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梦追梦
2020-04-15黄发森
黄发森
摘 要:所谓梦想教育,其实就是对学生思想、精神和心理的教育,通过梦想教育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的梦想观、生成梦想、激励学生践行梦想。从这一层面而言,梦想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高度的契合点,心理健康教育也强调对学生进行积极心理预防和建设,提高学生心理承受能力以及精神品质,从而达到身心健康发展的目的。正是源于此,我们提出了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初中生梦想教育的实践研究课题。本文笔者结合梦想教育和心理教育的共同点,从积极心理学视角下探讨初中生梦想教育的实践。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梦想教育;积极心理学;初中生
梦想观教育就是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梦想,认识梦想的生成性与动态性,认识追梦过程的意义与价值。正所谓“人间万事出艰辛”,一切美好梦想的实现,都需要付出不懈的艰苦的努力,都需要强大的精神激励。在追梦的过程中常常伴随着艰难与痛苦,引导学生脚踏实地地践行梦想,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力,激励学生不断追梦,是梦想教育由始至终的核心任务。而积极心理学主要利用积极的心态分析人的心理现象和心理问题,通过不断的心理干预,激发人潜在的心理积极因素。初中阶段,学生进入青春期,身心均出现显著变化,极易出现心理问题,为此,我们教师应该恰当引入积极心里学,对学生进行心理干预和思想教育,尤其应该将积极心理学和梦想教育融合互通,以积极的手段促使学生形成健康的梦想观,敢于去筑梦追梦,为美好梦想而努力奋斗,树立起一颗为幸福成就而拼搏的强大内心。这才是新时代需要的人才,才是符合“中国梦”的时代人才。
一、以促进初中生心理能力可持续性提高为教育目标
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主要目标是质量学生的心理疾病,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这种心理健康教育存在一定的片面性,教育对象主要为心理疾病群体,涉及范围过窄,不利于学生心理潛能的激发。积极心理学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全新的视角,主要教学目标是促进学生心理能力的可持续性提高,通过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心理力量,激发学生的潜能,以此来解决学生内心的消极因素和心理问题。比如本文所探讨的梦想教育,其本质就在于激发学生的潜能,让学生认清自己,了解自己,为自己筑梦,给自己一个奋斗的方向,而不是盲目地学习和生活。从这一角度而言,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梦想教育应该是面向全体学生的,而不是某一部分有心理疾病的学生,并且以促进全体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挖掘全体学生发展潜力,以实现学生心理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一种教育形式。针对此,笔者建议我们教师以以平等的心对待学生,积极与学生沟通,提高学生自我心理能力的需求,深入挖掘适合积极心理学教育的相关资源,积极构建适合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良好环境,提高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度。
二、以构建动态化的心理教育健康资源为梦想教育内容
利用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梦想教育应该以构建动态化梦想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资源为主要教学内容,增强教育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增强梦想教育的生动性。譬如结合校园文化中组织文化、精神文化、物质文化的相关内容,结合积极心理学教育,提高学生的认同度,在初中校园内建立起“筑梦追梦”的学习环境。
针对此,我校的做法是利用校园心理漫画为学生营造一个积极的学习环境,以我校心理健康宣传月为契机,开展初中生“梦想主题的心理漫画设计大赛”,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丰富校园心理健康教育形式的同时,也唤醒了学生们对梦想的追求。这是一种集通俗性、幽默性、教育性于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它源于学生学习、生活的实际,在“寓教于乐”的同时帮助学生认知自我、规划人生、适应社会,进而提高心理素质。
当然,积极心理学强调主观体验要积极、人格品质要积极、组织系统要积极。“梦想教育”的实施应该以积极心理学为导向,不断丰富教学内容,简化教学过程。比如,教师在平时教学中设立“体验板块”,询问学生:“美好生活应该是怎样的?”、“未来的你是怎样的?”、“你想做什么?”、“如何自我实现?”“如何维系忠诚,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美好明天?”…再如,组织学生小组合作,针对家庭因素、学校因素、社会因素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进行讨论,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让他们自己去发现美好的品质,衍生出积极向上的乐观态度,并且在交流、讨论和体验中发现自身潜能,敢于给自己定位,给未来一个方向,在心中播下一个梦想的种子,并且借助学习不断为梦想持续发力。这就是梦想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体现了。
三、以多元化的教学实践活动为梦想教育手段
以前,初中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大多以教师灌输授课为主,很少给学生自主探究的机会,体验学习的条件。新课程改革后,教师纷纷摒弃了应试的教育观念,认识到了学生才是主要的服务对象。并在积极心理学相关理论的引导下,重新构建了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规划了心理健康教学格局---开展多元化教学活动。理论的讲学终究是空洞的,只有真正将理论转变为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和体验,才能真正唤醒学生心中美好之处,唤醒学生心中的渴望和梦想,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心态。比如,以学校为单位开展以“梦想”为主题的演讲比赛;以班级为单位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结合自己的职业梦想进行角色扮演,提高自我梦想认同感和自我实现的意识;再比如开展心理拓展训练、团队心理辅导等活动,配合暗示法、激励法、自助法,进一步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给学生的健康成长一个方向,真正体现积极心理学的教育价值。
除此之外,笔者以为我们还可以将梦想教育和艺术教学活动、文化课程结合起来。比如以传承经典文化为契机,开展“梦想开启的钥匙”畅谈会、“人无信不立”等辩论活动,以文化活动为依托,让学生畅所欲言,放飞学生梦想的思绪。再比如以艺术节为契机,开展“梦想和希望主题的书签设计大赛”,给学生一个自我展示的平台,唤醒学生的成功体验,强化学生的自信,让学生有追梦的信念。
一言蔽之,真正的梦想教育不是光空谈梦想,而是让学生给自己一个正确定位,并且敢于以积极乐观地心态一步一步、脚踏实地、持之以恒地为这个梦想而努力,这是一种真正以积极对抗消极的心理教学手段。作为新时代教师,我们应该引领学生筑梦,鼓励学生追梦,让学生有梦可做,有梦可追。
参考文献:
[1]张小锋.积极心理学思想对学生创造力培养的启示[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5(1):137-140.
[2]吴瑞涵.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及其启示[J].科技创业月刊,2017(8):215-218.