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CT和Gd-EOB-DTPA DCE-MRI诊断肝脏局灶性病变的价值对比*
2020-04-17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放射科海南海口570311
1.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放射科(海南 海口 570311)
2.海南省海口市中医医院放射科(海南 海口 570203)
贾乃龙1 王松海2 李传资1
我国为肝脏疾病发病率较高的国家,且随着近年来饮食结构及生活习惯的改变,肝脏疾病患者也逐年增多[1]。肝脏恶性病变具有较高的致死率,明确诊断、及时治疗对肝脏病变患者预后非常重要[2]。故探寻一种诊断价值较高的检查方法,提高早期肝脏病变检出率,有其必要性。多排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T,MSCT)为目前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但MSCT可产生辐射损伤,使其应用受到一定限制[3]。钆塞酸二钠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gadoxetate disodium 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Gd-EOB-DTPA DCE-MRI)则可利用肝胆特异性对比剂Gd-EOB-DTPA鉴别肝细胞病变情况,且无辐射刺激,临床接受度较高[4]。基于此,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我院6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肝脏局灶性病变患者临床资料,评估MSCT及Gd-EOB-DTPA DCE-MRI对其诊断价值,以探寻诊断肝脏局灶性病变的有效检查方法,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2018年9月我院6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肝脏局灶性病变患者临床资料。纳入标准:术前行MSCT及Gd-EOB-DTPA DCE-MRI检查者;年龄为18~75岁者;临床资料完整者。排除标准:检查前行放化疗、介入等治疗者;对比剂过敏或禁忌者;伴心、肾等重要器官功能障碍者。68例肝脏局灶性病变患者男性55例,女性13例;年龄40~66岁,平均(53.14±10.27)岁;病灶直径0.7~6.1cm,平均(3.84±0.76)cm。
1.2 方法①MSCT:指导患者检查前禁饮禁食6小时,且在检查前0.5小时饮水1~1.5L;使用64排MSCT扫描仪(美国通用电气公司)行全肝平扫及增强扫描,设置扫描参数,管电压120kV,电流180~210mA,层厚5mm,层间距5mm,多平面重组层厚与层间距为1.25;增强扫描对比剂使用碘普罗胺注射液(生产企业: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规格:100ml/62.34g,批准文号:J20100030),注射剂量为95ml,注射速率3~4ml/s,利用高压注射器注射;检测腹主动脉阈值达150Hu,开始肝动脉晚期扫描,延迟30s静脉期扫描,扫描时间3~5s/次,且在每次扫描时指导患者屏气,以减少呼吸伪影。②Gd-EOB-DTPA DCE-MRI:使用3.0T超导磁共振扫描仪(德国西门子公司)检查,12通道相控阵列线圈,扫描范围自膈顶至双肾下极;平扫参数如下:FSE T2WI TR2500ms、TE104ms、矩阵277×384、FOV36×36mm、层厚5mm,T1-vibe抑脂 TR4.6ms、TE2.0ms、翻转角12°、矩阵256×512、层厚3mm;并在T1-vibe抑脂平扫基础上予以Gd-EOBDTPA肝动脉、门静脉、平衡期动态增强扫描及延迟期肝实质扫描,对比剂予以Gd-EOB-DTPA(生产企业:德国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规格:0.25mmol/ml,批准文号:H20120288),注射计量0.025mmol/kg,注射速率3ml/s,后注射20ml浓度为0.9%生理盐水冲洗导管;注射Gd-EOB-DTPA后18~23s(动脉期)、45~50(门静脉期)、120s(平衡期)分别行三维容积内插屏气检查(3DVIBE)扫描,参数为TR4.87ms、TE 2.35~2.48ms、矩阵167×256、FOV36×36mm、层厚2.5~5mm;并分别延迟5min、10min、20min、30min作轴位延迟扫描,于延迟20min、30min时加斜冠状面扫描。
1.3 统计学方法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使用t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表1 68例肝脏局灶性病变患者病灶情况
表2 MSCT与手术病理结果比较(枚)
表3 Gd-EOB-DTPA DCE-MRI与手术病理结果比较
表4 2种检查方法诊断价值比较
图1-4 均为同一患者术前影像学图像。图1-2 为MSCT图像;图3-4 为Gd-EOB-DTPA DCE-MRI图像。
2 结 果
2.1 68例肝脏局灶性病变患者病灶情况68例患者经手术病理共检出病灶228枚,其中恶性病灶182枚(79.82%),良性病灶46枚(20.18%),详见表1。
2.2 MSCT与手术病理结果比较228枚病灶中,MSCT对恶性病灶诊断准确170枚(93.41%),对良性病灶诊断准确36枚(78.26%),共诊断准确206枚(90.35%),见表2。
2.3 Gd-EOB-DTPA DCEMRI与手术病理结果比较228枚病灶中,Gd-EOB-DTPA DCEMRI对恶性病灶诊断准确180枚(98.90%),对良性病灶诊断准确40枚(86.96%),共诊断准确220枚(96.49%),见表3。
2.4 2种检查方法诊断价值比较2种检查方法对肝脏局灶性病变患者良恶性病灶诊断的特异度、阳性预测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MSCT诊断的灵敏度、阴性预测值及准确率均低于Gd-EOB-DTPA DCE-MRI(P<0.05);见表4。
2.5 病例分析王某,男性,41岁,经手术病理证实为弥漫性肝转移瘤,经术前MSCT检查,发现肝右叶动脉期结节状轻度强化灶,病灶大小为8mm×10mm(图1),而肝实质动脉期未发现强化病灶(图2);经术前Gd-EOB-DTPA DCE-MRI检查,发现肝右叶大小不等结节状低信号灶,病灶直径均≤10mm(图3),肝实质则可见弥漫性大小不等结节状低信号灶(图4)。
3 讨 论
MSCT具有较好的空间分辨力,而在占位性病变诊断中较为常用,但也存在辐射损伤等缺点,且软组织分辨率不及MRI,对小病灶诊断准确率较低[5]。故对于较小的局灶性病变易出现漏诊等现象。DCE-MRI为MRI常规序列的补充,可应用对比剂药代动力学特点,动态评估强化全过程及信号增强特征,在局灶性病变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6]。另外,Gd-EOB-DTPA是一种靶向MRI对比剂,可被正常功能肝细胞摄取,特异性聚集于正常肝实质及有功能肝细胞局灶性病变中,鉴别肝脏良恶性病变效果显著[7]。但临床对诊断肝脏局灶性病变的最佳影像学检查方法尚未统一。因此,本研究就MSCT及Gd-EOB-DTPA DCEMRI对肝脏局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展开分析,以提高其检出率,改善我国局灶性肝脏病变的诊治现状。
本研究结果显示,MSCT对肝脏局灶性病变患者病灶诊断准确率为90.35%,其中恶性病灶诊断率为93.41%,良性病灶诊断准确率为78.26%。提示,MSCT诊断肝脏局灶性病变的病灶性质存在一定的漏诊、误诊现象,且对良性病灶诊断准确率不高。考虑此结果与MSCT软组织分辨率不高,直径<10mm的病灶可在MSCT图像上不显示,而肝硬化结节、肝细胞癌等良恶性病变均存在小病灶,造成MSCT漏诊有关[8]。然而,Gd-EOB-DTPA DCE-MRI诊断肝脏局灶性病变的病灶准确率高达96.49%,其中恶性病灶诊断准确率98.90%,良性病灶诊断准确率86.96%。说明,Gd-EOB-DTPA DCE-MRI对肝脏局灶性病变病灶性质的诊断准确性较高。分析其原因可能与DCE-MRI具有较高的组织分辨率,对直径<10mm的病灶也能清晰显示,避免漏诊;且利用Gd-EOB-DTPA的肝细胞特异性,鉴别功能异常的肝细胞,而具有较好的良恶性辨别能力有关[9]。
除上述结论外,本研究还发现,MSCT诊断的灵敏度、阴性预测值及准确率均低于Gd-EOB-DTPA DCE-MRI。这也表明,Gd-EOBDTPA DCE-MRI诊断肝脏局灶性病变具有更高的诊断价值。这也与Gd-EOB-DTPA对比剂的肝细胞特异性及DCE-MRI的组织高分辨率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有关。
综上所述,Gd-EOB-DTPA DCE-MRI与MSCT均能辅助确诊肝脏局灶性病变的病灶性质,但Gd-EOB-DTPA DCE-MRI灵敏性及准确性更高,而具有更高的临床使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