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大学生痛经的中医治疗体会
2020-04-17翟华玲
翟华玲
(南阳师范学院校医院,河南 南阳 473000)
痛经是妇女经期、经行前后出现的周期性小腹疼痛的症状,患者可伴有腰骶部疼痛,严重时剧烈疼痛引起患者晕厥。痛经是年轻女性中非常常见的病症之一,据报道其发生率在30~80%左右[1]。西医将痛经划分为原发性痛经与继发性痛经,前者指的是生殖器官无器质性病变出现的痛经,当前尚不明确其病因与病理生理基础,女大学生痛经以原发性痛经为主,部分患者严重疼痛,对正常生活、学习均造成严重影响。现对女大学生痛经的中医治疗体会进行总结,介绍如下。
1 本虚标实是痛经的病机
《景岳全书•妇人规》记载“经行腹痛……有因气虚”,笔者以为,痛经的本在于虚,标在于气滞寒凝,女大学生肾气不足,禀赋素弱,天癸初至,或脾胃虚弱,冲任气虚血亏,非经期时,冲任气血平和,此时致病因素尚无法引起子宫、冲任气血不足或气血瘀滞,因此平时无疼痛;行经前后,此时血海充盈,由盈转溢,气血盛实而骤虚,冲任、子宫的气血变化较平素急剧,此时容易受到各种致病因素的干扰,在此期间过度劳累、情绪搏动或涉水感寒,将造成冲任、子宫气血运行不畅,机体无法疏通调达而造成痛经。
2 痛经治疗应从经前、经期、经后着手
2.1 重视经前预防
经前预防要求女大学生平日注意不要涉水、冒雨,少食用寒凉、辛辣、刺激食物,经前、经时注意避免剧烈运动或过度劳累,将保暖措施做好,预防受寒。同时,社会环境变化的当前,生活节奏加快,人们的压力普遍较大,女大学生面临着就业的问题,容易造成心理压力增加,其焦虑、紧张情绪较为严重,心理压力的增加也会造成痛经的发生率增加,女大学生应注意保持心情舒畅,平日注意进行心理疏导;经前提前服用理气散寒、益肾补血的药物。
2.2 经期治疗
女大学生的经期中医治疗关键在于,针对痛经的病机特点,给予调理冲任、补肾养血、理气活血化瘀、稳经散寒的治疗。当女大学生因痛经而求助于治疗时,其痛经症状表现均较为严重,寒淤较为严重,因此对其进行治疗时,主要给予大辛大热的药物治疗以温通阳气,给予活血化瘀药物治疗以止痛化瘀,从而促使阳气四布,血海得温,淤血消散,经水畅行则疼痛自然缓解、消失[2]。
2.3 做好经后巩固
月经干净后,患者的腹痛消失,但是其小腹时常有空虚感,腰骶部时常自感酸痛,常见神疲乏力的症状,因此有必要给予经后巩固治疗。选择具有益肾、养血、暖宫的药物进行治疗,从而促使胞络充足,气血调达,巩固疗效,避免痛经再次发生[3]。
3 病例分析
患者女,2019年4月24日以“剧烈腹痛3小时余”为主诉就诊于某校医院,患者3小时余前表现出下腹疼痛坠胀的症状,喜暖,伴有出冷汗、面色苍白的症状,正处于经期,经量少,色黯,可见小血块。询问经期,经期规律,12岁初潮,3年前经时饮冷水后出现行经腹痛,之后每次行经均表现出腰部酸痛不适、下腹部坠胀疼痛的症状,痛时喜暖。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紧。中医诊断为寒凝血瘀证痛经,以温经活血止痛为治则。给予少腹逐淤汤加减治疗:给予桂枝、炮姜、小茴香各6 g,五灵脂、蒲黄各9 g,川穹10 g、川牛膝、延胡索、赤芍、当归各15 g。共7剂,每日1剂加水煎煮,分为早晚取汁温服。方中川牛膝饮血下行,延胡索、五灵脂、蒲黄化瘀止痛。赤芍、川穹、当归活血养血,小茴香、炮姜、桂枝温经散寒,全方共奏散寒行血之效,子宫、冲任气血调和则疼痛自止。7 d后复诊,患者月经已经干净2 d,下腹部坠胀感、疼痛均明显改善,基本无症状,此时患者表现为:倦怠,腰腹部微痛,睡眠可、纳可,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给予温肾养血法治疗以巩固疗效,给予益肾调肝汤加减治疗:益母草、艾叶、白芍、续断各9 g,乌药、巴戟天、杜仲各12 g、熟地、当归各15 g,菟丝子20 g。共7剂,隔日1剂,水煎温服,早晚1次。方中益母草活血调经,熟地、白芍、当归滋阴养血,艾叶、乌药暖宫散寒,菟丝子、续断、杜仲、巴戟天补肾。全方具有补充肾气的效果,使阴血充沛,子宫、充分得到气血濡养。同时嘱患者平素注意禁止食用寒凉饮食,外出时避风、寒。之后患者月经来潮时,经量、经色、经质正常,疼痛显著减轻。
综上所述,女大学生痛经的病机在于本虚标实,中医治疗时从经前预防、经期治疗以及经后巩固三方面着手,能充分发挥中医治疗疾病安全、有效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