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实景演出模式下的池州傩戏传承发展研究

2020-12-03张宇

内蒙古艺术学院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傩戏池州实景

张宇

(池州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安徽 池州247100)

为了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国务院于2011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积极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同年,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获批成立,该中心致力于守护徽州历史文脉,坚持传承发展与保护开发并重,进一步增强文化自信,让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惠及人民群众。被誉为“戏曲活化石”的池州傩戏是古文化留存至今的层叠积淀,如何在现代社会中继续体现其历史价值、发挥其社会功能,既避免被现代性过度同化,又能与时俱进顺应时代发展,是傩戏艺术保护、传承、发展工作中需要面对和思考的问题。

一、池州傩戏现状分析

池州傩戏是一种以请神敬祖、驱邪纳福为目的,以佩戴木质彩绘面具为表演特征的古老戏曲艺术形式。[1]在佛教圣地九华山北麓池州市境内方圆百十里的山区中流传,是中国傩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傩戏演出一般分为三段体,即傩仪、傩舞—正戏—傩舞、吉祥词。正戏的前后,必须有“请神”和“送神”等一套世代相传的祭拜仪式。池州傩戏演出剧目分为两类:一类是以舞蹈为主,以“悦神”为目的的傩舞与吉祥词,如《舞回回》、《打赤鸟》等经典剧目;另一类是有唱、有白、有故事情节的正戏,如《刘文龙》、《摇钱记》等。[2](159)池州傩戏自古至今在仪式、唱腔、动作、剧目、面具、道具、服饰等方面都保持着古朴、粗犷、完整的原始风貌,其中也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和艺术内涵,因此被学术界誉为中国“戏曲活化石”。2005 年5 月,池州傩戏还被国务院列入了“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量、保护程度及传播范围是衡量一地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指标,池州傩戏对于研究古代文化艺术、宗教演变、宗教结构、民风民俗等领域有着极高的研究价值,但是和国内很多其它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样,传承发展面临困境。池州傩戏以宗族为演出单位,一直以“口传心授”的方式世代相传,当代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导致农村人口日益稀疏化,池州傩戏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传承人的不足,新生代青年由于外出上学、务工等原因,愿意学习并参与这种传统艺术活动的人数越来越少,傩戏活动数量萎缩,表演成员青黄不接,而现存传承人由于时间、态度、技术水准等因素影响着傩戏的传承质量,傩戏整体表演质量参差不齐。另外,随着时代的变迁,傩戏失去了其原生的生活关联度和敬畏崇拜感,人们对傩戏的依存度与关注度越来越低。[3](16)傩戏传统的原生态表演、视觉效果已不能满足大众日益提升的欣赏水平的需求。池州傩戏单一的传播方式与数字融媒时代几何式裂变传播存在鸿沟。

池州市政府已从多方面开展保护工作,如将每年的正月初七至十五确定为“傩文化艺术周”,组织傩戏演出、宣传活动、政策激励;建立教育基地、采录音像、充实文化数据库、实施“名师带徒”工程、建成傩文化展馆、修建傩文化公园等。除此之外,在扎根地域文化传统和传承生态理念的基础上,以保护与开发的视角来审视傩戏的传承与发展,积极探索通过植入数字技术与当代艺术,在符合保护规律的前提下,对池州傩戏从表演空间、舞美设计、艺术创新、产业建设、音像传播等方面进行生产性保护和改造,使池州傩戏能够走向市场,扩大影响,增加经济效益,调动传承人积极性,吸引更多的人才参与。这样,池州傩戏的传承发展才能建立良性循环,实现活态传承的目标。

二、实景演出现状分析

实景演出是一种将数字技术和当代艺术相结合的商业表演形式,将真实景观、表演、多媒体技术和多元景别构筑成非舞台性的演出空间。[4](39)以当地历史、文化、民俗为主要演绎内容,运用数字科技和艺术手段展现地方秀美风姿和人文特色,在传承传统文化基础上,塑造民族文化新形象,使传统和现代建立新的连接。

(一)实景演出现状

据《2018 中国实景演艺发展报告》显示,2018年全国正常运营的实景演出共计78 台,较2017 年新增15 台,其中停演3 台。票房增幅较2017 年增长15%,突破13 亿元。2004 年,中国第一部山水实景演出《印象刘三姐》开创了中国实景演出范式,十多年来,实景演出发展迅速,在全国多个省份和景区盛行。如《印象西湖》在湖光山色的全自然环境中融入数字科技手段并结合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人与自然和谐互动,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使观众获得极致的感官刺激和视听享受。《印象武隆》在武隆的灵山秀水中采用多种数字高科技手段,展现国家非物质遗产“川江号子”和巴蜀的风土人情、历史与文化。《禅宗少林音乐大典》是传承少林禅宗文化基础上的音乐盛宴,在自然环境融合古琴音、自然声、烟雾效果营造禅境,巨大的佛山在灯光下呈现佛光普照的景象。《中华泰山封禅大典》以泰山独有的古老礼仪封禅大典结合与泰山春夏秋冬的景观变化,在现代的声光电技术和舞美的烘托下合成了泰山辉煌的交响。《宏村阿菊》在宏村实景中融入数字科技手段结合“徽州三雕、雉山凤舞、徽州楹联、黟县民谣”等非遗内容,表现出古徽州文化以及徽州女人贤惠、勤劳、忠贞的形象。

实景演出形式从强调视听享受到获得身心感悟,从追忆重构往事片段到讲述完整故事,从展现宏大的历史场景到表达个体的内心情感,以情动人,回归自我。[5](41)实景演出经历过爆炸式的发展历程,也存在一些结构性痼疾,如各地盲目跟风,“趋同性”发展,走简单模仿、复制的低质量老路;模式僵化,缺乏创新性,水平参差不齐;过度追求舞台效果,现代声光电数字技术应用过多;过度追求商业价值,忽视实景演出潜在溢出;产业类型和营销方式单一,可持续发展动力不足,效益较低;忽视对地方文化内涵的深度挖掘与表现,对当代艺术内容形式借鉴不够;忽视受众对文化产品的精神需求,受众参与度低;还有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扰民、受季节环境影响大等等。因此,实景演出项目启动前必须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结合当地的实际条件,进行科学评估,切忌盲目跟风。

(二)实景演出条件

数字技术与当代艺术的植入

当前,数字技术已经广泛的应用于戏剧、舞蹈、电影等艺术形式的舞台灯光、音乐、舞美布景、视觉特效等设计环节中。数字技术可以创造出唯美的视听场景,丰富舞台空间和表演形式,增加新的科技时尚元素,实现写实和抽象的空间营造,拉近和观者之间的距离。当代艺术在内涵上指具有当代精神和具备当代语言符号特点的艺术,当代艺术加深了数字技术的设计内涵,丰富了数字技术的设计形式。实景演出是最具影响力的当代艺术形式之一,在研究当代艺术其他门类基础上,挖掘归纳出可借鉴的模式与路径。通过艺术与技术的深度融合,用优势技术去表现创意理念,用当代美学思想传达地域文化。

地方文化和自然生态景观

具有唯一性和稀缺性的地方文化资源是实景演出创作的重要前提,正如“刘三姐”是广西的最美印象,“封禅大典”只能在中华泰山,“刘海砍樵”创新的诠释了湘西传说。自然生态景观则是实景演出与其他演出形式的本质区别。只有深入挖掘地方本土文化,以具有地方特色的自然景观为演出背景,追求独特的地域个性,遵循市场需求,精准的通过实景演出的形式表达地方文化符号,体现其生态价值和文化价值,才能提升创作的内涵和审美价值,实现可持续发展,使观众感受文化魅力,获得情感共鸣。地方文化与生态自然融合是实景演出核心吸引力。

区域位置和人员配备

实景演出从地理分布上看,中西部地区省份的实景演出数量较多,其中湖南省的实景演出多达6台,陕西、山东分别有4 台。截至2018 年,北京、上海、广东等一线城市地区由于人力和土地成本高,并没有大型实景演出。由于气候原因,我国东北三省暂时并未出现大型实景演出。实景演出大部分集中在二三线城市,坚持“此山、此水、此人”的原则,专业的创作团队和地方文化专家,专业化的演出团队,必备的后勤人员等。

其他条件

实景演出要想常演不衰,还必须有成熟的运营模式,稳定的客流量,大量的资金投入,当地政府的政策支持,与当地多产业协同发展,以及比较完备的交通基础设施等。

三、池州傩戏实景演出可行性分析

实景演出以池州傩戏为主要演绎内容,在保留傩戏原生态文化内涵基础上,进行艺术性的再创作,尝试对于池州傩戏本质性、无限性和可能性的探索。运用全息投影、彩色激光、视频特效等数字科技手段,给观众带来全方位的视听享受以及心灵上的震撼,使古老戏曲艺术重回现实生活视野中,符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池州傩戏实景演出吸纳更多的专业演职人员、当地群众系统性的学习傩戏、参与傩戏表演,有利于传承人的培养和提升傩戏演出质量。融入全媒体时代,通过网络平台、传统媒体、社交媒体等多渠道宣传推广池州傩戏。实景演出可以解决目前池州傩戏传承发展中遇到的困境,但是必须结合当地的实际条件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

(一)地理和人文因素

池州,别名秋浦,素有“千载诗人地”之誉,位于安徽省西南部,是长江经济带上重要的滨江旅游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是“两山一湖”(黄山、九华山、太平湖)旅游区的重要组成部分。[6](26)作为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级生态经济示范区,池州环境优美,生态优良,境内有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九华山、国家野生动植物保护区—牯牛降、国家级湿地珍禽自然保护区—升金湖、九华山国家森林公园—九子岩4 处国家旅游品牌,还有齐山、杏花村、秋浦、各类溶洞、峡谷等300 多个风景名胜。据统计,2018 年1-12 月份,共接待国内外游客6391.68 万人次,同比增长10.85%。池州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历代名人李白、杜牧、陶渊明、苏轼、岳飞等都曾在此留下宝贵的文化珍品。佛文化、诗文化、戏文化、茶文化源远流长,还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池州傩戏、“京剧鼻祖”青阳腔、东至花灯和九华山庙会享誉海内外。同时,池州交通便利,有九华山机场、动车站、汽车站等。综上所述,池州的地理位置、自然风光、人文、气候、旅游资源、游客量、交通设施等条件有利于实景演出模式的实现。

(二)演出条件因素

实景演出需选择自然环境文化内涵皆佳之处,如池州的傩文化公园,唐诗人杜牧“牧童遥指杏花村”中提及的池州杏花村,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梅街镇,佛教圣地九华山下的傩戏原乡刘街、茅坦等地。以池州、九华山原生态环境为背景,结合傩文化资源与佛文化资源,演绎千年池州傩。傩戏实景演出需要专业的创作团队和演出团队,演员应以当地人为主。实景演出创作团队既需要经验丰富的创作人员,也需要本土民俗专家来保证傩戏演出的艺术价值和文化核心,另外相关的艺术院校也可以参加到实景演出中,使创作团队更加专业和多元化。这方面池州学院有很好的人才储备,池州学院皖南民俗文化研究院多年来致力于深挖池州地域文化资源,推动绿色、创新、幸福池州建设,有一批深入研究池州傩戏、傩文化的专家、学者。另外池州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下设广播电视编导、广告、动画、网络新媒体等专业,在编导、设计、策划、拍摄、后期制作等方面有很多实践经验丰富的师生团队,他们注重画面感和叙事能力,又能够讲述当地的文化,在艺术及人文理想上具有探索精神。

池州傩戏在春节期间活跃于山野乡村,群众基础较广泛。其传承方式是言传身授, 通过传承人延续傩戏生命,决定傩戏存在,体现傩戏价值,目前主要传承人有杜国斌、姚官保、章洪恩、江发根、姚秉琦、刘本荣等。2000 年8 月,池州傩戏首次走出国门,相继赴韩国、匈牙利、德国、香港等海外演出。2007 年池州市傩艺团一行24 人赴韩国参加第十届晋州面具舞盛会“东亚西亚面具舞庆典”。[7](23)2008 年11 月,姚街村14 位农民组成的傩戏艺术团,应邀参加法国第十二届意象艺术节,场场爆满。2014年元月,贵池区梅街镇10位农民组成的“吉祥傩舞团”赴沪演出,共演出了120 场,观众达10万人以上。但离实景演出的团队规模还不够,需要吸纳当地群众、专业演职人员,作为固定演出团队,系统性的学习傩戏、培养传承人,稳定池州傩戏品格、延续传统、加强认同。

池州傩戏实景演出是否可行取决于创作团队和演出团队的人才保障、法规政策支撑保障、政府、社会、民间多渠道、多产业资金支持保障、演出环境保障、信息传播能力保障,“人”、“财”、“政策”、“环境”、“信息”等多方面因素是傩戏实景演出可行的重要保障。

四、池州傩戏实景演出实现策略分析

(一)根植于池州傩戏地域文化底蕴

池州被誉为“傩戏之乡”、“千载诗人地”,受吴越文化、楚文化、中原文化影响,滋生繁衍出傩戏、青阳腔、目连戏等积淀各个历史的古文化。傩既是古代祭祀活动,又是国家政治法制,池州傩戏是古老傩文化的载体,属《论语》中所载的乡人傩,深受儒、佛、道的渗透和影响,蕴藏丰富的文化基因,群众基础广,沿袭经年、传承不变。池州傩戏、傩仪、傩舞至今保留宋杂剧、南戏、说唱文学、先秦以来舞蹈特点。其中《舞伞》、《舞钱伞》、《打赤鸟》、《舞回回》、传统剧目《刘文龙》等史册早已失传,幸运的保留在池州傩戏中。

实景演出以原生态池州傩戏地域文化为灵魂,将具有稀缺性且独具特色的池州傩戏文化民俗进行创编、演绎,凝练的表达池州傩戏的典型性,展现地域文化的民族特征。池州傩戏诞生于九华山下,自古受到佛教文化的影响,同时外来佛文化发生认同本土傩文化的改变,二者互相渗透。在实景演出中,突出佛文化与池州傩文化的结合,在九华山水之间演绎池州傩戏的震撼与神秘,冲破现代生活视角,表达对自然、神灵、图腾的多维视角,达到对心灵的冲击与启迪。池州傩戏实景演出形式遵循“道法自然”、“万物与我为一”的道家自然境界。渗透传统池州傩戏探索人精神层面的儒教文化因素,认识自我、社会及世界,达到维持社会及内心的秩序。池州傩面具文化吸收了民俗、雕刻、绘画等多种民间艺术精华,傩戏中只有佩戴了傩面具,才被视为神灵附体。对傩面具多种文化基因进行深入研究,在保留尊重原义基础上,拓展傩面具文化的宽度和深度,与现代文化同频共振,传承文化基因。

实景演出作为池州傩戏的传承载体,以池州源远流长、独具特色的千年傩文化为核心,因地制宜的体现其艺术和文化价值,有利于推广傩戏,丰富傩戏传播形态,活化非物质遗产,复兴传统地域文化。

(二)传承传统生态自然理念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自然山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如圣人的德行一般美好,古诗词中大量寄情山水之作。如:韩愈《送桂州严大夫同用南字》中的“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中的“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王勃《滕王阁序》中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曹操《观沧海》中的“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等等。在崇尚自然、亲和自然社会风尚和文化氛围中,自然山水被人文化了。古人名士在自然胜境中品味人生哲理,遵循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境界。面对现代都市生活节奏快、压力大,体验生态自然成为主位诉求,通过感受自然的和谐纯净,主观世界与客观对象打通,情景交融,获得身心的平静与放松。

实景演出传承中国传统生态自然理念,以天为幕,以地为席,突破传统镜框式剧场围合,追求开放式空间及自然主义,达到人、景、物合一境界,体现中国化形式及内容。傩文化精神代表的是原生状态,池州傩是在祠堂、社坛、社树下等范围的活动,傩面具在祭祀后附着神灵,在天地间更直击心灵,实景演出与傩戏的原生态表演是契合的。池州傩戏实景演出在自然环境中,通过符号化手段,凝练、精要的塑造傩戏表演场景,与环境相融。一山一水、一木一草成为舞美的构件,虫鸣鸟叫、潺潺溪水大自然的和声亲切自然,让观众在自然环境中体验生命与自然地紧密关系,与生活对话,与祖先对话,发觉自身内心深处的情感,增强了在场性和视觉冲击力。

(三)借助数字多媒体科技手段

在池州傩戏实景演出地建设傩戏主题园、戏曲表演广场、傩戏文化村落等。在湖光山色的自然环境中通过全息投影、声光电、特效等数字多媒体科技手段,运用抽象、象征、隐喻、虚拟等艺术表现手法,融合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展现原生态的傩文化精粹,营造出别样的傩戏情境,增强现场视听体验。在保护自然环境基础上,适度植入数字技术,采用隐蔽式设计,与环境融为一体。

实景演出在尊重池州傩戏独特的表意、写意和达意体系基础上进行场景设计和编排,借助自然原生态视觉造型和数字多媒体科技,创造舞台、环境间的虚与实、真与幻、形与神,通过时空、情节、声调转换获得心灵震撼,将演员和观众带入请神祭祖娱神娱人的神圣空间,“穿越”回历史,体会神人共处、人神对话的神秘文化涵义,通过数字技术的应用与渲染,将传统的傩仪、傩舞、傩戏情景化、故事化,增强池州傩戏的观赏性与震撼性,艺术性与视觉性,使傩戏焕发新的生命力。使之更符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

借助信息传播技术为池州傩戏的传播推广带来了新的契机,借助融媒体等多元化形式,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优势发挥到极致,整合电视端、PC端、移动端等宣传营销优势,促进池州傩戏的传播与发展。

(四)当代艺术植入池州傩戏实景演出

池州傩戏密不外传的族内传承方式使傩戏在时间长河中始终保持自身原生文化特色,随着历史的更迭和文化的变迁也给傩戏带来冲击。在顺应时代与合理调整的前提下,将傩戏唱段结合诸如民歌俗乐、戏剧甚至当下的流行音乐等,创编新的曲目,在傩腔的线性系统中加入一些音效丰富表达,用多种器乐伴奏形式烘托出锣、鼓、钹等打击乐器。创作傩戏实景演出专属主题曲,歌词延续傩戏内容,通过音乐烘托情境、推动情节发展。在池州傩戏实景演出创编中可以吸收融汇当代戏剧艺术,如戏剧的冲突律和结构法则等,展现对人物、情节的描绘及情感冲突。[8](126)在尊重池州傩舞的原生造型系统和象征系统的基础上,深入挖掘傩舞的深邃文化内涵并进行艺术性的设计与创编,拓展傩舞表现空间,赋予新的生命力。结合当代艺术中绘画、雕塑、书法、设计等形式和元素,丰富池州傩戏面具、服饰、道具等特有的形式系统与象征系统。

在实景表演空间设计中吸取造型艺术表现手法,注重空间整体布局,点、线、面结合,营造写意与写实结合的景观效果,保持原生、淳朴的自然景观与文化风情,并糅合了现代电影、戏剧、雕塑等多种艺术形式,拆除传统剧场 “第四堵墙”,使舞台空间布景从属于傩戏表演需要,打造傩戏新空间叙事表演环境。

提取池州傩文化元素应用舞台设计、建筑设计、环境设计等,营造傩文化氛围,使这种有形的空间和场地蕴藏无形的文化意义使受众产生共鸣。尊重当代艺术的美学特征,概括集中的展现千年傩,感受独特的傩戏演出风格和空间意境,吸引观众激发联想。

(五)多产业协同发展

池州傩戏实景演出与旅游业、文化产业、影视业、地产、金融、艺术等协同发展。在池州这座旅游城市中,每年有足量、稳定的游客,是池州傩戏实景演出长盛不衰的有利条件。同时实景演出也是现代旅游业发展的内在诉求,通过傩戏实景演出可以吸引众多游客和当地民众,作为新的名片传达池州的文化魅力,展现皖南小城别样风貌,促进旅游业发展。

注重文化创意发展是傩戏实景演出的根本策略,完善傩戏实景演出经典IP 的产业链,通过多元化经营来提升实景演出的效益。推出傩戏特色文创园,为傩戏演出、学习、交流活动提供平台,促进傩戏相关文创产品、艺术品、服务的提升,为当地艺术家提供更多机会,让傩戏艺术与社区发展紧密结合,提升经济附加值和区域吸引力。吸纳更多金融投资行为,保护池州傩戏品牌及知识产权。有效带动周边傩戏特色文化小镇、傩戏古村落等房地产的开发。池州傩戏实景演出模式与互联网深度“融合”,拓展新媒体、融媒体渠道,积极发布实景演出动态、在线评论分享、发放福利,丰富受众的媒介选择,融合虚拟现实技术,在线感受真实演出体验,推广演出内容。[9](124)以实景演出为龙头,带动相关傩戏演出的发展,如推出傩戏艺术纪录片、艺术家的故事、傩戏教与学、傩戏演出视频等,丰富池州傩戏影视业发展,让池州傩戏成为每位池州人都了解、喜欢、会唱的地方戏曲,影响整个安徽,甚至全国。傩戏实景演出与多产业协同发展,培育产业链中高附加值环节,科学地促进产业间的可持续发展,实现双赢、多赢,达到兼具艺术性与经济性。

结语

有“戏曲活化石”美誉的池州傩戏对于研究古代文化艺术、宗教民俗、区域政治经济等有重要价值,弘扬和促进池州傩戏的传承发展,保持活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命力。随着时代的发展,数字技术的普及和当代艺术的发展,影响着大众的审美观、艺术家的创作思维和过程、艺术作品的呈现和发展趋势。池州傩戏实景表演运用现代化的数字技术与多媒体手段,将舞台空间打造成多维的虚幻、虚拟和现实相结合的空间。用数字技术手段重构傩戏观念和行动,增强视效,丰富表达、促进传播。

用当代艺术语言和行动及有形或无形的艺术符号重审现代观众心理的诉求、重释历史文化,使得傩戏对当今新的美学思想和社会背景的阐释更加新颖和多元化。池州傩戏实景演出促进多产业协同发展,带来潜在收益,如增加就业、延长旅游产业链、由于资源溢出效应增加了城市吸引力、土地溢价等。山水是根,文化是魂,傩戏实景演出既展现了池州本土深厚历史人文和秀丽的自然风光,又让古老的傩戏艺术焕发新的生命力,使民众享有相对均等的文化权利,享受文化成果,既提高傩戏的经济价值,使池州傩戏得以系统性的传承与发展,又促进傩戏的对外传播,成为城市新名片。对于弘扬我国传统文化、传播传统文化,提升区域文化自信,都有着长远的现实意义。

猜你喜欢

傩戏池州实景
杜牧池州诗歌研究
“实景与想象”——明清武夷主题的意象式文人山水画研究
实景演出对当地旅游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婺源《梦里老家》为例
数字博物馆 线上实景游
中国戏曲活化石千年“非遗”傩戏
池州武傩文化研究
如何把拉班舞谱运用到黔北仡佬族傩戏中
池州印象
用活态传承理念保护传承湘西土家族傩戏
宝马首次在中国实景演示高度自动驾驶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