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行为地图法及KANO模型的老年人睡眠产品设计研究
2020-04-16周祺刘雨薇
周祺 刘雨薇
摘要:通过行为地图法和KANO模型兩者优化用户需求分析,探究老年人睡眠产品设计中的创新与应用。文章将引入行为地图法进行用户需求分析,运用KANO模型将用户需求按期望类型排序。结合需求排序完善功能设计。基于用户需求分析,结合老年人用户特点完成睡眠产品功能需求的分类及排序,完成以老人用户需求为中心的整套设计调研及方案输出。为将来老年人睡眠产品系列设计提供了研究方向和解决途径的参考。
关键词:KANO模型;行为地图法;睡眠产品;睡眠检测;老龄人群
中图分类号:TP39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20)03-0087-03
引言
人口老龄化是一个社会发展的毕竟阶段,但由于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行,我国丧偶且子女不在身边的独居老人数量也不断增多,城市生活的独立性等特点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独居老人在生活上孤立无援的状态,增加了该类人群在夜间睡眠时遭遇危险的可能性。
现有睡眠产品从整体上来看可分为两类,可穿戴类和不可穿戴类产品,穿戴类主要集中在智能手环或手表类产品。非穿戴类则有用于床铺的睡眠追踪器,智能床垫和从入睡方面入手用于制造睡眠环境的睡眠灯等。由此可见睡眠产品载体样式繁多但缺乏针对性,结合老年人生理心理需求的睡眠产品设计较少,无法帮助老年人快速地建立对于新产品的使用认知。
行为地图法及KANO模型分别由伊特尔森及狩野纪昭提出,行为地图法最早运用于建筑设计中联系空间环境及时间分析行动数据进而得到用户需求,而KANO模型则是用于用户需求分类进而提高用户满意度的工具,此次将二者结合,对老年人睡眠产品的用户需求设定评价体系,为后续的老年人睡眠产品设计提供参考。
一、理论研究背景及框架
(一)研究背景
1.行为地图法的定义:行为地图最早于1970年由伊特尔森等研究人员提出并发展,主要用于记录个体行为和建筑环境的各部分联系的一种方法,现发展为选取特定的人群记录其日常行动生活范围,析其时间及空间脉络,整合并挖掘其行动数据,从而分析得出用户需求的一种方法[1]。
2.KANO模型的定义:KANO模型最早由东京理工大学的教授狩野纪昭提出的关于对用户需求分类和优先级别排序的工具,是根据产品和用户间的关系把用户需求分为基本型、无关型、期望型、兴奋型和相反型这几个方面,且根据这几个方面来改进产品提高客户满意度和进一步满足客户需求,如图1所示[2]。根据KANO模型得出用户初始满意度后,为了更准确地定位用户需求满意度,往往会结合QFD模型,带入KANO因子,使用另一个变换函数用以修正用户初始满意度,具体使用流程如图2所示。
(二)研究框架
老年人睡眠产品从用户需求出发,功能,使用形式,造型形式都会对消费者产生一定影响,不同的需求会干扰他们对于产品的倾向度,消费者对于不同需求的重要度的排序,了解用户人群对产品需求的想法,进而辅助后一步的设计实践,是此次研究的主要部分。具体流程如图3所示。
首先通过行为地图法调查老年人睡前的行动轨迹,将行动轨迹按时间轴划分为行为路线,由行为路线罗列出老年人的睡前行为,根据其行为分析用户需求,再利用KANO模型将其按照A、M、O、I不同需求类型分类,计算出用户初始满意度值,再带入QFD模型引入新的变化函数,以修正用户初始满意度得到用户满意度值及用户需求优先级的排序。
二、模型构建及应用
(一)基于行为地图法的老年人睡眠产品需求分析
以老年人睡眠为主体,将睡眠行为按时间轴分为睡前,睡时,睡后三条行为线路。分析三个时间段内老年人的行动特征,然后分析整合为其睡眠需求。根据三条时间线及行动分析可整理出十项老年人睡眠产品需求,其结论如图4所示:
(二)基于KANO模型的老年人睡眠产品需求分类
1.计算用户初始满意度值:将通过行为地图法整理分析出的十项用户需求进行编号为:CR1睡眠监控,CR2起夜吃药,CR3智能交互,CR4突发救助,CR5语音互动,CR6定时关闭,CR7灯源问题,CR8使用便利,CR9助眠功能,CR10夜视功能。
基于这十项用户需求制作老年人睡眠产品调查问卷,然后找到对应的人群分别在互联网,养老院和小型社区进行调查问卷发放,共计六十份。
其中互联网回收有效问卷23份,养老院回收有效问卷18份,小型社区回收有效问卷9份,共计回收有效问卷50份。调查人群中,男士28位,女士22位,分别占比56%与44%。涵盖年龄层从48岁到74岁。男女比例均衡,涵盖老年人年龄层较为广泛。从调查问卷分析可知大部分目标人群对于睡眠问题及睡眠产品有一定的了解,但对智能睡眠产品了解不多。
按照KANO模型的计算规则,根据调查问卷结果,将十项用户需求按照A(兴奋型需求)、M(基本型需求)、O(期望型需求)、I(无差异型需求)分为四大类。
然后再依据最大隶属度原则对用户需求进行分类确定需求的最终分类类型,初步统计结果如表1:
然后可以根据A兴奋型需求、O期望型需求和M基本型需求在四类需求中所出现的频率确定用户需求分类的结果,分别根据三种需求在调查问卷中的所占比可以计算出用户满意度S和用户不满度D,以公式表示为式(1),然后可据式(2)计算出用户需求的满意度Ti[3]。
根据表一的统计结果,结合式(1)与式(2)得出用户的初始满意度Ti,计算结果如表2所示:
根据表2所得到的用户需求满意度Ti用向量表示为:
由此将各项用户需求满意度值按重要程度排序为:
2.计算顾客需求满意度:为了更详尽地得出用户需求数据,得到初始满意度后,还需进行进一步调整,基于国内外对KANO模型数据的研究【5】,从中得出一个新的变换函数用于修正原始改进率。提出的初始变换函数公式为:
式中:IRo——初始改进率,计算公式为:
Si为用户当前满意度,So为用户目标满意度,当前满意度和目标满意度均基于KANO问卷调查表,请每位用户按照1-5为需求的满意度打分,满意度从1到5递增。
KANO因子为用户需求分类参数,一般对于无差异型,基本型,期望型,兴奋型需求分别表示为0.5,1,1.5,2。
根据初始变换函数可求出顾客需求满意度,具体计算公式为:
式(4)所得数据通过向量表示为:
通过表1可知,在用户需求中,属于兴奋型需求A的有:CR2,CR4,CR5;属于基本型需求M的有:CR6;属于期望型需求O的有:CR7,CR9,CR10;属于无差异型需求I的有:CR1,CR3,CR10。然后将A,M,O,I顾客需求的分别赋值为2,1,1.5,0.5,结合式(3)与式(4)进行计算。得出调整后的顾客需求满意度数据后,整理如表3所示:
结合表3所得数据,调整后的用户需求满意度以向量表示为:
由此将各类需求按满意度排序,优先级为:
三、模型运算数据分析
(一)用户需求优先级分析
优先级排序如图5所示,在用户优先级排序中CR2起夜吃药,CR4突发救助,CR7灯源问题为优先级最高的三项用户需求,为了使睡眠产品更加贴合城市独居老人需求,首先满足其CR7定时关闭,CR9使用便利,CR2起夜吃药三项功能。在满足这些需求后,CR9助眠功能,CR6定时关闭也属于用户需求中可以顺带考虑的功能型需求,CR3智能交互与CR5语音功能则排在十项需求的最后两位,在设计中尽量规避或不以这两项为重点需求设计。
(二)结合用户特征的用户需求优先级分析
1.用户特征:独居老年人睡眠问题在生理上表现为睡眠碎片化,且由于身体机能的衰退,夜间新陈代谢的减缓易造成病痛难以入眠,心理上则表现为在夜间比有人陪伴的老人更易感到孤单无援。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对事物的认知和对信息的接收处理能力也随之衰弱,他们比年轻人更难接收新鲜事物甚至会产生抗拒心理。
2.分析用户需求优先级:由于老年人在夜间更易导致病痛复发,而起夜吃药处于用户优先级最优先的位置,此结论符合老年人的生理特征,消费者对于老年人夜间急救类药物更便利的取服有着迫切的需求,直接影响到老年人夜间的睡眠保障。
由于城市独居老人相较于其他类型的老人的孤立性与特殊性,夜间发生危险但由于无人发现导致威胁生命的事故频发,所以突发救助也是老年人睡眠产品消费者较为关注的功能,如何为老年人提供一个更安全安心的睡眠环境,也是影响消费者的重要因素。
由于老年人身体机能的退化,眼睛的敏感性也强于年轻人,因此灯源问题也成为优先级较高的因素,如何保证老年人夜间起夜时不被灯源带来的骤盲所带来的危险困扰,安全的使用过程,成为消费者对于老年人睡眠产品价值的又一重点判断,如图6。
根据这三项需求可进行功能细分结合老年人产品设计原则,进而得到此次老年人睡眠产品的设计原则:1.产品需结合老年人认知特性,降低认知成本,提高老年人对于产品的接受度。2.解决由于夜间视线并造成的取药困难等一系列危险问题。以及当危险事故发生时老年人求助需求问题。3.解决灯光骤亮及开关难寻所造成的安全隐患问题。
结语
根據行为地图法得出用户需求,再根据KANO模型算法得出用户优先级进行排序,得出结论:在用户睡眠行为分析出的十项睡眠需求中,起夜吃药,突发救助,灯源问题是三项消费者所关注的核心因素,在后续的设计开发过程中应该被重点关注及考虑,由此可见对于老年人夜间睡眠安全性的考虑对于提升产品品质及消费者满意度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行为地图法与KANO模型结合的老年人睡眠产品设计流程的可行性得到了检验,通过这两种方法的结合对于整理了用户需求间的逻辑关系,并对用户需求进行了整理分类及优先级的排序,相关结果有助于后续进一步进行对老年人睡眠产品的开发与调研,有助于后续的进一步完善与开发。对以用户人群需求为导向的老年人睡眠产品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基金项目:虚拟仿真教学中心建设(201702175023);智+文创实验室(201801131006)。
参考文献
[1]鲍欣宁.叶俊男.曹文灏.基于用户体验睡眠健康产品设计探索与实践[J].设计,2017,19:102-103.
[2]贺雪梅.曹廷蕾.宋宁.等基于用户需求细分的产品形态群化设计[J].图学学报,2017(05):689-694.
[3]许懋琦,曹亚苹.从用户体验角度浅谈APP的文案设计[J].设计,2016(11):56-57.
[4]古悦.解读褪黑色素[J].中国食品,2016(2):1000-1085.
[5]朱建春.基于老年人认知特征的智能产品设计解读[J].工业设计.2018(08):145-146.
[6]叶俊男.杨超翔.徐子尚.面向设计类专业的G-magic虚拟现实实验室的建设探索与实践[J]设计2017(262):140-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