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梅力更召庙“燃灯节法会”蒙语诵经仪式音声考察

2020-04-16马琳杨玉成

内蒙古艺术学院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法会灯节经文

马琳杨玉成

(1,2.内蒙古艺术学院音乐系,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10)

梅力更召建筑群建于公元1677 年,是一座藏传佛教寺院。梅力更召自一世葛根(住持)迪努瓦主持佛事以来,和该召庙(蒙古族藏传佛教寺庙)一世法王乌格力贡达来一起,把梵、藏文经书编译成蒙古文经书,并且在当时推行蒙古语诵经,用蒙古语举行法会。后来在清政府和西藏佛教上层阶级的双重压迫下,曾经在蒙古地区用本民族语言诵经、召开法会的一些寺庙相继被迫关门或者专用藏文诵经。但是,梅力更召坚持了下来。时至今日,只有梅力更召庙依然坚持用蒙语诵经,用蒙语举行法会①。

梅力更召每年会在农历的十月二十五日举行“燃灯节”法会,该法会被称作“燃灯节”法会原因为:蒙藏地区佛教寺院的佛教徒家庭都燃灯纪念宗喀吧大师的功德,所以大家称这一日为“燃灯节”②。宗喀吧大师是格鲁派的创始人,是蒙藏佛教中颇有造诣的佛学大师,在蒙藏佛学界享有很高的声誉,被誉为“第二佛陀”③。2018 年12月2 日(农历十月二五日)为纪念宗喀吧大师圆寂599 周年,黄教寺院都会举行纪念宗喀吧大师的法会,梅力更召庙也不例外。这一天以供灯、吃素食、念诵祈祷经文为主为众生消除障碍和业力。笔者在2018 年12 月有幸对梅力更召庙燃灯节仪式程序、音声及其行为进行实地考察。

一、燃灯节法会仪式实录

燃灯节法会举行之前,召庙内的师傅们已经开始忙碌起来,法会上要供奉千份贡品是燃灯节法会的一大特点,师傅们需要准备千盏酥油灯、诵读了10 部经文,分别是《心经》《皈依经》。早课时有信众会走到喇嘛师傅的面前布施给每位师傅香油钱,祈求佛祖千朵花、千碗水、千粒果和千份用酥油和莜面混合制成的面供(音译:baling)。除此之外喇嘛师傅们还准备了炒米、果条等贡品。寺庙内还准备了供信徒使用的酥油灯,分为大号、中号和小号三种。信徒可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选择购买酥油灯。以下表格是燃灯节法会一天的流程。(见表1)

表1

(一)早课

1.召集(6:00)

两位喇嘛在大雄宝殿门口,一人吹白海螺号一人敲击大锣,两相交替轮换三次后,喇嘛与众信徒陆续在大雄宝殿门口面对面站成两排。在大雄宝殿的门口唱诵《宗喀吧大师悲愿颂》后,喇嘛师傅们缓步走入大雄宝殿。进入大雄宝殿以后喇嘛们与众信徒跪拜佛祖后按照自己的职位依次入座。通常等级最高的活佛首先入座其次是翁泽(经头),随后师傅们才会逐一落座,等喇嘛师傅们全部落座后信徒才会落座以示尊敬。

2.早课(6:15-8:00)

僧众们认为,早课是继承佛教的传统修持方法之一,早晨是一天生活和工作的起始,“朝暮不轨,犹良马无缰”,故佛教徒以朝(警觉)暮(省忏)念诵作为自身修持之规范,同时念诵经文可以坚固僧人每天“依法为师”,以佛教的清规戒律来约束自己④。在开始诵读经文的同时,寺院内的服务僧会将弥勒佛脚下摆放的两盏大型酥油灯点燃,早课时众信徒与喇嘛师傅共同诵经,除固定诵读的《心经》《皈依经》《》三部经文外,每天早晨会更换不同的经文来供奉佛祖,当天早课保佑平安、健康等,喇嘛师傅会用经书轻点信徒的头表示赐福。

3.早茶(8:10-9:00)

寺院的早茶是具有蒙古族特色的早茶,早茶有奶茶、炸果条、酥油、奶酪等。喇嘛师傅与众徒众共同喝早茶,早茶过后喇嘛师傅与众信徒回到大殿继续经文的诵读。

4.诵经(9:10-12:00)

早茶过后大雄宝殿门前响起了象征集结的白海螺号声,喇嘛师傅和众信徒缓步走至大雄宝殿门前,喇嘛师傅在殿前面对面站成两排在诵读了《宗喀吧大师悲愿颂》后缓步进入大殿,进入大殿后喇嘛师傅们与众信众依次落座并开始诵读经文,上午共诵读了

5.午餐与午休(12:10-14:20)

燃灯节法会的餐食以素食为主,午餐有炒青菜、豆腐汤等素食,喇嘛师傅与众信徒共进午餐,在开始吃饭前喇嘛师傅们与众信徒会将手里的碗端至额前在诵读一段经文后便共同进餐。午餐结束后喇嘛师傅和众信徒进行午休为下午的经文诵读作准备。

6.诵经(14:30—16:00)

下午14:20 分在大雄宝殿的门口吹响了象征集结的白海螺号,喇嘛师傅们和众信徒缓步进入大殿,盘膝而坐开始进行下午的诵经仪式。下午共诵读了7 部经文分别是诵读完这七部经文后众信徒和喇嘛师傅、活佛在大雄宝殿以及后殿内开始摆放酥油灯,在大雄宝殿外的灯房中也摆放好了1000 盏酥油灯,待酥油灯全部摆置好以后,活佛和喇嘛师傅们开始共同诵经,在诵读《》经文时,由萨仁朝鲁师傅站在大殿门口,手中托举着由莜面捏制的形制贡品,待师傅们诵经到一半时萨仁朝鲁师傅便端着形制贡品走到大殿外,将形制贡品放在召庙的四周,笔者在燃灯之前询问了召庙内的喇嘛师傅革命,革命师傅说:“这些形制贡品都是供奉佛祖的,放在召庙的四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寓意着四面八方迎神”。

图1

图2

图3

7.燃灯仪式(17:00-18:30)

晚上17:00 燃灯仪式正式开始,由活佛手持圣香点燃后殿弥勒佛脚下的第一盏酥油灯,喇嘛师傅们和众信众手持圣香开始点燃围绕在殿内的酥油灯,殿内1000 盏酥油灯看很快被点燃,待酥油灯全部点燃后,喇嘛师傅们盘膝而坐开始诵读经文

二、燃灯节法会仪式音声与行为研究

图4

1.燃灯节法会仪式音声研究

仪式中的“音声境域”(ritualsoundscapes)内“听得到”的声音主要包括“器声”和“人声”两大类音声。仪式中由“人声”组成的音声境域,包括各种程度的近似语言、近似音乐、似念似唱或似唱似念、连唱带哭或连哭带唱的音声⑤。

谱例1

《宗喀吧礼赞》旋律性较强,是唱诵的部分,属于仪式音声中“近音乐”的部分。全曲曲调悠扬,节拍在4/4和5/4拍之间转换,曲子中多用到三度、四度跳进,节奏多为附点节奏、和较为平缓的四分音符。这一部分在唱诵时喇嘛师傅神情严肃,大殿内回荡着悠扬的曲调经文的内容和含义主要表达的是对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吧大师的赞颂,经过“沙德”调整后的唱诵旋律曲调更加悠扬,节奏规整集体唱诵不仅能供奉佛祖也能让仪式更具仪式感。

第二部分是密咒的部分,这一段的经文以念诵为主,在一个音上面持续的念诵,经文的内容是梵语直译成蒙古语诵读的密咒,笔者不再这一部分作详细的描述。这一部分的曲调在一个音上反复进行,诵读语速较快,是“人声”中近语言的部分,喇嘛师傅们语速极快,没有停顿的诵读。笔者了解到,所谓“密咒”是一种咒语,咒语在诵读时可产生不同的效果,有净化场域的咒语、有超度时使用的咒语,在诵读咒语时必须神情严肃不能受到外界的干扰,在诵读咒语时是不能停顿的。详见谱例2

谱例2

第三部分是供奉佛祖时唱诵的带有手势的经文,手印表现的是贡品的意思,这一段经文的唱

谱例3诵主要表达供奉佛祖,请佛祖赐福于众生。见谱例3

这一段带有手势的经文,其手势的含义主要表达的是“八供养”,每一个手势代表的是一样贡品,用不同的贡品供奉佛祖。在这段经文中旋律中多用到二度级进和三、四度的跳进,旋律起伏较为平稳,乐曲节拍使用了混合拍子,乐曲节拍在4/4 拍和4/5 之间来回转换,这段曲调配合相应的手势反复唱诵共反复7 次直至结束。

在此次法会仪式展现中一个重要有机因素是仪式过程中的各种“音声”行为(其中包括一般用意的“音乐”)。作为仪式行为的一部分,“音声”对仪式的参与者来说是一个增强、延续、扶植和辅助仪式行为及气氛的重要媒介和手段⑥。在整个经文的诵读中,第一部分庄严而肃穆,是赞颂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吧大师的唱诵部分,通过赞颂宗喀吧大师辅助仪式行为和烘托仪式气氛,让喇嘛师傅及众信徒更加尊敬和敬仰宗喀吧大师。第二部分整体语速较快,是由梵文直译成蒙古语的密咒部分,领经师手持金刚杵铃在句末摇响金刚铃,对前来参加法会的信众及天下苍生进行法力的加持,起到增强仪式的作用。第三部分是唱诵供奉佛祖的部分,这一部分经文带有手势,手势表示与之相应的贡品。通过这一部分的唱诵,既表现对佛祖的供养,又展现仪式所呈现出的延续性。也正是有这部分经文的唱诵,为我们展现仪式的隆重与庄严,而在信徒中一部分跟着喇嘛师傅一起诵读,一部分则双手合十双腿盘坐,安静的听讼经文。

2.燃灯节法会仪式行为及意义

张良从老师说:仪式是一种生活方式;仪式是一种文化表达;仪式是一种理论;仪式是一种实践⑦。笔者通过参与调查梅力更召燃灯节法会,对张良丛老师这段话有了深刻的理解,在燃灯节法会上笔者了解到,信徒们通过法会中的仪式,学习佛教教义使他们的精神世界更加丰富,通过参与仪式约束他们自身不良行为,改变他们原有的生活方式。来寺院参加法会的信徒通过仪式学习佛教文化、传播佛教教义使佛教文化得到更大的发展。在这些信徒中,有一部分人能熟练的诵读经文,在诵读带有手势的经文时会同喇嘛师傅做出相应的手势,图中这些手势带有不同的意思,表示八种贡品代表八供养通过音声和手势供养佛祖,祈求佛祖消除自己的障碍和业力。详见图5

图2

按照图片中从左至右的顺序,这八个手印分别代表水、水、花、香、灯、涂、食、乐八种手印,这八种手印与仪式音声同步进行,在对佛祖音声供养的同时,也是喇嘛师傅同信众通过这种仪式行为,以求得内心的祈愿。信众通过参与仪式寻求聆听内心的“声音”,每一个参与仪式的人内心“声音”都有不同,但大多数信众都是怀揣着幸福、平安、消灾、赐福这几项而来,通过参与仪式来达到内心的安宁。喇嘛师傅们则把仪式当成了他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大到持续几天的法会小到每天的经文诵读,仪式可谓贯穿了喇嘛师傅的整个生活。笔者通过参与观察梅力更召点灯会信众及喇嘛师傅发现,仪式不仅仅贯穿了他们的整个生活同时也改变了生活的方式,通过仪式也将佛教文化渗透给了每一位参与人。

3.燃灯节法会的承与传

笔者利用燃灯节法会的休息时间对召庙内的两位喇嘛师傅进行了口述访谈,一位是吹奏甲林的巴日斯师傅,一位是召庙内的革命师傅。通过访谈笔者了解到巴日斯师傅和召庙内内的老师傅嘎鲁(现已过世)学习吹奏甲林,巴日斯师傅在2009 年就已经来到寺庙,后来因为身体原因回到老家工作生活,但召庙内有大型的法会巴日斯师傅还会前来,一是因为如今召庙内能吹奏甲林的喇嘛师傅只有两位,而甲林这种带有旋律的乐器是藏传佛教大型法会中是不可或缺的。二是巴日斯师傅信奉佛教,但由于身体原因不能长期居住在寺院内,寺院举行法会他很愿意尽绵薄之力。笔者在访谈中还问到巴日斯师傅是从何时开始学习吹奏甲林的,现在是否有徒弟?巴日斯师傅回答道:我是在2010 年才开始跟嘎鲁老师学习吹奏甲林在学习吹奏时我自己先摸了一年甲林,然后又和老师学习了两年,当时他在教我时就是口传心授,嘎鲁老师傅吹一句我就学着吹一句,我主要是看他的指法。我学过音乐所以学习甲林的吹奏相对容易一些。目前我是没有教徒弟的,一是现在召庙没有合适的能学习的喇嘛师傅,二是学习甲林难度较大,召庙内的喇嘛师傅很少有学过音乐的,所以在教学方面有很大的困难。

通过对巴日斯师傅的访谈,笔者了解到目前召庙内出现了人员匮乏的问题,召庙的喇嘛师傅目前没有能力学习甲林的吹奏,对其他乐器的使用喇嘛师傅们也并不太清楚,完全靠巴日斯师傅指挥。甲林的吹奏出现了如何传下去的问题,一是学习甲林需要一定的音乐基础,二是学习吹奏的人较少。

笔者在采访寺院内的革命师傅时了解到,革命师傅至2018 年止已经在召庙当了三年的喇嘛,是久居寺院的喇嘛师傅之一。笔者就点灯会的仪式过程,对革命师傅进行了访谈。革命师傅说:点灯会仪式在喇嘛人数较多时,应该有一部分师傅点灯,一部分师傅坐下诵经,在灯都点亮的同时,应该有一部分喇嘛师傅在后殿诵读《献沐浴诵》并进行浴佛。同时乐队师傅也要到后殿,在诵读到密咒部分时要使用乐器。但由于现在寺院内喇嘛师傅较少,只能全部点亮酥油灯以后,大家才能盘膝而坐进行经文的诵读。《献沐浴诵》的部分也是我一个人去后殿进行完成的。

通过对革命师傅的采访,笔者了解到召庙由于人员较少很多法会不得不被迫取消,由于人员有限在举行一些仪式的时候不得不取消或省略一些仪式步骤,仪式不得不被拉长或缩短。召庙内的喇嘛师傅们,在诵读经文时也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所以在举行仪式的时候喇嘛师傅们需要完全听从召庙活佛的安排。仪式的传承现在存在如何传下去的问题。梅力更召也在尽可能的坚持完成一些固定的法会虽然现在久居梅力更召喇嘛较少,但并未因为这些问题而取消燃灯节法会,有些不能久居召庙的师傅也会冒着严寒不远千里而来。召庙每年都会准时召开燃灯节法会,梅力更召依然坚持用蒙古语举行法会,在法会上必要的贡品和仪式是不能或缺的,梅力更召坚持用蒙古语诵经用蒙古语举行法会为保留传统佛教仪式及蒙古语诵经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在继承和保留的同时,梅力更寺蒙古语诵经及燃灯节法会还存在传下去的问题。

结语

通过参与这次梅力更召庙的燃灯节法会,笔者对蒙古语诵经曲调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曹本冶老师提出仪式中存在“听得到”的声音及“听不到”的声音诵经时产生了我们“听得到”的声音,通过对经文的分析,这部分经文唱诵和念诵交替进行,对仪式起到烘托和增强仪式的功能。八种手印与诵经曲调的共同进行,产生了与“神”更直观化的精神联系。在诵经仪式的过程中,不时的会有信众给僧侣布施,在仪式过程中僧侣担当了“神”和“人”的媒介,“神”通过僧侣来赐福于“人”,而“人”也通过僧侣祈求“神”的保佑。在布施时僧侣并不和师傅说话,在布施后僧侣也会用经书轻点信众的额头代表赐福。这种约定俗成的动作正是符合曹本冶老师所说的,在仪式过程中“听不到”的声音。在整个仪式过程中不仅仅是听得到的声音贯穿整个仪式,听不到的声音也贯穿了整个仪式过程,正是这种听不到的声音,才使得信众聚集在此,梅力更召燃灯节法会不仅是点亮了整个大雄宝殿,更是给人们心中燃起了希望的“灯”。笔者通过参加点灯会对梅力更召的现状也有了初步的了解,现今梅力更召庙是唯一一所用蒙古语诵经用蒙古语召开法会的寺院,现今召庙也面临着僧侣人数较少,僧侣流动性强的问题,在蒙古语诵经及仪式的传承方面,出现了后继乏人的现象,一是由于召庙条件艰苦,造成召庙喇嘛流动性很强。二是学习蒙古语诵经必须要能熟练的使用蒙语,在传承方面有一定的局限性。三是喇嘛师们只能诵读经文,却不能更深层次的解读经文的含义。召庙中一些上了年纪的师傅已经相继去世,一些仪式的过程没有详细的文字记录。蒙古语诵经及仪式过程在“承”的方面是不完整的,那么在“传”的时候就更加艰难。对此笔者希望通过自己的一些研究对蒙语诵经的传承尽一份力量。(本论文获内蒙古艺术学院音乐学院第一届音乐学论文评选二等奖)

注释:

①杨晓红 朱丹林 《梅力更召,延续300 年的蒙古语诵经》中国民族报2011

②嘉木扬·凯朝《中国蒙古族地区佛教文化》北京.民族出版社,2009.第387 页

③嘉木扬·凯朝《中国蒙古族地区佛教文化》北京.民族出版社,2009.第244-245 页

④嘉木扬·凯朝《中国蒙古族地区佛教文化》北京.民族出版社,2009.第88 页

⑤曹本冶《仪式音声研究的理论与实践》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10.第45 页

⑥曹本冶《仪式音声研究的理论与实践》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10.第44页

⑦张良丛《仪式的审美人类学阐释——从行为到意义》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11-12 页

猜你喜欢

法会灯节经文
水灯节
汉传佛教“水陆法会”梵呗概述
经文
盖经文:一个基层人大代表的日常故事
竿灯节(环球360°)
佛、僧与三重门(组诗)
卷轴:法会
“舞动奇鸡”
陈水扁“悲情奔丧”
“讲经文”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