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腰麻及硬膜外麻醉联合应用于产科分娩镇痛的临床研究

2020-04-17刘晓燕

关键词:腰麻硬膜外产科

刘晓燕

(山西省煤炭中心医院产科,山西 太原 030006)

产科作为医院的重点科室之一,其收治的对象以分娩产妇为主。在产妇分娩的过程中,其身心会发生较大的变化,所承受的疼痛相对剧烈,且具有持续性[1]。而很多产妇会因为过度紧张与疼痛难以忍受,而要求转剖腹产,或者产后出现一系列并发症等,危及母婴安全。因此,在当前社会环境下,越来越多的个体开始关注无痛分娩。在当前的医疗环境下,腰麻及硬膜外麻醉干预在产科分娩镇痛的运用较为普遍,且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截取我院接收的分娩孕妇90例作为实验对象,入院时间在2017年02月~2019年02月。对其临床资料加以整理。按照随机分组的原则,将其平均划分为对照组(n=45)和观察组(n=45)。

对照组中,年龄最大的38岁,年龄最小的23岁,平均年龄值(28.34±3.21),初产妇28例、经产妇17例,孕周在36~42周,平均孕周(39.29±2.41)周;

观 察 组 中, 年 龄 介 于2 2 ~3 9 岁, 平 均 年 龄(28.17±3.52)岁,初产妇30例、经产妇15例,孕周在36~42周,平均孕周(39.18±2.45)周。

本次研究中所涉及的产妇均保持规律的产检,符合单胎头位、宫缩正常,具备分娩镇痛的相关标准[2];产妇无其他严重的妊娠合并症与器质性缺损,无麻醉禁忌症;产妇及其家属对本次研究知情,自愿参与。

从两组产妇的年龄、孕周等资料来进行分析,统计值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在两组产妇宫口开到3 cm后,采取镇痛措施。

对照组采取硬膜外麻醉。取产妇第2~3腰椎间隙作为穿刺点,行硬膜外穿刺,并置入导管。选用国药准字为H42022076的芬太尼022mg、国药准字为S20100456的罗哌卡因10 mg。用生理盐水进行稀释至100 mL后,再进行给药,首次给药6 mL,根据产妇的疼痛状况进行药物加用。在宫口开至9 cm后,用药剂量在8~10 mL。

观察组采取腰麻及硬膜外麻醉,取产妇第2~3腰椎间隙进行硬膜外穿刺。然后置入腰穿针,再对蛛网膜下腔进行穿刺。直到有脑脊液流出,并将其进行清理后。以罗哌卡因(0.2%1.5 mL),在穿刺针置入硬膜外导管后,将其固定。取产妇平卧位,并以蛛网膜下腔注射的方式进行给药,持续在40 min内给药。然后,与对照组进行同等用药。

1.3 评价指标

对两组产妇的麻醉起效时间、麻醉药物用量、分娩中第一产程与第二产程时间等指标进行记录。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 果

从两组产妇的麻醉起效时间、麻醉药物使用剂量、平均产程时间来进行统计。统计值<0.05,即差异明显,且以观察组占优。详见表1、表2。

表1 两组产妇的麻醉起效时间与麻醉药物用量比较

表1 两组产妇的麻醉起效时间与麻醉药物用量比较

组别 n 麻醉起效时间(min) 麻醉药物用量(mg)观察组 45 3.42±1.34 9.78±4.23对照组 45 10.92±1.44 19.38±6.52

表2 两组产妇的产程时间比较

表2 两组产妇的产程时间比较

组别 n 第一产程时间 第二产程时间观察组 45 227.39±102.34 32.82±4.52对照组 45 287.34±112.56 48.57±7.23

3 讨 论

分娩作为女性角色重要转变的一个过程,其会对个体带来剧烈且具有持续性的疼痛,进而使得产妇身心受到双重的折磨。而在当前对于无痛分娩这一概念的重视度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医院也在运用不同的镇痛方案来达到该种目的,以希望保证女性分娩安全。同时,在疼痛得以舒缓时,产妇的大脑皮层中枢神经调控功能更好,子宫收缩得到恢复,盆底肌肉较为放松,胎儿胎头下降与宫口扩张的关系保持平衡,自然产程也会得到缩短 。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的麻醉用药量相对较少、起效更快,既能够最大程度缓解产妇的疼痛,又能够降低药物对机体的影响,保证母婴安全。

综上所述,在产科分娩镇痛中,对产妇运用腰麻及硬膜外麻醉联合干预,镇痛效果较好,麻醉用药剂量减少,且药效发挥较快,能够缩短产妇的分娩时间,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腰麻硬膜外产科
剖宫产产妇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临床麻醉效果研究
硬膜外分娩镇痛对催产素引产孕妇妊娠结局的影响
腰硬联合麻醉与持续硬膜外麻醉应用在全子宫切除术中的作用
国产钢丝加强型硬膜外导管对行TURP术老年病人硬膜外置管成功率的影响
BOPPPS教学模式在产科护理实训课中的应用
产科麻醉中腰硬联合麻醉的应用探究
规范化护理告知在产科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
不同浓度左旋布比卡因腰麻与老年混合痔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关系
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的麻醉处理
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在子宫肌瘤切除术中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