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组织变革理论的创业生态体系构建研究

2020-04-16

关键词:双创创业者发展

(1.上海交通大学 党委宣传部,上海 200240; 2.中国人民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北京 100872)

自英国生态学家亚瑟·乔治·坦斯利爵士(Sir Arthur George Tansley)于1935年首次提出生态系统(ecosystem)概念,认为生态系统是涵盖多种生物体及与其相关的环境的集合以后,形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组织管理理论受其影响,在上个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末发展出组织生态概念,并将其应用于创业研究与实践中,进一步提炼出了创业生态系统(Entrepreneurship Ecosystem)构念。创业生态系统是由创业主体及其生存与发展所处的创业环境共同构成的,交互作用、相互依存、协同共生的动态、平衡系统[1],其具有丰富的内涵,可满足不同阶段、不同业态、不同团队的创业需求,构建差异化的动态创业培育模型,培养创新人才,激发创业增长,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目前学界关于创业生态系统的概念及理论研究日趋丰富,但在解决中国情境中的实际问题时仍面对诸多困境,如何使既有理论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实践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提供理论基础和智力支持,有待后续研究的持续完善[2]。从组织变革视角聚焦创业主体、环境活动及活动的相互作用,基于高校、产业、政府等多方共建的方式构建创业生态系统,明确其核心要素、运作机制以及发展策略,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创业生态环境特征分析

一直以来,创业对解决大学生就业、科学技术创新、企业转型和升级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3],不仅如此,创业本身可以带动社会良性发展,创造新的经济增长计划,整合人力资源,优化社会生产要素配置。与成熟企业相比,创业企业所处的生态环境更加复杂、动态,往往缺乏稳定的消费群,尚未建立品牌效应,资金流动紧张,在市场竞争中容易处于劣势,失败比例较高[4]。在中国情境中,完善创业生态系统建立,能有效解决创业成功率较低的问题[5]。聚焦创业生态系统和组织变革理论的内涵,分析创业生态的环境特征,是讨论创业生态系统运行机制建设,研究设定创业生态系统发展策略的基础。

(一) 创业生态系统范围延展

创业生态系统通常指由一系列相互作用并对创业产生有效促进作用的主体和要素的集合,其最终目标是产生可创造新价值的创新,包括创新型创业、创业企业高速发展以及创业型就业等[6]。创业生态系统的核心理念是创业和创新,即探索新产品、新服务生产、开发和评估的机会的过程。传统的创业生态系统观点多关注高成长性的新创企业,随着研究的发展,创业生态系统理论的外延逐步扩张,同时关注成熟组织中的创新型创业和成长导向型创业活动。创业生态系统认为创业发生于由相互独立的要素组成的社群中,关注对创业活动产生促发作用或约束作用的环境,从系统性视角联结创新和创业研究。

(二)创业生态系统结构多元

创业生态系统由多方参与的复杂多层结构组成,微观层面个人的工作和生活满意度有助于产生创业倾向,中观层面相关组织的工作为创业提供帮助,宏观层面的政策支持、市场前景、基础设施等保障了创业活动的开展。创业生态系统各要素在不同创业阶段具有特定的重要性和功能定位,为创业者提供支撑。作为由创业者和资源要素结成的创业网络,在不同创业阶段发展演化的复杂系统,创业生态系统动态模型可分为核心层、要素层与汇聚层三个层次,其中,核心层为创业者本身,要素层为创业生态系统的资源要素,汇聚层为不同创业阶段的交互方式[7]。

(三)创业生态系统变革发展

组织变革与创业有着紧密的联系。组织变革的第一个阶段便是创业阶段,在该阶段企业创立者凭借创业精神与能力有效开展组织业务。不仅如此,组织变革常常被创业组织作为创业实践的管理手段,在组织的创业转型阶段更是发挥关键作用的环节。创业生态系统构建的过程中也存在丰富的组织变革活动,同时组织变革也推动着创业活动的发展。一方面,企业行动往往依赖于组织变革与设计,包括对新市场、产品、技术等要素的开发等;另一方面,创业生态系统的构建很大程度上依赖变革活动的支持,如创建新的组织路径和流程、打破当下组织结构的变革等。主动实施变革的组织可以保持较为持久的先发优势,从而先于市场发展,推动环境向有利于自己建立竞争优势的方向发展,组织变革“适应—选择—发展”成长模型同样适用于创业情境[8]。

创业生态环境分析为创业生态系统构建提供依据与基础。在范围上,创业生态系统的外延不断延展,不仅涵盖新创企业,也包括成熟企业中的创新创业活动。在结构上,创业生态系统呈现多元化特征,各类主体和资源要素在不同阶段具有相应的功能定位。在发展上,创业生态系统持续变革演进,参照“适应—选择—发展”的成长模型进行发展。

二、创业生态系统运行机制构建

科技的发展进步、经济的转型升级以及教育改革的深入,对创业生态系统的构建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构建完善创业生态系统运行机制,为创新知识植入、创业能力培育和创新人才培养提供支撑[9]。以组织变革理论为基础,分阶段、多维度地进行创业生态系统发展战略设计(如图1)。在适应阶段,通过感知和分析内外部环境,识别创业生态系统所面临的机遇和风险,培养创业者的基本素养,以提升环境适应力;在选择阶段,针对环境分析结果,构建递进式创新能力培育机制,为创业项目选择适合的发展方式;在发展阶段,关注创新创业孵化,提升创业生态体系运作实效,确保创业者和创业企业获得稳定的成长。创新创业生态体系应当确立符合科学规律、阶段特征的规划目标,构建“教育—实践—孵化”联动的运作机制,从技术、服务、模式以及资源等方面提出持续发展策略。

(一) 创业教育:深入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

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是满足社会发展需求,支持双创发展的重要基础。第一,在教育理念上,把创新创业教育作为提升高等教育质量的内在要求,将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目标由未来企业家拓展至具有创新创业精神与能力的人才。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开展跨学科创新人才培养,推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第二,在课程设计上,创业课程教学是创业教育最重要的载体,而创业课程体系是创业课程教学的基础与核心[10]。持续推进课程培养方案改革,完善“通识课—基础课—专业课”的课程体系建设。通识课模块的目标主要激发创意思维和创新意识,初步构建创业知识学习框架,提供前沿资讯信息。基础课程模块主要是夯实创业所需的基本技术知识与素养。专业课程模块为学习对象提供适合其专业基础及创业意向的定制化课程套餐。第三,在理论研究上,充分发挥高校、科研机构研究基础及学科优势,以问题导向为原则,以双创理论研究有效引领双创教育、指导双创实践。探索建立创业案例库,关注行业发展动态,分析企业面临问题,完善中国情境下的双创科学理论发展。依托相关双创研究中心及实验室,推进双创智库平台建设,加速形成一批扎根实际的理论研究成果,为地方政府、双创园区、创业企业提供决策咨询建议。

(二) 创新实践:构建递进式创新能力培育机制

在增强理论知识储备的基础上,通过实践体验、情境模拟加以磨练,让创新种子选手成长为优秀创业者。第一,完善创新培育机制,构建“学习—实践—见习”的递进式培养模式。结合个体的特长和兴趣,紧密依托相关科研机构的科技资源与人才优势,形成以卓越的科学研究带动拔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氛围。推动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的有机协调,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体验深度融合。基于学生需求与特质,提供合适的创业见习机会。第二,推动创新中心建设,打造开放式、系统化的创新实践场。在功能设计上,可以分为创新工作区、创新服务区和创新互动区等模块。创新工作区为创新人才提供将创意转化为实际产品和服务的空间,以制造类创新工作区为例,让实践者可以根据创意尝试设计制造相关产品[11]。创新服务区主要提供实践必需的设备物料以及支持服务。创新共享区主要是一个提供交流讨论、信息发布和项目演示的平台。第三,合作共建实践基地,依托园区、高校、企业的合作基础,积极开拓多方联动的创新创业基地建设模式。通过共建联合实验室、合作开发课程、共建创新项目等方式鼓励学科交叉创新。一方面,充分发挥高校的教育资源,开设创新实践类课程,传授前沿理论知识以及行业发展动态信息。另一方面,面向企业实际需求,设立创新合作项目,针对实际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完成项目目标,提升实践能力。

(三) 创业孵化:打造全过程覆盖双创孵化链

针对创新与创业割裂脱节、技术创新与市场需求难以统一等问题,构建贯穿“创新—创业”的孵化链条,打通创新教育与创业实践相协同发展的通路,关注创业孵化进程中的关键问题与资源需求,构筑全过程贯通融合的创业生态系统(如图2)。第一,在创新孵化方面,构建创新孵化体系,联动创新实验室和专业实验室,鼓励潜在创业者参与前沿科学探索,将创业实践与科研实践、工程实践、商业实践等紧密结合。引导创新项目由竞赛导向转变为市场导向、从以创意为核心过渡到以技术导为核心。通过多层次、多样化的竞赛与实训平台,如各级创新大赛、创新训练营等,对创新项目进行检验评价,选拔出具有创业潜质的创新团队和项目。第二,在双创贯通方面,以创新孵化体系为基础,通过构建基于“创业工作室—创业实践区—创业园区”的中介机制,覆盖从创新项目研发直到成功创业的全过程。创业工作室主要为创业项目团队提供研发和产品设计所需的资源,并为团队对接专业技术导师、行业导师,并帮助项目市场化。创业实践区主要为创业项目提供试运行场景,包括场地、资金、服务等。创业园区则为拟成立公司的创业团队提供系统的创业服务支持,助力创业项目成长。第三,在创业孵化方面,构建覆盖创业全过程的孵化空间,引育并举建设综合型及专业型孵化器,为不同阶段的创业者提供合适的平台和个性化服务,提高创业孵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以组织变革理论为基础,构建多层次的创业生态体系模型,以创业者为核心,以“适应—发展—选择”为战略导向,设计创业生态系统运作机制。深入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创新教育理念,加强课程设计,开展理论研究。构建递进式创新能力培育机制,注重创新能力培养,推动创新中心建设,建设创新实践基地。打造全过程覆盖双创孵化链,优化创新孵化体系,坚持双创贯通,打造创业孵化空间。

三、创业生态体系发展策略研究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明确了“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我国的创新主体呈现系统性、多样性特征,既需要实现基础前沿研究突破,也需要不断地探索创新创业,促进重大创新技术和成果的涌现。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创造的良好发展环境,最大限度释放全社会创新创业创造动能,需要制定创业生态体系发展策略。本研究建议从四个方面推进:通过推动技术发展、创新和转移,引导科技成果向新业态转化,加速积聚全社会创新创业动能;通过搭建多层次多方位的创业支撑平台,加速创新能力孵化,全面转化全社会创新创业动能;通过科学构建“共生—互生—再生”的创业生态体系,平衡群体关系和未来发展,持续发展创新创业动能;通过善用开放红利,导入多元资源,优化利用创新创业动能。

(一)技术创新策略:依托科技成果转化催生新业态

科技成果转化是创新创业的重要动力来源,要引导科研工作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更加紧密结合,为支撑经济发展转型升级提供源源不断的助力。第一,在制度规范上,进一步完善科技成果转化相关制度,完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制定并落实针对职务发明管理、知识产权申请、技术入股等关键问题的规范性配套文件,为科研成果转化提供政策依据及方向指引。第二,在运作流程上,设计完整的流程与通道,打造知识产权服务线上、设备开放服务运营等平台,对内构建衔接各相关方的创新创业平台,对外对接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市场。第三,在资源整合上,统筹科技成果转化布局规划,建立政产学研合作体制机制,聚焦区域重点产业的高新技术发展,推动技术集成创新,加快推进技术转移,引领未来新兴产业发展。

(二) 系统服务策略:共建创新创业支撑平台

通过多方合力整合资源要素,构建服务支撑体系,将创新能力通过创业机制转化为生产能力,是双创工作的核心要点之一。第一,推进平台构建,共建多方位、多层次的创新创业支撑服务平台,充分发挥高校、政府、企业等各主体作用,在有一定基础上探索创新创业园区建设,探索实现园区的高效运营,构建灵活而高效的协作机制。第二,提升孵化能力,注重创业孵化综合能力提升,在关注创业团队培育的同时,也注重创业孵化平台的成长与适配,形成各类孵化器及专业服务机构协同为创业者服务的开放式生态体系。第三,丰富服务内容,在工商税务、投资融资、知识产权等服务基础上,为创业者提供包括住宿、餐饮、交通等配套支持。通过线上线下平台联动建设,为创业项目申报、入驻、孵化等关键环节提供助力。

(三) 异质发展策略:构建“共生—互生—再生”体系

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创业生态系统,需要满足以下特征:结构的异质性、关系的整合性和发展的协同性。第一,丰富结构异质性,基于跨界思路引入多样的合作伙伴,建立立体化的创业生态圈,以功能优化为目标有计划地丰富生态系统构成,提高系统的共生化程度。第二,强化关系整合性,关注系统内各部分联系程度,在吸引更多成员加入的同时,促使生态系统中各单位的参与感和交互性持续提升,进而激发系统的互生化状态。第三,提升发展协同性,着眼长期的价值创造及价值共享,实现参与方的共同发展。从整体规划协调,平衡“个体—组织”间的协同,关注“现在—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创业生态系统在发展的过程中,需要注重个体与组织、现在与未来之间的平衡,实现价值的再生化创造。

(四)资源支持策略:持续导入多元支持资源

第一,组建混合式导师队伍。依托各参与方的人才资源。建设包括专业讲师、创业导师和创投导师的混合式导师队伍,从创新技术实现与转化、创业项目孵化到创投资源整合等多方面给予创业者指导与支持。第二,贯通科技人才创业通道。充分发挥科技工作者的创新潜力,为不同层次、不同领域科技人才提供科技合作、国际交流的机会,拓宽青年科技人才职业发展通道及价值实现渠道。第三,导入国际化创新资源。创业生态系统应当围绕智能制造、文化创意等方向,与国外高校、跨国企业等开展合作。一方面,通过先进的课程设置及教学方式加强专业知识学习,帮助创业者了解相关产业概貌和最新动向,另一方面,强化创业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升在相关行业领域的创业实效性。

综上,从技术、服务、模式、资源四个维度制定创业生态体系发展策略。在技术创新方面,依托科技成果转化催生新业态,完善相关制度和流程,深化资源整合。在服务支持方面,推进服务平台建设,提升创业孵化能力,丰富多元服务内容。在发展模式方面,构建“共生—互生—再生”的创业生态体系,提高结构的异质化程度,强化关系整合,促进协同发展。在资源导入方面,通过混合式导师队伍、科技人才通道和国际化创新元素,持续引进丰富多样的双创资源。

猜你喜欢

双创创业者发展
郭江涛:一个青年创业者的“耕耘梦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高淳区以侨联双创基地 助推“双创”孵化成长、孕育未来
“双创”浪潮方兴未艾
圆梦星之火,助力“双创”加速跑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让创业者赢在起跑线上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互联网创业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