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师音乐学专业视唱音乐会教学策略与实践探索
2020-04-16张斌
摘要:视唱音乐会是视唱练耳教学实践中的重要内容,在我国高师音乐学专业教学中已经开展。本文针对视唱音乐会的改革方法、内容、实践效果以及存在问题进行探索,提出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视唱音乐会 高师 改革方式 实践探索
视唱练耳是音乐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之一,也是高等师范院校音乐学专业学生的专业必修课,通常安排在大一和大二两个学年,共四学期的学习时长,学分修满为8分。随着视唱练耳教学理论的创新、教学实践的发展,特别是要求体现与中小学教师培养的需求进行对接,各音乐院校对视唱练耳学科也越来越重视,在学习过程中大大增加了教学实践环节的分量,视唱音乐会就是在这样的教学理念指导下应运而生的。
视唱音乐会是视唱练耳考试方法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注重在学习中的实践过程的重要环节。它的目的是通过多种形式的演唱方式如单声部弹唱、多声部小组唱、多声部混声合唱、节奏训练甚至加入各种形式的中外乐器,辅助学生进行舞台表演,最终获得对演唱作品的完美阐释。选择的作品内容多样,包括中國古典作品、外国经典作品、流行音乐、重唱、合唱、室内乐、交响乐等。学生还可以在已有的作品基础上进行自主编创,在编创、排演的过程中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一、改革创新方式
(一)教学模式创新
将分班上课变为分级上课,由于学生的专业不同,对视唱练耳学习的要求也不一样,高师音乐学专业学生的音乐学习经历不同,根据专业要求可以分为声乐类、键盘类、理论与作曲类、民乐类和西洋乐类等不同级别,分级上课,分级达标。
(二)教学方法创新
运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将语言和动作融入音乐中,依靠自身的语言和动作完成多声部节奏训练。①运用柯达伊教学法的读谱和手势训练方法对学生进行多声部节奏训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把全身各器官都参与到视唱练耳的训练中,头、手、脚、胸、肩部协调一致,能够获得较好的感觉和效果。
(三)教辅设备创新
当前,越来越多的视唱练耳教学辅助系统被开发出来,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以及微信、QQ等平台进行辅助,学生的听觉训练、视唱作业等都可以运用多媒体及视唱练耳的教学软件,通过此类高科技产品进行学习。
(四)考试方法创新
视唱实践音乐会是视唱练耳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期末考试不仅是视唱面试和听音笔试,更重要的是提供给学生上台表演的机会,通过完整作品的理解和阐释做出评价。
二、改革的主要内容
(一)视唱音乐会与其他音乐会最大的区别是不唱歌词,全场唱谱表演
视唱音乐会的曲目选择非常广泛,而且不受作品的体裁限制,不管是声乐作品、器乐作品,还是单声部或多声部作品,都可以用来进行表演。只用唱名do、re、mi、fa、sol、la、si来演绎所有作品,偶尔也可加入一些母音或拟声词,如:a、u、i、da、ba、dong等。
(二)表演形式与其他音乐会的区别是一只手拿谱子,另一只手划拍子
根据作品的节拍划的拍子与指挥的手势一致,锻炼了学生的眼、口、手高度结合的能力,为学生以后的合唱指挥课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曲目的选择难度系数较高,突出了多声部的演唱能力
视唱音乐会上表演的作品大多为多声部音乐作品,音乐会选择的曲目多为技术含量高、有训练价值的、涵盖音乐发展各时期不同风格的作品。不仅有声乐作品,还有大量的器乐作品,器乐作品往往难度系数较高,体现了学生在课堂训练中打下的良好基础,用人声来表现器乐作品体现了学生的二度创作能力。
(四)演唱形式多样,风格多元化
音乐会演唱形式采用清唱、单声部弹唱、多声部弹唱、重唱及合唱等。不同时期各种题材、体裁、风格的单声部和多声部作品,作为视唱练耳教学各阶段的内容进行展示。
(五)教学空间大大延伸
视唱音乐会将视唱练耳的课堂教学空间延伸到了排练厅与音乐厅,将以教师为主导的课堂讲授与练习,转为教师指导、学生集体创编与自主排练、演出的教学实践形式,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三、实践探索尝试
视唱音乐会的参与对象以音乐学专业的学生为主,在学生的选拔上本着所有学生都要参与的原则,每个学生必须参与一首作品,能者多劳,学生可以用多种方式参与视唱音乐会,声乐专业的主要进行演唱,键盘专业的可以进行弹唱或伴奏任务,民乐或西洋乐专业的可以在适当的作品中根据需要加入管弦乐器或打击乐器,增加作品的丰富性,甚至根据作品内容可以加入舞蹈等。笔者以所教的师范院校音乐学专业学生为主,2010—2018年,每两年一次,共进行了四次视唱实践音乐会的尝试,并得出一些经验。
2012级视唱音乐会共21首作品,分中国作品和外国作品两大部分。其中中国作品5首,外国作品16首,共八个板块。分别为开场曲、西方复调作品、弹唱、西方古典主义作品、西方民族主义作品、中国作品、视唱风格表演、终曲。学生展示了中外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作品。作品声部有单声部、二声部、三声部、四声部、八声部等。演唱形式有独唱、二重唱、三重唱、四重唱、女声小合唱、男声小合唱、混声四部合唱,大合唱等。
2014级视唱音乐会共18首作品,其中,巴洛克时期作品3首、古典作品1首、浪漫作品4首,弹唱2首,中国作品2首,现当代作品5首,游戏音乐1首。作品声部有单声部、三声部、四声部、五声部等。演唱形式有独唱、女声小合唱、男声小合唱、混声四部合唱等。
四、教学创新效果
(一)视唱音乐会的实践极大地补充和延伸了传统教材的内容和教学方法
课堂上除了使用传统教材以外,还给学生增加了大量课外经典音乐作品的视唱练习,通过教材的补充和音乐会的展示,将作曲技能、表演技能、视唱练耳技能等手段有效地结合起来,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视野,提高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参与热情,有效地活跃课堂气氛,教师对课堂形式亦可进行灵活多样的教学安排。
(二)视唱音乐会展示了教学方法与教学形式的创新
笔者与合作者申报的课题“视唱练耳技能实验教学改革”和“视唱课考试方法改革”就是在实践探索的过程中产生的。这种创新打破了课堂教学的陈旧观念,运用灵活的形式和风格多样的表演,将课堂所学的知识通过舞台获得对作品更直观、更艺术化的感受,也让表演者体验到了一种成就感,同时让听众了解视唱练耳教学的基本内容和教学过程。
(三)在演出形式上增加了学生的弹唱作品
弹唱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一种具体表现,要求学生边弹边唱,对学生的手、眼、嘴的联动协调能力是一种考验,演唱的同时还要兼顾声音的处理,音量控制,达到了预想的效果。
(四)在作品选择上增加了学生的创作曲目
鼓励学生自己创作作品,并担任作品的排练指导,学生自己选择曲目的同时也会对曲目进行改编和创作,排练和演出学生创编的曲目既能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又能激发其他学生学习的兴趣。
(五)增加了教师上台示范表演的环节
由指导教师和学生组成人声合唱团配合进行视唱表演,突出指导教师的示范作用,作品选择上用多首作品串联,包括中国作品和外国作品,风格差异也较为明显,并具备一定的难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五、存在的问题
通过几次视唱音乐会的实践,笔者也发现了一些不足和缺憾。
(一)选择作品方面
在选择作品方面大部分都是外国作品,外国视唱作品资源非常丰富,根据不同时期可以选择不同风格的作品,甚至可以以某一时期为专题开一场音乐会,比如巴洛克时期视唱音乐会,古典主义时期视唱音乐会等。但是中国民族风格的作品显得特别缺乏,优秀的作品就更稀少,另外,中国民族作品的风格也不好掌握。
(二)作品的难度系数方面
学生的音乐素质有限,比较高难度的作品比如多声部复调作品,现当代音乐作品在排练上都比较困难,难度系数低的作品又不能展示水平,合适的作品不多。有的学生只能从网上购买一些流行音乐作品诸如阿卡贝拉等用来排演。
(三)学生的创编能力方面
学生的创编能力有待提高。许多作品难或易其实都可以进行改编以符合选择作品的要求,但是学生的创编能力有限,往往不能对作品进行高水平的改编,会自主创作的更少。
视唱实践音乐会是视唱练耳教学实践中的重要环节,也是视唱练耳课程考试方法的改革内容之一,虽然现在还存在诸多问题需要解决,但这种实践在视唱练耳训练中是必不可少的内容,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提高自主创、编、演的能力,符合高师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需要。
注释:
①姜秦丰:《论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大学视唱练耳教学中的运用》,《北方音樂》2019年第3期,第118页。
参考文献:
[1]王晓燕.音乐教师教育专业视唱音乐会教学实践探索[J].音乐时空(理论版),2012(08).
[2]白翎.展示教学成果的一种独特形式——视唱音乐会述评[J].艺术探索,2002(06).
[3]姜秦丰.论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大学视唱练耳教学中的运用[J].北方音乐,2019(03).
(作者简介:张斌,男,硕士研究生,山东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传统音乐)(责任编辑 刘月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