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民族音乐音响审美之研究

2015-05-30钟力东保吉

北方音乐 2015年16期
关键词:法会拉卜楞寺低音

钟力 东保吉

【摘要】筒钦是藏族佛教中的乐器,其浑厚、低沉的声音为任何一种乐器所不能相比。除了低音乐器筒钦外,藏族人在诵经时也使用较低的声音,这些低音声响的频繁使用,体现了藏族人对低音的特殊喜好。本文将以拉卜楞寺的低音乐器筒钦为例,通过筒钦的历史、形制、用乐方式等面向。来探讨藏族人低音声响的审美特征。

【关键词】拉卜楞寺;法会;低音;筒钦

一、铜钦的历史与形制

(一)筒钦的历史

筒钦是藏传佛教乐队中十分重要的低音乐器,筒钦, 或写为铜钦、同钦等, 是藏文发音的汉字书写,拼写为 Dungchen。筒钦仅用于寺院的法会和诵经中,专属于寺院,属于宗教乐器。对于它的记载和史料非常之少,目前可查询到的,是在一副唐卡画中绘有这种乐器。其出现于明代西藏画师所做的《八思巴进京唐卡画传》中,有一轴是表现元代第一位帝师,在西藏藏传佛教萨迦派的祖师八思巴(1235-1280年)从内地返回西藏时的画面中,出现有铜钦乐器的形象。这是目前可看到的一张绘有筒钦的画面,以此推算在藏区至少有700多年的历史。①但在史料记载藏族乐器中,没有筒钦的记载,只是出现了大号、长角之类的字样,学者们认为这即指筒钦。②也有资料显示筒钦是由古代的西域传入,仅此一句,并未做更详尽的说明。除此之外,在萨迦阿迈夏为萨班《乐论》所做的注释中讲了有关筒钦的传说,大意为:著名藏传佛教译师从印度学经返回之前,请求导师夏达派一位特殊的护法到西藏,这位护法神的吼叫声极其威严。筒钦的声音如同猛虎在吼叫,表现了所向无敌的护法神。还有学者认为筒钦是在原始陶制大号的基础上改造发展而成的。③

(二)筒钦的形制与制作

拉卜楞寺的铜钦最初是有西藏传入的,约在16世纪中期。铜钦有三节铜管构成。分上、中、下三节,上两节套入下面最粗的节中。用时拉长,铜钦一般管身全長348厘米,第一节长95厘米,第二节长82厘米,第三节长176厘米。但有大有小。长度不同,最大的可达到5米。一般3米左右。小的2米左右。此器非定调乐器。④拉卜楞寺的铜钦都是可伸缩的管身,笔者走访了位于拉卜楞寺附近制造筒钦的作坊,作坊除了制作同钦外,主要制造寺庙上方的雕塑及寺院里使用各种铜器。作坊中的匠人来自于塔尔寺,到此已有两年,本地已经没有制造铜器的匠人了。因筒钦在制造上也没有禁忌且需求量小,所以本地已不在制作筒钦。筒钦使用的材料多以红铜为管身,黄铜为上面纹饰,需用比较厚的铜制造(0.8公分)长度统一2.6公尺,管口直径40公分。需要一个月的制作时间。寺院里使用的筒钦多来自尼泊尔或拉萨等地区。在质量方面,尼泊尔的筒钦最好,其做工较为讲究。

(三)演奏的方式与传授

每件筒钦只可奏出两个或三个音高。铜钦由受过专门训练过的喇嘛演奏。奏时,喇叭口一端置于地下或放在木架上,或由一人扛在肩上。奏者双手持上端,常用循环换气的方法吹奏。音色低沉、浑厚,气氛庄重威严,主要用于宗教活动和宗教节日中,以及诵经文时制造气氛。

对于挑选铜钦演奏者的要求比较严格,必须是要学识渊博、修炼具备一定程度的人,才有资格学习此种乐器。但是发展到今天,对于学习者应具备的条件不在那么严格。其主要原因是筒钦乐器大,吹奏费力,因此寺院大都是要挑选20岁以上的,年轻强壮的僧侣来学习。在学制上要求,铜钦大约需要六个月的学习时间,在考试合格后方才能够胜任铜钦的演奏。一般挑选4个人,在考核之后留2个人。铜钦的学习是非常严格和辛苦的,短短六个月的学习,要求僧侣们熟练地掌握铜钦的演奏,还要保证在以后的演奏中不能出现错误。因此学员们在六个月的学习期间,都非常认真、刻苦、谨慎。三年换人。每位练习者每天都要坚持数小时的练习,练习者们常常在训练时手里拿着纸,一边擦拭着嘴唇的血迹,一边继续练习。以确保六个月之后能够顺利的通过考试。

笔者在做田调时看到,拉卜楞寺年轻的僧侣们,都是在寺院前面的夏河边上练习筒钦,有些僧人们拿着一只灌有水的瓶子,插上吸管在做呼吸的训练,目的是能控制呼吸,将音吹得平稳且悠长。筒钦一般的演奏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正常的换气,另一种是运用循环换气的方法,这与其他管乐的演奏方法相同。如此长、大的乐器,能做到这样的技术也是非常不容易的。

二、筒钦的种类及用乐

(一)筒钦的种类

拉卜楞寺的筒钦有两种形制,两种筒钦从外观上的区别在于管口之处,一种管口平收,一种管口是外翻敞开式。两种筒钦的音高也不相同。且分别使用在不同的地方,敞口的铜钦用在医学院、下续院、大经堂这三个经堂中,收口的铜钦用在上续院、时轮院、喜金刚(密宗学院)和寺主这三个经堂中。虽然使用的场合不同,但是这些场合都是用同样的乐谱、节奏和相同的吹奏方法。敞口的是大口唤气,收口的则是循环换气。

(二)筒钦的音高与节奏

在田野调查中,僧人介绍说,铜钦一般是两支一起吹,因为一只筒钦吹奏没有效果,两支一起吹才能有效果。那么僧人所说的是什么效果呢?据知情人说是因为,筒钦多需要演奏长音,而两个人同时吹是为了在换气时,两位乐手避免在同一时间换气,而使长音能够持续不间断的发声。因此在使用中必须用双数。另外,在音高方面,两件乐器吹奏的是同样的音位,但在实际声响中会出现一定的音高偏差,此种偏差并非是音程之关系,而是吹奏者演奏时出现的音高偏差。

筒钦有三个音高。同时这三个音有五种不同的演奏方法,即法变音不变,也就是说音高不变,演奏的技术有所变化。这五种分别是“朵儿(dor)”、 “甬(yon)”、 “焦耳(jiaohe)” 、“查(cha)”和“泽合(zehe)”。并有着它们各自的用途。“朵儿”出现之前有一个锣开场,“朵儿”一般用在起头音;“甬”是延长记号,表示不间断的;“焦耳”是渐强音;“查”是细且高的音;“泽合”是尖锐的不协和音。

在田野调查中僧人介绍,铜钦的节奏是按照经文的内容及韵律来安排的,根据诵经者诵经语速的快慢来决定节奏。钹的速度加快就是乐句的结束。整个乐曲一般有五个乐句组成。五段的乐曲是不一样的。结束后诵经正式开始,在诵经时有锣、鼓等乐器开始使用。

(三)筒钦的用乐

拉卜楞寺的佛事活动很多,一年中有2次大型和9次小型的活动,共11次之多。而使用筒钦的并不多。铜钦一般用于诵经和法舞会上,在法舞会上的演奏一年有两次,分别在每年农历正月毛兰木法会的初十四发舞会(用四只筒钦)和农历的九月喜金刚院主办的禳灾法会(两只同钦)上。筒钦必须是双数使用。

正月毛兰木法会中初十四的发舞会上,乐队由二十余人组成,鼓十一人、钹八人、筒钦四人、骨笛四人。在佛乐中做完镇魔仪式,宣告结束。

农历的九月喜金刚院主办的禳灾法会中,由图丹颇章院的具有十年以上经验的表演者四十余人,戴上护法面具,跳起法舞,乐队有二十余人组成,其中钹五人,鼓四人、筒钦两人、骨笛两人、唢呐两人。法会上的乐曲都有固定的仓仓⑤组成,而每一个仓仓都有其固定的顺序。

三、低音聲响的审美意义

藏族低音乐器的筒钦专属于寺院,是宗教乐器。宗教音乐所体现的是佛法拯救生灵, 普渡众生的救世理念和佛大慈大悲及众多护法神降妖伏魔的威严仪态,而筒钦的声音低沉、威猛、庄严、具有威震四方的效果,能够满足信徒的心理。从佛法正音的角度讲,虽然筒钦这件乐器只能演奏一两个音,可是更重要的是,这些音乐都是真如无为自空的载体——乐器发出的比佛元音更接近的正音,也是方便与智慧完美统一的音响。⑥

除了选择低沉的乐器,藏人在吟诵佛经的时候也要求用浑厚的低音声区的声响来唱诵, 甚至尼姑寺院的女声唱诵, 亦强调用低音声区的诵经 7 。由此可看出,藏族宗教音乐声响尤为重视和喜好低音,试图运用低沉、庄重、威猛、肃穆的声音来降妖伏魔,保佑众生。又由于低音声响的音乐能给虔诚肃然的宗教信仰者,营造出神秘的氛围,让人们产生涤荡心灵的感觉,赢得心灵的宁静与安宁。

注释:

①郝毅,张小莹.拉卜楞寺文化与艺术[M].甘肃文化出版社,2001年,页271.

②吕钰秀,陈子平.论低音审美———以藏族同钦声响为例[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12年第1期,页20.

③多边.西藏音乐史话[M].中国藏学出版社,2006年,页209、52.

④郝毅,张小莹.拉卜楞寺文化与艺术[M].甘肃文化出版社,2001年,页271.

⑤仓仓.在法会乐曲中指节奏的意思,一般一个仓仓的长度是半个小时,由慢到快.

⑥更堆培杰.西藏宗教音乐[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9,P220.

⑦多杰仁宗,等.青海藏传佛教音乐文化[M].兰州大学出版社,2009,页93 .

作者简介:钟力,西北民族大学音乐学院副教授;东保吉,西北民族大学音乐学院副教授

猜你喜欢

法会拉卜楞寺低音
汉传佛教“水陆法会”梵呗概述
能量强悍就是最大的优势 Proficient Audio FDS-15有源低音音箱
拉卜楞寺“道得尔”仪仗音乐的历史梳理①
搭载革命性Uni-Core技术 KEF宣布推出KC62超低音扬声器
拉卜楞寺曼巴扎仓夏季采药活动的调查研究
What it's like to be a deaf DJ
简单、好用、承传贵族血统 SUMIKO S.9超低音音箱
卷轴:法会
拉卜楞寺院羌姆仪式的动态过程与认同功能
九世班禅与拉卜楞寺间的史实考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