱”也不仅仅只是表现在经济上的发展困境,它时常伴随着政治风险和社会矛盾激化等问题出现。

1.经济领域:经济增长缓慢和金融体系脆弱。20 世纪80年代至21 世纪初,巴西、墨西哥等一些国家的GDP 增长率从6.5%以上跌落至2.5%水平。另外,中等收入经济体大多依赖大量的外资流入来推动经济的发展,而国内却没有形成配套的制度安排来协调过度自由化的金融市场,国内资本又向房地产和证券等虚拟经济倾斜,一旦受到国际资本的打压就会引发大规模的金融危机。

2.社会领域:收入差距过大、腐败现象滋生、公共服务短缺严重。拉美国家的收入水平差距较大,使用基尼系数来衡量,这些国家的基尼系数普遍都在0.45 以上。其次,腐败现象滋生也是中等收入陷阱的一大表现,根据透明国际组织发布的“清廉指数”,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国家所在区间集中在25~30 之间。①最后是公共服务短缺问题严重,以拉美国家为例,政府财政不足以支撑在社会保障、社会救济、教育、医疗保险、社会安全、扶贫减贫、就业等领域制定的政策,人民群众特别是社会边缘人群和弱势群体的生活得不到保障,这将导致社会暴力事件增加和社会风气恶化甚至引发社会动荡。

3.精神文明领域:人民幸福感指数低、信仰缺失。马克思曾将其所处时代的工人的劳动称为异化劳动,他认为工人所创造的产品的数量越多,这些产品就越成为一个异己的力量来对抗工人,作为劳动结果的产品异化了,实际上是由于劳动过程中的劳动本身就是异化的劳动,工人在劳动的时候(这个本该把人和动物区分开的东西)并不是感到快乐而是感到无尽的痛苦。而这一现象并没有止步于马克思所处的时代,处于“中等收入陷阱”阶段国家的工人普遍觉得生活压力较大,集体荣誉感不高,更不用提精神自由和精神信仰。信仰迷茫、精神迷失的极端性结果就是绝望和自杀率上升。②

三、“中等收入陷阱”在中国是否存在

20 世纪70年代末我国国内人均GDP 只有300 美元左右,改革开放的头十年,平均GDP年增长率保持在9.5%,在之后的30年里,中国经济快速增长,从世界上的一个贫困大国一跃成为世界第一制造国,成为新型经济体的佼佼者,一次次刷新了中国速度,创造着中国奇迹,可以说中国发展的势头只会增不会减,这让我们对未来充满信心,然而有信心并不意味着可以盲目乐观和自负,2012年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发展速度放缓,发展后劲不足,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中等收入陷阱”问题。本文将中国与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亚洲四小龙”与未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拉美国家进行跨国比较,再将改革开放40年所取得的成就与在此期间产生的一系列问题进行分析,从横向与纵向两个维度出发探讨回答“中等收入陷阱”在中国是否存在的问题。

(一)横向维度:基于SWOT 分析的跨国比较

“中等收入陷阱”更确切地来说是一个统计学现象,什么时候一个国家或地区掉入这个陷阱也没有具体的规定,我们只能通过跨国比较和一些量化指标来衡量中国是否存在“中等收入陷阱”风险。基于SWOT 分析的跨国比较不仅能看出中国比未能跨过“中等收入陷阱”的拉美国家的优势,也能找到比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经济体的不足以及当前和未来阶段我们所面临的挑战和应该抓住的机遇。这样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跨过“中等收入陷阱”,更能把握未来经济发展方向,不断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向更高质量发展的飞跃。通过分析,中国与没有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拉美等国家相比,具有以下优势:一是工业基础完善,中国工业化道路经过不断发展,最后形成了中国特色工业化理论。③二是居民消费潜力大。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我国的消费环境不断得到改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了优质供给的跟进,消费增长的潜力,特别是居民消费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与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亚洲的几个国家和地区相比,中国是一个体量庞大的经济体,这从长期看是一个优势,比如人口大国曾为我们带来的人口红利也是其他国家不能相比的,但也正因如此,中国不可能像某些地区靠一个或几个产业就能支撑起庞大的经济体系,中国只有四个省的财务收支处于盈利状态,为此我们迫切需要产业升级形成足以支撑庞大经济体系的产业群。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已经不可逆转,这比在20 世纪60年代就跨入中等收入经济体行列的国家享受到更多全球化所带来的机遇,为此,中国也进一步提高了对外开放水平,“一带一路”建设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中国为全世界提供的公共产品。但同时我们所面临的挑战也不可忽视,除了传统挑战,中国也面临着来自以美国为主要代表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所谓的“中国威胁论”的挑战,他们宣扬“强国必霸”的逻辑,其目的就是孤立中国,打压中国的发展,站在“美国优先”的立场上,扩大自己的资源版图,谋求世界霸主地位。

(二)纵向维度:基于改革开放40年的实践

1.成就与经验。阿根廷早在1960 就已经迈入中等偏上收入经济体行列,到2018年其人均GNI 是9665 美元,经过58年没有走出中等收入陷阱,巴西经过了48年,哥伦比亚经过了31年,智利经过了整整45年的时间。而新加坡只用了16年,韩国从中等偏下收入变成中等偏上收入经济体用了19年,随后14年的时间经济继续发展一跃成为高等收入经济体。中国在20 世纪90年代末摆脱低贫困陷阱又用了20年的时间从中等偏下收入跻身中等偏上收入行列,这一过程与韩国所经历的时间大体相等,2010年至今,中国仅用不到10年的时间实现了人均GNI的翻倍增长。从1978—2019年,中国GDP年增长率平均超过9.5%,经济总量达到13.608 万亿,稳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并不断缩小与第一大经济体美国(GDP 总量为20.494 万亿)的差距。人均GDP年均增长率超过8.4%,从改革开放之初的156 美元(现价美元),增长到现在的9771 美元(现价美元)。

经济增长的同时,经济质态结构发生改变。第一产业就业人数逐年减少,第三产业就业人数不断增加(具体见图1)。第三产业产值比重到2016年已超过50%以上④,2018年达到52.2%,对GDP 贡献率达到59.7%,我国开始向后工业阶段迈进。

2.问题与挑战。虽然中国经济一路呈现良好态势,在总量上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辩证法要求我们用整体的眼光把握全局,也要求我们用发展的眼光做到与时俱进,因此分析国内外总体形势,识别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巨大挑战有助于我们看清“中等收入陷阱”是否存在的问题以及及时为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找到应对之策。经分析,我们将面临的挑战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图1 近十年我国按三次产业分就业人数情况

(1)发展动力挑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必然要求,其中最关键的是发展动力问题,发展动力决定了发展速度和高质量的经济结构优化进程。我国资本形成总额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贡献率虽保持在30%以上,但却呈现出不断下降的趋势,全要素生产率水平不高,这是目前国家经济更高质量发展的最大挑战。

(2)城镇化挑战。目前我国城镇化率仍然处于快速发展区间,但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显现,各种矛盾集中爆发。2018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228.05 元,而农村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只有14617.03 元,仅为国家年人均收入的二分之一。同时,虽然城镇化率不断提高,但是城镇登记的失业人数也在不断增加,2018年达到了914 万人。如果没有好的就业条件支撑,盲目以人口进入城市作为城镇化水平的衡量依据的话只会导致城镇的状态越来越差。

图2 2012-2017 中国收入分配情况

(3)生态环境挑战。过去几十年的发展使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生态环境压力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重大因素。对此,西方国家提出质疑,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是以消耗全球资源为代价的。虽然这些质疑明显夸大了事实,但我们也不能忽视生态环境问题所带来的挑战,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发展模式并不能为我们带来长久的发展,只会使我们陷入阻碍经济发展与破坏生态环境的恶性循环。

(4)外部环境挑战。目前,整个世界面临的不确定、不稳定因素积聚,世界经济增长动能明显下降,恐怖主义和气候变化等一些非传统安全的威胁给中国带来一个复杂的外部环境。以美国为首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阻碍国际贸易和全球经济复苏,破坏国际经济秩序,给中国带来极大的外部环境挑战。

(5)贫富差距挑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创造了世界减贫史上的奇迹,贫困人口(按国家贫困线衡量)比例从2010年的17.2%减少至2017年的3.1%,但收入差距过大仍然是当前中国社会面临的挑战,我国基尼系数长期处于0.45 以上,这正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重要体现。

中国与拉美国家进入中等收入经济体之后的国内外环境不尽相同,发展模式与发展战略更是具有极大的差异,作为一个人口和经济体量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有能力也有信心实现进一步的发展,就四十年,我国创造的发展奇迹以及从下中等收入跨越为上中等收入经济体的时间而言,中等收入陷阱只是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过程中一个需要警惕的现象,并不是一个严重的灾难更不会影响中国经济发展的步伐。然而,辩证法要求我们看到,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因此我们必须重视这一在统计学上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现象,既不唱悲调也不盲目乐观,过度自信,否则必然会掉入这个“陷阱”。对于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中国给出了新的发展理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确立新的发展理念,用新的发展理念引领发展行动”。

四、新发展理念:“中等收入陷阱”的应对之策

实现经济快速发展是发展中国家面临的主题,但如何实现快速发展却一直是遵循西方的经济发展模式,制度体系和政策设计,发展中国家似乎缺乏一套从本土生长的理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越来越注重自身实际情况,试图突破西方主流经济学的研究体系,从发展中国家本土出发,以政治经济学的眼光,创造旨在解决发展中国家经济问题的发展理念,为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提供应对之策。我们欣慰于改革开放四十年巨大成就的同时也为这四十年年来所产生的矛盾带给我们的挑战而担忧,这些挑战都是“中等收入陷阱”风险在中国的隐性表现。新发展理念是基于我国所面临的这些重大挑战所提出的应对“中等收入陷阱”的根本之策。

(一)坚持创新发展,应对发展动力挑战

中国经济发展的条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供给侧和需求侧的比较优势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在供给侧方面,传统的要素成本低的优势已经不复存在,因此需要通过创新培育新的比较优势;在需求侧方面,长期经济短缺的市场格局已经扭转,需要通过创新驱动和能力提升以适应并引领市场需求变化。⑤目前中国已经具备贯彻创新发展理念的基础,2018年中国PCT 申请数量达到53345,增长9.1%,排名超过日本仅次于美国,研发经费总量也位于世界前列,科研和科技实力不断提升。但是科技实力与科技水平不是同一个概念,虽然我国科技实力不断提升,但是科技对于经济增长贡献率仍然远远落后于美国等发达国家,科技水平对于一个国家产业的转型升级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科技水平的提升培育新的比较优势是我们未来经济发展的方向,因此要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要求,为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需要我们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韩国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建立了一整套系统的知识产权保护相关法律,并且将其提升到了国际标准,这为韩国的技术创新和专利申请提供了法律制度保证和巨大便利。为贯彻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中国还需不断加强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和知识产权保护制度,鼓励社会创新,不断提高创新能力和水平。

(二)坚持协调发展,应对城镇化挑战

中国的城镇化处于加速发展的过程,预计将在2030年达到70%,但同时各种矛盾显现,最主要的就是城市与乡村不协调发展的矛盾。城镇化并不意味着以大量人口进入城市为目标也不意味着构建城乡对立的发展模式。坚持协调发展理念是应对城镇化挑战的关键,协调发展理念的提出,是我国走进新时代,主要矛盾发生转化所提出的新的时代要求,同时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建设所提出的新的历史要求。乡村振兴的滞后性拉大城乡发展的差距,而我们所进行的现代化建设却是城市与乡村的全面现代化,是实现真正的“四化”同步,而乡村发展的农业现代化和总体现代化之间的矛盾是不平衡矛盾的主要表现形式,也是乡村振兴和现代化的短腿和制约因素。协调发展理念要求重视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发展差距,探索乡村振兴新的出路。

(三)坚持绿色发展,应对生态环境挑战

自然环境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社会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环境所提供的资源和条件。环境的困境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困境有着直接的关系,我们所面临的生态环境挑战让我们认识到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绿色发展理念的提出要求我们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近十年,我国对环境污染治理的投资总额持续增加,但保护生态环境就要从源头做起。

图3 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总额(亿元)

日本在二战后的40 多年里,产业结构不断升级,他们所采取的产业政策和环境政策能形成很好的契合,因而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环境状况的改善。⑥因此我们要确保产业结构向环境保护型方向升级更新。

(四)坚持开放发展,应对外部环境挑战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需要中国。面对不稳定的外部环境,只有坚持更加积极主动地实施对外开放战略才能掌握更多的话语权。坚持开放发展理念,要求我们以开放促进改革、以开放促进发展、以开放促进创新。坚持继续扩大市场开放,更加活跃的国内市场是我们经济发展的支撑;坚持进一步完善开放格局;坚持优化营商环境,保护全球各国知识产权,完善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坚持深化双多边合作。

(五)坚持共享发展,应对贫富差距挑战

发展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社会主义国家发展的目标是使每个人都得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使全体人民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不断得到提高,然而过去我们在注重社会财富增长的同时忽视了收入分配不公平的问题。与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韩国相比,中国在收入分配领域存在较大的差距,就以恩格尔系数作为衡量指标,中韩两国相差了将近20%。坚持共享发展,就要构建收入分配和经济增长的良性互动关系,为此,我们应当积极创造有利于改善收入分配状况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模式和有利于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收入分配模式,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状况的改善两者能相互促进,同时应当构建有利于这两种模式发展的制度条件和政策环境。发展中国家只有在谋求经济发展的同时注重广泛分享的社会诉求,只有使经济增长的成果被普遍分享的时候才能实现真正的发展。

五、制度保障: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基础

虽然“中等收入陷阱”主要是以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量化指标来衡量的,但其内在本质还是制度转型困境,没有正确处理好发展与治理这两大内在逻辑关系,使政府失效、市场扭曲/失灵,社会失范同时存在和相互牵绊,以致停留在转型途中。⑦新发展理念的提出为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提供了有效的应对之策,但其贯彻与实施还取决于社会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否完善,是否提供了一个有效实施政策的制度环境。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新中国成立70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40年来,我们所创造的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有效性和国家治理体系的科学性,中国贯彻实施新发展理念,避免和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治理之道就在于在不断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过程中正确地处理好政府和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建立三位一体的协同发展模式,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六、结论

“中等收入陷阱”是世界上很多发展中国家曾经或者现在正面临的发展困境,中国已经从一个贫困大国变成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分析中国是否会面临“中等收入陷阱”问题以及面对可能存在的“中等收入陷阱”风险中国有什么样的应对之策,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未来经济发展的方向,同时也为其他想要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和地区提供参照。本文首先通过跨国比较,找出中国比其他国家的优势、弱势、机会与挑战,其次将改革开放40年的实践中我们所取得的成就和面对的挑战进行分析,可以说未来几年是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几年,我们所面对的这些挑战一旦解决不好就有可能掉入“中等收入陷阱”,导致经济增长停滞和社会矛盾激化。本文从政治经济学角度出发,认为坚持新发展理念是应对“中等收入陷阱”的必然要求,按照新发展理念,我们能更好地应对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种挑战,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而贯彻执行新发展理念需要有利的制度环境和政策实施条件,为此还需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注释:

①②赵磊.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基于工具理性抑或价值理性[J/OL].党政研究,2019(06):1- 14[2019- 12- 08].https://doi.org/10.13903/j.cnki.cn51- 1575/d.20191101.001

③杨宏伟. 马克思主义工业化理论与中国特色工业化道路研究[D].兰州大学,2010

④⑤刘伟.新发展理念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J].中国经济报告,2019(02):11- 15

⑥余晓泓.日本产业结构从环境污染型到环境友好型演变分析[J].上海环境科学,2005,24(04):169- 172

⑦田国强,陈旭东.中国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基于制度转型和国家治理的视角[J].学术月刊,2015,47(05):18- 27

猜你喜欢

陷阱挑战理念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陷阱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
陷阱2
陷阱1
第52Q 迈向新挑战
中医理念的现代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