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孙志诚讲述那92天战“疫”背后的故事
2020-04-17袁琳
▲ 9月12日,国家发改委召开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工作表彰大会,对全委在抗疫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先进个人、先进集体进行表彰。图为孙志诚在会上认真记录。(中国改革报、改革网记者 高弘杰 摄)
众志成城战疫情守望相助克时艰——访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中央赴湖北指导组物资保障组成员、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司副司长孙志诚
2020年4月27日,中央赴湖北指导组物资保障组成员、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司副司长孙志诚结束了在武汉92天的各项工作,离鄂返京。2020年9月8日,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孙志诚被授予“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荣誉称号。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司司长欧晓理这样评价他:英勇逆行、担当重任、统筹协调、大胆创新。
据了解,在武汉抗疫工作的三个月里,孙志诚所在的物资保障组连续超负荷工作,与湖北人民、武汉人民并肩奋战,用行动诠释家国情怀;他们争分夺秒,不舍昼夜,马不停蹄协调各项防护物资;他们日夜兼程、想方设法,仅用3天便实现从“人等床”到“床等人”的重大逆转;他们在攻坚中创新,探索高效率抗疫工作方式,全责对接,实现了抗疫前线的高水平物资保障。
每一份成绩和荣誉的背后,都一定有负重前行的坚守和众志成城的努力。孙志诚和他的“战友”们是如何高效快速地解决物资问题的?又是如何与各方形成合力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的?近日,中国改革报、改革网记者再次采访了孙志诚,听他讲述那92天战“疫”背后的故事。
协同联动 凝心聚力
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将“统筹兼顾”的方法论贯穿始终,形成了步调一致、协同联动的疫情防控局面。国家发展改革委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迅速建立工作机制,第一时间成立工作小组,委社会司、运行局、体改司、评督司分别委派了党员干部,在委党组成员、副主任连维良带领下,深入湖北一线,参加中央指导组物资保障组工作。
2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指出“打疫情防控阻击战,实际上也是打后勤保障战”,充分肯定了物资保障工作的突出重要性。在5月6日的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把物资保障作为中央指导组的三项重点工作之一,给予充分肯定。
▲ 图为孙志诚(右二)和社会司同事们在开会。(中国改革报、改革网记者 高弘杰 摄)
“从抵达武汉开始,每一天都是争分夺秒,不舍昼夜,与时间赛跑,与病毒比快。疫情发展和抗疫的需要不断发生着变化,物资保障组的工作重点也随之调整。”孙志诚介绍,物资保障组的工作主要包括九个方面:医疗防护物资保障、床位保障、医疗设备保障、关键救治药品保障、生活物资保障、援鄂医疗队撤离保障,以及积极推进复工复产、推动医疗物资出口、农产品促销等。
此外,连维良副主任带领物资保障组成员们还创设了“九大战时机制”:每日对接机制、超前订货备货机制、快速反应机制、高效扁平调拨机制、直接委托采购机制、医院直通车机制、全责联络员机制、产品质量监管机制、迅速处理舆情机制。
在谈及成果时,一串串数字孙志诚都准确地脱口而出,“医用防护服从开始的不到7000件到后来的26.7万件,N95口罩从2000只到56.2万只;16座方舱医院,共提供3.4万张床位;我们向救治组提供关键救治设备2191台(套);5天征调50台ECMO,国内征调21台,最快17小时送到;全国陆续抽调到湖北的援鄂医疗队343支,队员累计42600多,无一人感染......”
虽已时隔大半年,但这些数字早已深深印刻在孙志诚的脑海中。孙志诚坦言,除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工信部、国家卫健委等部门之间的通力合作,在重要医用物资和设备的生产、采购和调运过程中,海关、民航、铁路、交通、邮政等方面也给与了超乎想象的支持。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援鄂医疗队24小时内集结,除夕夜“白衣执甲、逆行出征”;10余个昼夜,火神山、雷神山医院拔地而起;广大基层工作者和人民群众众志成城,“群防群治”“联防联控”“外防输入、内防反弹”,迅速在神州大地构筑起一道道坚固防线……
回顾抗疫工作的点点滴滴,孙志诚表示深受教育。这次抗击疫情,坚持全国一盘棋,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集中力量办大事,体现了我们党和国家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展现了我们党和国家无可比拟的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
“四抓一统” 多管齐下
“疫情初期,医用防护物资严重不足,捉襟见肘,特别是防护服、N95口罩等关键防护物资,成了医疗资源突出的‘卡点’。”孙志诚介绍,首先是储备严重不足。医用防护服平时用量很少,国家储备也很少,而当时仅武汉市每天就需要10万件;其次,产能严重不足。当时就算开足马力,全国防护服的日产能只有8万件,N95口罩不足10万只,实际产能更少。每天可供调拨的数量最紧张时国标防护服不足7000件,N95口罩只有2000只。
连维良副主任曾说过一句话,“医护人员都在舍命救人,而我们的责任就是要竭尽全力保护救人的人。”
面对严峻的形势,怎么办?争分夺秒、多管齐下,连维良副主任后来把它概括成“四抓一统”。
一抓复工复产。物资保障组马不停蹄协调当地防护物资生产企业,24小时与后方保持联系,及时衔接省内自产和全国调拨相关信息。“当时正值春节放假,企业复工复产非常难,有的企业出3~5倍的工钱都很难招回工人。防护物资生产企业、原辅材料企业、产业链上下游配套企业都在春节前清空库存、没有备品备货、停止接单。企业的领导层都搬到了厂里,跟工人同吃同住,高管们亲自开车到周边农村工人家里挨家挨户做工作,每天出几百元现金请工人回厂。”
二抓扩能转产。国家通过贷款、贴息、给专项,兜底、配套、给资质的组合拳,千方百计增加产能。物资保障组协调药监局,帮助有实力的企业获得生产资质,按照应急审批程序批准注册申请。国家安排专项资金支持重点生产企业技术改造,又连续出台低息贷款、财政贴息和政府收储三份文件,激励企业增产增供和扩能转产。
2月3日上午,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连维良副主任明确表示,“疫情过后富余的产量,政府将进行收储”。
三抓社会募集。物资保障组通过海关了解各地医疗物资的进口信息,挨个与有关省市沟通,请求支持。例如沈阳市将已经分销到了各个药店的3万件进口防护服紧急收回,发往武汉;上海市进口的2万件防护服,无偿捐助给湖北。
四抓合理使用。一开始医用防护物资紧张,既有总量不足的问题,也有使用不科学的问题,所有岗位都希望用最高标准的产品。“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强调科学使用、合理使用、分类使用,强调按需使用,按功能使用,避免过度使用。”明确了防护服的使用范围、配置标准,解决了大量国外标准的防护服用于非ICU病区的问题,很大程度上缓解了供给压力。
“一统”就是国家统一调配,每日调配,先保一天。物资保障组与湖北省、武汉市建立了物资保障每日对接机制,每日调度、毎日跟踪落实情况、每日解决个案问题;与各省援鄂医疗队、全部定点医院、17个市州政府负责同志建立微信工作群,直接了解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点对点提供精准服务。
“经过这些措施,在一个半月的时间,让武汉实现了防护物资从严重不足到紧平衡,从紧平衡到动态保三天,也就是基本实现了医院和各市州防护物资库存超过3天用量。进一步做到应保尽保,供大于求。3月15日,中央不再从外省调拨,湖北省实现了自主平衡。”孙志诚说。
全责对接 有备无患
1月28日,也就是抵达武汉的第二天,物资保障组便兵分三路,分赴仙桃、咸宁、新洲,采用“一竿子插到底”的做法帮助防护物资生产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孙志诚带领第三组去了新洲,帮两家企业想办法恢复产能。
“其中一家企业没有环氧乙烷灭菌设备,它生产的防护物资需要花4个小时运到蔡甸区去消杀,大大制约了产能的有效释放。因此,这家企业打算自己上一套消杀设备,但上这个项目需要有关部门办理相关手续。”
为解燃眉之急,又不违规操作。孙志诚主动担当,他对这家企业的负责人说,“我来就是给你打包票,帮你把手续完善好。千万不要因为这些手续耽误生产!”此外,他还及时帮助企业协调生产设备、生活物资的跨省运输,协调无纺布、熔喷布、耳带绳等原材料采购,协调银行提供流动资金贷款……
▲ 图为孙志诚正在接受采访。(中国改革报、改革网记者 高弘杰 摄)
紧接着,物资保障组与各省援鄂医疗队、全部定点医院、17个市州政府负责同志直接建立联系,“包产到户”,责任到人,通过这种全责对接的工作方式,大大提高了物资保障水平。同时,还全天候做好与救治组的衔接,全力保障重症收治医院的关键救治设备需求,足量超额配备大流量无创呼吸机、有创呼吸机、呼吸湿化治疗仪、CRRT(连续肾脏替代疗法)、正压头盔、移动DR、ECMO等“重型武器”。
千头万绪的工作,纷繁复杂,随机性、突发性的工作更是接踵而至。孙志诚说,既已担此重任,就要坚决做到不以事小而不为,不以事杂而乱为,不以事急而盲为,不以事难而怕为。“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作的这么多年里,磨练了自己高效快速的统筹协调能力。尤其是面对这种突发事件,更是要做到高站位、敢创新、有担当。一件事一件事盯,一个问题一个问题解决,事无巨细,绝不含糊。”
谈及在协调物资保供过程中,多少的量才是足够?孙志诚说,“在整个抗疫过程中,始终都在强调一句话,就是‘宁可备而无用,不可用而不备’,这是用生命的代价换来的沉痛教训。”
“2月18日,武汉市的在院确诊病例数达到峰值38020人。而我们通过开床行动,使武汉市定点医院和方舱医院的病床规模均达到3万张以上,隔离治疗点的规模达到1万张以上,也就是说,具有医治能力的病床规模达到7万张以上。”
还有医疗设备。例如负压救护车,就是一个突出的短板。转运传染性极强的新冠肺炎患者,用一般救护车会造成新的传染风险。去武汉之前,各省提出的负压救护车需求只有200辆,其中湖北只提出要32辆。但随着疫情发展和抗疫需要,物资保障组先后给湖北协调供应了900多辆。“后来我们协调各种物资保障基本上都是按照所提需求的2倍甚至更多来准备。有些关键设备,比如,心电监护仪、大流量无创呼吸机,湖北提出900台需求,连主任直接要求我按各3000台去协调。”
一开始孙志诚有些想不通,但事实证明,连维良副主任的判断是超前的、正确的,决策是坚决的、果断的。
国际疫情暴发后,意大利、西班牙、英国、美国等国家的病例迅速增长,而呼吸机等关键救治设备却出现短缺情况。“实事求是地讲,武汉的病亡率远低于巴黎、伦敦、马德里、纽约等城市,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得益于救治设备的充足供应和及时使用。我们全部的重症患者都可以用上大流量无创呼吸机,我们准备的呼吸机数量已经超过了重症患者数量。”
“我们不用等患者一条腿迈进鬼门关就可以开始使用创呼吸机,不用等患者两条腿都迈进鬼门关就可以开始使用ECMO。正是因为我们坚决贯彻连主任要求,超前、超量、下狠手,保障医护人员可以拉开架势从鬼门关里抢人,从死神手里夺命。”
▲ 9月8日,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孙志诚获得“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荣誉称号。图为奖章和证书。(中国改革报、改革网记者 高弘杰 摄)
复盘得失,孙志诚认为,加强应急物资保障,一要强化“调”的统筹。构建统一集中的指挥调度体制,加强全社会各类资源的共享共用,提升应急物资保障各环节运行效率。二要提升“储”的效能。以有效抵御第一波需求冲击为目标,强化储备针对性,为后续生产供应的驰援赢得宝贵时间。三要加强“产”的衔接。强化生产动员能力,在储备物资消耗殆尽之前,及时填补供给缺口。四是疏通“运”的梗阻。大疫当头,交通阻断,必须建立高效的应急物流运输体系。
“备豫不虞,为国常道”。面对突袭而来的疫情、波谲云诡的国际形势、复杂敏感的周边环境、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必须始终保持高度警惕,始终做到有备无患、防患未然。
紧密合作 患难与共
这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许多人都走上了抗疫最前线,甚至没能和家人好好道声别,孙志诚也是一样。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孙志诚是家中独子,母亲一直病重,但他仅仅只回老家陪护了两个晚上便毅然主动请缨,投入抗疫战斗。期间,为不让家人担心,他一直瞒着家里。
一边是国,一边是家,孙志诚说,“面对未知的病毒,当然会有畏惧,但面对国家的需要,我不能‘缺席’。作为一名老党员,这样的选择,是一种本能的反应。”
“其实不止是我,面对疫情,国家发展改革委的每一个人都随时准备着,都可以义无反顾、勇往直前。不论是刚进委的年轻同志,还是家里的顶梁柱,甚至是两个孩子的母亲,都主动提出申请要去前线。”孙志诚讲道,“国家发展改革委甚至是整个发改系统都齐心协力、争分夺秒、全力以赴、攻克艰难,全方位地支持着我们在前线的工作,给了我们无穷的力量。他们的责任和担当,是我们能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最大的底气。”
经过日夜奋战,不论是口罩、防护服,还是床位、医疗设备,甚至是滞销的农产品,每一项起初都很被动的局面都被迅速扭转。有人问:发改委就来了这么几个人,到底有什么秘诀能改变这么被动的局面?
孙志诚回答,“秘诀就是我们前后方始终保持密切无间的配合,不仅仅是我们7个人在前线,国家发展改革委的每一位工作者都在‘前线’;不仅仅是我们7个人不分日夜在工作,委内的领导和同事们从春节前就开始不舍昼夜、日夜兼程,每个人都努力克服着不为人知的困难。”
欧晓理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国家发展改革委具有严密的规章制度和纪律,我们的组织力、动员力、战斗力都很强。社会司又是这次疫情防控和各个部门联系最为紧密的司局之一,按照委党组总体部署,司里把疫情防控工作作为当前最重要的工作来抓,“一盘棋”统筹调配社会司党员干部力量,人人领任务、个个扛责任、处处看担当,快速凝聚起联防联控、群防群控的工作合力。
2月中下旬,在武汉的孙志诚出现过一次感冒发烧。“当时我立刻就被隔离了。第一次的核酸检测是可疑阳性,我想可能中招了。夜里,我给老家的一位发小打了电话,拜托他替我照顾父母。”
“一开始是担心母亲的生命安危,现在变成自己要出问题了。不过想想,自己就算为国捐躯了,父母有发小帮忙照顾,也没什么大不了的。”说到此处,虽然孙志诚有点半开玩笑,但眼泪早已止不住地掉下来。
在等待核酸检测结果的3天,委里的领导和同事们不断打电话发信息关心着他。有的同事十分担心,但用词很微妙,表现得轻描淡写;有的同事在得知他三次核酸结果为阴性后,如释重负。“来自委里领导和同事无微不至、润物无声的关怀,支撑着我度过了最艰难的时刻,这也是我后来最怕去触碰的一段回忆。”孙志诚说。
多难兴邦,玉汝于成。这段抗疫历程让孙志诚深切地认识到,强大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是人民生命健康安全的“第一道屏障”,因此,必须要像重视保障交通运输、能源电力等重大基础设施一样,进一步加大对公共卫生领域投入。
同时,要加强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和人员队伍建设,提升应急医疗救治储备能力。还要加大卫生健康领域的科技投入,一件件高水平的医疗器械装备就是每位医务工作者克敌制胜的有力“武器”,要集中力量开展核心技术研发。
“对我来说,从这次抗疫过程中受到的教育,比任何书本、任何活动对我的教育都更加震撼,更加生动,更有说服力。”孙志诚在采访最后感慨地说。
如今,中央赴湖北指导组的成员们都已经回归到各自的岗位上,但是关于疫情防控的后续工作并没有结束。国家发展改革委在持续抓好委内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精心谋划“十四五”时期的目标思路举措,科学编制“十四五”规划,积极构建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中长期协调机制,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而继续奋勇前进着……(作者:袁琳 中国改革报、改革网记者)
(中国改革报 国家发展改革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