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纳米管改性聚脲材料的研究
2020-04-17岳长山王宝柱王伟温喜梅李永岗刘晓文
岳长山 王宝柱 王伟 温喜梅 李永岗 刘晓文
(青岛爱尔家佳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山东青岛 266100)
喷涂聚脲材料因其无溶剂环保、机械强度高、施工速度快等特点,在埋地管道及储罐防腐、军用蒙皮等领域广泛应用[1-2],但要用作军事抗弹防爆材料,除了超高的强度,还需在高速冲击下具备良好的抗撕裂性,常规产品很难满足要求。
碳纳米管(CNT)是一类新型无机纳米管状材料(有单层和多层之分),碳六边形是其主要组成,弯道处则由碳五边形和碳七边形组成[3]。这种材料具有高模量和高强度的特点,其层间剪切强度远高于传统碳纤维,且柔韧性好,和高分子材料的相容性好[4]。本研究对CNT进行改性后加入聚脲体系,研究了改性(原始)碳纳米管种类及用量对聚脲材料性能的影响,以获得力学性能较好的聚脲材料。
1 实验部分
1.1 主要原料
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扩链剂Wanalink 6200,工业级,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聚己内酯二醇(PCL),羟值(112±4)mgKOH/g,工业级,湖南聚仁化工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二乙基甲苯二胺,工业级,苏州湘园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端氨基聚醚(Mn=400),工业级,扬州晨化新材料有限公司;碳纳米管(主要分为单壁、双壁和多壁,单壁管径为0.6~2 nm,双壁和多壁管径为2~100 nm),中国科学院成都有机化学研究所;浓硫酸、浓硝酸,分析纯,市售;N,N-二甲基乙酰胺(DMAC),分析纯,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偶氮二丁基腈(AIBN),分析纯,上海化学试剂厂;丙烯酸,分析纯,山东茂军化工科技有限公司。
1.2 改性碳纳米管的制备
将CNT先后进行羟基化、羧基化和氨基化处理[5],最终得到改性CNT。
(1)羟基化处理:将碳纳米管原料与混酸(浓硫酸/浓硝酸质量比1∶1)按质量比0.1∶100混合,80 kHz超声波处理24 h后,于70 ℃下搅匀,抽滤,水洗多次至滤液呈中性,最后真空干燥。
(2)羧基化处理:向干燥的单口烧瓶充入N2,将0.1份羟基化CNT加入烧瓶,脱水并充入N2,加入100份DMAC超声30 min;再加1份AIBN和1份丙烯酸,在60 ℃恒温水浴中超声5 h,先水洗并真空抽滤,用丙酮清洗并真空抽滤,置于80 ℃烘箱烘至恒重。
(3)氨基化处理:向干燥的单口烧瓶充入N2,将0.1份羧基化CNT加入烧瓶,再次真空并充入N2,继续加入100份DMAC超声30 min,加4份端氨基聚醚,在80 ℃恒温油浴中超声48 h,多次水洗并真空抽滤,再用丙酮清洗并真空抽滤,置于80 ℃烘箱烘至恒重,得到改性CNT。
1.3 制备碳纳米管改性聚脲
含碳纳米管聚脲弹性体配方见表1。
表1 含碳纳米管聚脲弹性体配方
A组分制备:将PCL加入反应釜加热,100~125 ℃、-0.09 MPa条件下脱水1~2 h,降温至50 ℃,随后加入到已有MDI的反应釜中,升温至80~90 ℃反应1~2 h,真空脱水后即得预聚体;之后向预聚体中加入CNT,50~60 ℃超声分散24 h,反应结束后测定NCO含量,合格后出料,过滤包装,制得A组分,其NCO质量分数为18.5%,黏度(25 ℃)为1 200~1 500 mPa·s。
B组分制备:按表1中B组分配方顺序称量原料,依次投入高速分散机中,室温搅拌1 h,利用超声波分散24 h,通过80目滤网过滤包装,制得B组分,其黏度(25 ℃)为1 500~1 800 mPa·s。
制备聚脲弹性体:将A、B组分按体积比1∶1(R值为1.05),使用Reactor H-XP3型喷涂机进行喷涂制样。样片厚度为(1.5±0.1)mm,待试样凝胶表干后,在(23±2)℃环境下养护168 h,进行性能测试。
1.4 性能测试
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按GB/T 528—2009标准测试;撕裂强度按GB/T 529—2008标准测试。
2 结果与讨论
2.1 碳纳米管在聚脲中的分布情况
图1为多壁碳纳米管质量分数为0.7%的聚脲弹性体试样在100倍扫描电镜中的分布情况。
图1 碳纳米管在聚脲弹性体中的分散情况
由图1可以看出,CNT的长度主要在30~180 μm范围内。其中未改性的CNT表面光滑,与聚脲基体之间界限分明,说明原始CNT可能并未参与到聚脲的化学反应中去;而改性CNT与聚脲基体之间的界限比较模糊,说明改性纳米管可能参与了与聚脲的化学反应。
2.2 碳纳米管用量对聚脲力学性能的影响
本组实验考察了碳纳米管(多壁)添加量对聚脲试样力学性能的影响,测试结果见表2。
表2 碳纳米管的添加量对聚脲力学性能的影响
由表2可知,添加原始CNT后,聚脲试样力学性能变差,随着原始CNT含量增加,拉伸和撕裂强度逐渐减小。这是因为原始CNT上没有能与基体材料发生化学反应的功能化基团,因而不存在化学交联和分子间作用,因此与基体的界面结合力较差;另外,原始CNT可能发生了团聚,在基体中产生了局部应力,致使复合材料受力不均匀,容易断裂,拉伸、撕裂强度和伸长率表现为随着CNT添加量增加而不断降低。
与原始CNT不同,添加改性CNT后,试样的拉伸强度和撕裂强度明显高于未添加CNT的。其中,撕裂强度随着改性CNT添加量的增加而提高,拉伸强度随着改性CNT添加量的增加先升高后下降。这是因为CNT本身就具备高模量、高强度,氨基化后它以共价键形式与聚脲结合,因此对聚合物起到了补强作用,使得撕裂强度明显增加。而拉伸强度初始时随着CNT增多而增加,也是因为改性后CNT共价键的结合方式增加了CNT与基体的界面结合力,提高了交联度和分子间作用力;当添加量大于0.7%后拉伸强度降低,则是因为CNT数量过多导致填料聚集造成的。因此CNT添加需适量,本研究中添加量为0.7%时聚脲试样力学性能较佳,达到拉伸强度极大值,与未添加CNT时相比增幅为34.4%。
另外,由表2可知,聚脲试样的断裂伸长率随着CNT用量的增加逐渐降低。这是因为改性CNT表面带—NH2,会与—NCO发生化学反应形成脲键,从而提高基体材料的交联度,而CNT改性复合材料的断裂伸长率随着基体材料交联度的增加而降低,因此其伸长率降低。
2.3 改性碳纳米管种类对聚脲力学性能的影响
本组实验在聚脲中添加质量分数0.7%的不同种类的改性CNT,研究改性碳纳米管种类对聚脲力学性能的影响,测试结果见表3。
表3 改性碳纳米管种类对聚脲力学性能的影响
由表3可知,添加相同含量不同种类的改性CNT后,聚脲试样的拉伸和撕裂强度明显提高,伸长率略有下降,这归因于CNT的补强效果。添加CNT后,聚脲试样拉伸和撕裂强度的大小顺序为:单壁CNT>双壁CNT>多壁CNT。这可能是因为单壁管直径小,相同用量的填料数目多,比表面积大,缺陷少,因此其机械强度较高;而多壁管在开始形成时,层与层之间容易成为陷阱中心,因而其管壁上通常布满小洞样的缺陷,致使聚脲的力学性能相较于单壁管较差[6]。由此可知,由单壁CNT改性的聚脲材料的力学性能要优于双壁和多壁CNT改性的。
3 结论
(1)聚脲体系中加入未改性碳纳米管后性能下降,且拉伸强度随着CNT添加量的增多而降低。
(2)使用改性CNT,材料性能明显提升。改变添加量发现,随着CNT含量增加,聚脲材料拉伸强度先升后降,撕裂强度提高,伸长率降低。
(3)改变改性CNT的种类发现,单壁碳纳米管对聚脲材料力学性能的增强效果优于双壁和多壁碳纳米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